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9982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3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13201320132013 年年 3 3 3 3 月月摘要摘要2012 年,自然之友城市固废组,从 2010 年调研的 100 个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选择 60 个进行回访。通过对居民、物业、保洁员、居委会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改变、小区垃圾分类效果、厨余垃圾单独收运体系等情况,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情况。两年以来,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在以下 3 方面不断进步:1、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从 2010 年的 600 个增至 2012 年 2400个

2、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 2、逐步完善厨余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的能力逐步完善厨余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的能力:2012 年受访小区厨余分类运输设施达到 88%,相比 2010 年增长了 10%以上;3 3、加强垃圾、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信息公开与监管分类工作的信息公开与监管: 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安装信息公开提示牌, 建立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 ,定期公示垃圾分类工作的信息。但在调查中仍发现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 1、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和对试点小区了解较低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和对试点小区了解较低:仅有 58%的居民了解自己的小区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仅有 38%的居民明确知道小区厨余垃圾分类运输;仅有

3、 24%的居民对于厨余垃圾的认知完全正确。2 2、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不容乐观,、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不容乐观,政府政府评估指标忽视居民的分类率和正评估指标忽视居民的分类率和正确投放率确投放率:在未经过二次分拣的厨余垃圾桶中,只有 2 2 个桶是纯厨余垃圾;分类成效考核多侧重设施、人员、操作规范,垃圾投放效果在考核中仅占 20 分。3 3、 “绿袖标绿袖标”的垃圾分类指导作用大多已不复存在:的垃圾分类指导作用大多已不复存在:2010 年初设“绿袖标”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 目前大多已变成社区二次分拣员,且大部分由保洁物业承担。4 4、分类试点小区模式较为单一分类试点小区模式较为单一:以“绿袖标”

4、指导、社区二次分拣、分类垃圾桶投放的模式为主, 未充分借鉴和尝试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如定时定点投放和随袋征收的模式) 。5 5、社区缺乏持续性、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社区缺乏持续性、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13%的居民表示参加过社区宣传活动,39%的居民表示没有看到和参加过任何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大多以发桶、讲座,拉横幅海报的形式开展,缺乏创新。为了能够有效推进北京市垃圾分类的工作,基于以上问题,自然之友有以下四点建议:一、加强对社区垃圾分类的公众动员和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垃圾分类的公众动员和宣传教育: 政府以每年支持绿袖标补贴的 5%-10%的预算,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支持和鼓励民间组织、其它团体深

5、入参与垃圾分类社区动员工作;二、 规范对绿袖标和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员的管理规范对绿袖标和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员的管理: 明确区分绿袖标和二次分拣员的职责与作用;三、政府应将政府应将 “居民知晓率居民知晓率、 投放正确率和垃圾减量率投放正确率和垃圾减量率” 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调整以硬件、人员操作规范为重点的考核方式,并建立奖罚制度;四四、尝试不同于二次分拣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管理模式尝试不同于二次分拣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管理模式:对于居民,鼓励垃圾费随袋征收、定时定点垃圾投放的方式;对于小区,考虑按量收取垃圾费用或者厨余垃圾按量退费的模式。1 1、调查背景:、调查背景:2010 年 5

6、 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 2010 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的通知 ,提出“600 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实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进在京党政机关、学校垃圾分类达标”的要求,这是继2003 年非典、2008 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的垃圾分类行动。针对于此, 2010 年 11 月自然之友选择了 2010 年北京 600 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的 100 个开展调研,从公众认知、政府宣传教育、末端设施建设和分类效果等层面了解情况。2010 年的调研发现以下问题:1)环卫部门积极配套了厨余分类收集运输的设备,较之以前是很大的进步;2)基层政府积极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7、,但缺乏针对特定对象的持续性动员;3)环卫部门和基层政府,没有针对性地尝试改变分类收集制度,也没有社区物业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激励机制;4)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和知识不够。2011年,北京市增加12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012年再增加600个。截止到2012年底,北京共有24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占全市居住小区的50%以上。同时,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于2012年3月正式实施。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历经三年,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政策推动逐步完善, 但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效果如何?居民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还存在哪些瓶颈?带着这些问题, 自然之友城

8、市生活垃圾调研团队于 2012 年 10 月再访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从 2010 年调查的 100 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选择 60 个进行调研,了解小区的分类效果和居民分类意识和参与度。2 2、调查目的、调查目的了解北京市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两年后的分类效果以及试点小区公众意识和行为的转变,发现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3.3. 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研走访了 60 个社区,但是由于没有找到社区相关人员(2 个) 、社区不支持调研(4 个) 、社区调研不完整(6 个)等原因,在统计阶段将能够全部采访到居民(5 个) 、物业/居委会、保洁员的社区视为有效社区,最后社区的样本

9、量确定为 48 个,居民样本量为 48*5=240 个。统计结果主要对居民认知和社区现状两部分进行分析(问卷见附件 3) 。居民垃圾分类认知与行为改变, 是从 240 个居民统计分析所得,主要包括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 所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了解和参与程度;社区垃圾分类表现的结果是从 48 个社区统计分析得出,内容包括试点小区的分类体系的建设情况、分类指导员工作情况、社区宣传动员,以及分类运输状况等。3.13.1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3.1.13.1.1 居民居民对垃圾问题的看法对垃圾问题的看法此次调查从对北京垃圾问题和厨余垃圾的认知、是否开展垃圾分类、是否了解社

