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261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鸿门宴导学案(二)导学案(二)一、 (一) 、1 郤:通“隙” 2 坐:通“座” (二) 、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句, “战”后省略了“于” ) 2、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何以”为“以何” ) 3、得复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 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5、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6、然不

2、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 (四) (1)却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2)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杀死沛公) ,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 (3)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4)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5)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 (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 (五)1、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 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

3、最尊,次为南向,再 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 “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 了“樊哙闯帐” ,将故事推向高潮。 二、 (一) 意:(1)意:料想 (2)意:用意 因:(1)因:趁着 (2)因:于是,就(3)因:趁机 (4)因:趁机 而:(1)而:连词,表修饰。 (2)而:连词,表承接 。(3)而:连词,表并列。 (4)而:连词,表转折,却。 与:(1)与:介词,同,跟。 (2)与:动词,给。(3)与:连词,和

4、。 (4)与:介词,同,跟。 且:(1)且:副词,将,将要 (2)且:连词,表让步,尚且。 (二) (1)者: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可不译。 (2)请:动词,请允许我做某事。 (3)举、胜:动词,尽,完。 (4)为:动词,认为。(三) (1)目: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目示意。 (2)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翅膀一样。 (3)止、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去 (4)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 (5)刑: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 (6)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称王。 (7)续: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继者。 (四) (1)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2)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

5、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因 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3)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五) 1、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 (2)、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 (3)、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2)、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3)、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2、共写了四件事,即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 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 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3、语言描写

6、:“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 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 , “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 “立而饮之” , “拔剑切而啖之” , 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着墨不多,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六)1、C 2、B 3、A 鸿门宴导学案(三) 一、 (一)举: 1.举:举起 2.举:尽 谢: 1.谢:道歉 2.谢:感谢 3.谢:辞谢 4.谢: 谢罪 (二) 、 1、步:名词活用作状语,徒步 2、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活用作状

7、语,抄小路。 3、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 4、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三) 、 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2、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 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四) 、 1、为:替 2、去:距离 3、置:放弃,丢下 4、乃:才 5、胜:禁得起 (五) (1) 秋毫无犯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功高 (六) 1、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 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2、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

8、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 (七)1、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2、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 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 ,而且“拔剑撞而破之” ,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可谓 气急败坏。 二、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 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 。等到刘

9、邦到鸿 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 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 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 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 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 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 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 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 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

10、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 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 “遣将守 关” “欲王关中” 。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 ,虚心向张良请教,又 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 , 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 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 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

11、去。 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 三、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 定下了“韬晦之计” ,以“不敢倍德” 、 “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是他为刘邦 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 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 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 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认, 只是问了一句:“谁

12、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 询:“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 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他为“亚父” ,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洞察力, 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 令的口吻(“急击勿失” )要项羽攻打刘邦,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让项羽“按既定方针办” 。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 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3、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 可谓关键人物。 四、 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 来刻画人物。 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 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 为都是有理有节的。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 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 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 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 细的性格。 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 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 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 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 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 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五、学生自主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