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14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教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诗谈中国诗教案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是谈中国诗的特征;全篇结构表现为“总分 总”式,主体结构则为并列式;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 (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论证。 (写作能力) 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应试阅读)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深刻的语言内涵。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教学方法】 自读、研讨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也可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读诗的感受、对诗的印象、对诗人的评价等均可作为导入的素材。2、钱钟书先生 在观察中西文化

2、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 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 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 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 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 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 样的作品。本文发表于 1945 年 12 月,收入钱

3、钟书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 。 原稿为英文,是他 1945 年 12 月 6 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二、钱钟书夫妇简介:(优秀教案P6465 有详细介绍) (一)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 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 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 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 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 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 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

4、,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 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 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 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 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长篇小说围城 ,文论及诗文评论 谈艺录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

5、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二)杨绛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 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 年至 1938 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 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 年, 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 员。著有剧本称心如意 、 弄假成真 、 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 作品 、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 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

6、园劳动。1972 年回北京。 “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 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 ,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 堂吉可德等。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 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 、 回忆两篇 、 记钱 钟书与围城 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长篇小说洗 澡 (三联书店 1988 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 1953 年知识分 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 界的重视。 三、把握结构; (一)疏理结构: (1)总:谈中

7、国诗的方法。 二(27)分:中国诗的特征 (2)一般发展特点 (36)谈中国诗的特征 (3)篇幅短小 (45)富于暗示性, “言有尽而意无穷” 。 (6)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7)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三(8)总:中国诗和西洋诗相通。 说明: 1、课文第 37 页“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前空出两格,似为单 独一段,疑为排版所误,本人将此并入第 7 段,于是全文为 8 个自然段。2、 优秀教案对本文的结构分析,本人不同意。本人的理解与教师教学用书大 体相同。 四、学习论证方法: (一)对比论证: 项 目 中 国 诗 外 国 诗 发展特点 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

8、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诗是早熟的。 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特征 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富于暗示性, “言有尽而意无穷” 。 篇幅相对较长。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西 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 多。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 细。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雄厚,沉重。 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其它的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 。 外国也

9、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二)例证。 (征古今引中外)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对于中西方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有人称之为文化昆 仑,恐怕原因即在于此。从此文中,我们也可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 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资料。下面我们仅以引用外国的文史资料为例:1、 (第 1 段)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已快语:“作概论 就是傻瓜” (英一次) 2、 (第 2 段)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 (法一次) 3、 (第 2 段)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

10、凌云的空中楼阁。 (印一次) 4、 (第 3 段)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美一次) 5、 (第 4 段)用最精细的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 兰论诗的条件。 (法一次) 6、 (第 4 段)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概叹死亡的不饶恕人。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 (拉丁、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 7、 (第 5 段)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英一次) 8、 (第 5 段)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 (英一次) 9、 (第 6 段)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

11、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 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 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 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 ,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 的声音又静又细。 (英、德、法、美各一次) 10、 (第 7 段)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 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会风。 (意一次) 11、 (第 7 段)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英一次) 12、 (第 7 段)第二首是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

12、 (德一次) 13、 (第 7 段)斯屈莱欠就是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英一次) 14、 (第 7 段)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就有了。 (美一 次) 15、 (第 8 段)希腊神秘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有家居,出门,回家。 (希一次) 从这些引文里我们不难了解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钱钟书了。 五、本文特色 本文特色钱文特色学者散文特点 学者散文一般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a、达意形象。即用于达意,不用于表情,且化深奥为通俗,化单纯为复杂。 b、旁征博引。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c、逻辑性强。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 d、幽默风趣。

13、有时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是知者的幽默,知者 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诨的俗气,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 ,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可以说,钱 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 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中国诗歌发展的历 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 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

14、同。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 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对于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对中国诗相当熟稔,那是不可能的。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 “解识无声弦指妙”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 (前后引文在 16 条)加以证明。 而在谈到中国诗的表达方式时,钱钟书也是信手挥出, “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哉”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今年花

15、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 ;“同来玩 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象这样的例子文中 还有很多。 2、通中外。 3、通学理。 所谓通学理,是指钱钟书对于所涉比较文学有着精深的学养,且他能把高深的问题通 过浅豁的语言达传输给读者(听众) ,做到雅俗兼容,雅而不奥,俗而不庸。而他所阐述的 每一个道理都是言之有据的。全文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诗的特点,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 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运用各种可能的比拟(诗与画与音乐与故事与传说与寓言 等等) ,把读者引入他的论述之中。如开篇就合情合理地告诉读者,要评价一个诗人或评价 一个国家的诗, ,必须用比较、

16、联系的观点。且要具有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的精神,避免泛 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为了论述这一道理,钱钟书进行了中外古今的对比。最后得 出结论:“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 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么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 ”这一结论既合情合 理又显得周密严谨。 六、难句解析:(顺及完成课后练习二) 1、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 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 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 这段话的幽默,表现在用了一个百喻经的比喻, “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