10、区垃圾分类情况等问题,了解公众对垃圾问题的认知和行为状况。图 1 显示,调查的 240 名居民中,有 59%的居民认为北京垃圾问题严峻或非常严峻,只有 7%的居民认为北京垃圾问题不严峻,表明北京居民已经对垃圾问题有相当的危机感。图 1:公众对北京垃圾问题严峻程度的认知在受访的居民中,有 171 位居民表示会自己在家做垃圾分类,占到了统计人数的 71%, 相比 2010 年的 63%有所提高。其中有 110 位居民表示会将厨余单独分类,占受访居民的 45.8%。其余的居民则主要是把可以卖废品的垃圾,如报纸、瓶子单独分出来。据调查,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没有习惯和意识;工作忙嫌

11、麻烦;认为是物业的事情;分了以后还是混合运输,分类无效;别人不分,自己也不分;认为没有必要;没有宣传不知道垃圾分类等。在调查中,我们提供了多种选项让居民选择他们认为哪些是厨余垃圾,选项包括菜根菜头、打包餐盒、果皮、剩菜饭、用过的餐巾纸、沾油的塑料袋、 沾有酸奶的酸奶盒、凋落的花草等。其中只有 24%的受访者能够完全回答正确。 在不属于厨余垃圾的选项中, “打包餐盒”被选中的几率最高,共有 102 位居民把它当做了厨余垃圾。图 2:居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3.1.23.1.2 居民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认知居民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认知1)居民对“本小区是否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了解情况图4 显

12、示, 试点小区的居民有 58%知道自己居住的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有 6%的居民认为自己的小区不是试点, 另外有 36%的居民表示不清楚。 分析认为,从 2010 年 4 月就开始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只有 58%的居民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社区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 而居民对于小区垃圾情况不关心也是重要的原因。图 3-1:居民对厨余垃圾的认知率图 3-2居民对厨余垃圾的认知情况2)居民对厨余垃圾单独运输的了解情况图 5 显示,48 个社区中有 42 个小区完善了厨余垃圾单独运输制度,覆盖率达到了 88%(见下文 3.2 部分) ,但在有厨余分类运输的小区里,只有 38%的居民明确知道

13、自己的小区有分类运输, 其他的均表示不清楚, 或者认为没有分类运输。这个数据同 2010 年的 47.7%相比,下降将近 10%。说明政府虽然增加在硬件上投入,但由于社区宣传的力度不够,或者分类运输的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居民认为垃圾仍在混合运输,直接影响了他们主动分类的意愿。图 5:居民对小区分类运输的了解情况图 4:居民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了解情况3)居民对本小区垃圾分类效果的看法调查中, 我们也询问居民 “与 2010 年相比, 社区垃圾分类的效果如何?”,50%的居民认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一些进步,观点有: “自我的分类意识提高了” , “自己已开始尝试做垃圾分类” , “小区环境有所

14、改善”等。另有 36%的居民表示没有太大变化,而 3%的人认为比 2010 年退步了,原因有: “感觉垃圾分类没有 2010 年那样受重视” ; “发放完垃圾桶后就没有了其他措施” ; “缺少监督”;“新搬来的居民不了解也不做垃圾分类” 。剩下 11%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不清楚的原因是受访居民不关心垃圾分类这事,还有是因为受访者刚搬入小区,对于2010 年的情况不太了解。当问到“哪些措施可以促进社区的垃圾分类”时,约有一半的居民认为,持续的宣传和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垃圾分类,尤其是加强对孩子的环境教育。另有接近 30%的居民认为类似礼品兑换的奖励机制、科普讲座也能对垃圾分类产生较大的正向推动。在其

15、他的选项里,还有居民建议采用强制措施、专门针对外来人口的宣传、继续加强引导等。3.23.2 社区层面的垃圾分类现状社区层面的垃圾分类现状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包括垃圾分类投放站、标准分类垃圾桶、 垃圾去向指示牌以及厨余垃圾分类运输, 其他措施包括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向居民大力宣传和普及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知识。 此次调研就主要从以上几个方图 6:社区相比 2010 年的垃圾分类效果面来调查社区层面的情况。3.2.13.2.1 厨余垃圾的分类情况厨余垃圾的分类情况本次调研共查看了 240 个厨余垃圾桶,图 7 显示 39%的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完全混合,完全分开的厨余垃圾只占 1%,垃圾

16、分类效果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分类效果下,若要对社区厨余垃圾单独运输,必然需要依靠大量的二次分拣。经分析,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垃圾分类意识,部分在投放垃圾时更显得随意, 比如有居民会在投放时看到哪个垃圾桶盖是开着的,就丢到那一个桶内,并不会在意这个垃圾桶应该放哪一类垃圾。还有部分原因是居民没有完全正确认识厨余垃圾。根据图 3-1,3-2 显示,完全正确认知厨余垃圾的居民只有 24%。很多居民会把厨房产生垃圾,例如沾了油的塑料袋、餐巾纸或者打包餐盒等误认为厨余垃圾。还有居民在家里做了分类,但在投放时, 会将几袋垃圾装一起丢在外面公共的垃圾桶内,导致分类过的垃圾混合投放。3.2.23.2.2 社区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社区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图 8,图 9 表示试点小区内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去向提示牌的设立情况。统计显示,65%的社区垃圾桶是由厨余、可回收、其他垃圾 3 个为一组。另外 31%则为厨余和其他垃圾两个桶。 据了解,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前北京市的试点小区只能做到厨余垃圾的分类运输, 可回收物的单独运输还未形成,环卫部门还是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