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9392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必修二《采薇》word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3 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学习重点:1 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学习难点:1、赋、比、兴手法的理解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 导入诗文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 经?可以结合资料和初中的知识说一说。二、 字词点击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岁亦莫(m)止:“莫” ,同“暮” 。玁狁(xin

2、 y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z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没有止尽。彼路(l)斯何:“路” ,通“辂” 。 四牡骙骙(ku):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i):隐蔽,掩护。 象弭(m)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我行不来(li):慰问。 雨(y)雪霏霏:下雪。三、集体朗读,思考讨论。1、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 ,知道“参差荇菜” 、 “蒹葭苍苍”都是起兴的作用, 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什 么?彼物又是什么呢?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 而戍役军士从“莫” 、 “阳”中盼回家呀盼回

3、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 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2、 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 家,这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 “我戍未定,靡 使归聘” 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3、 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 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4、5 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 ,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不能忽

4、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描写了将帅车骑 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4、 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 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呢?为什么? 长久的戍边生活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四、脉络梳理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 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

5、。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 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 ” (诗 集传 )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 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 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 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 ”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 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 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 ,则

6、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 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 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 、 “忧 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 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 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 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

7、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 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五、末章品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 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 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 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呢?1 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 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

8、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 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 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2 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 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 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 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 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 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

9、不 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 “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 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 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 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六问题探讨:(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

10、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 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2)与初中所学的过关雎和蒹葭相对照,重章叠唱的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出 来的?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 ,以此来引起下文。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 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 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 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 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

11、戍卒 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七、明确特点,熟读成诵。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 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 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 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

12、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 美氓【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教学过程:一、导入:(2 分钟)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

13、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 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 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一、新授: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 (2 分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读对了字音,m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这是“古今异义” ,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 m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 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 (15 分钟)(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

14、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 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 分钟)(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 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 (5 分钟)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匪:fi 愆:qin 将:qing 载:zi 于:x 说:tu 徂:c 汤:shng 裳:chng 靡:m 隰:x 角:jio6、集体读订正的字音,明确课下注释的位置。 (3 分钟)7、体会四字句两两停顿的朗读方法。二、布置作业:(分钟)1、回家自己读课文,复习课堂上订

15、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下节课在听写本上听写。2、通过注释一,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填空。诗经是我国的诗歌总集,又称和 ,搜集了从公元前世纪到 世纪的诗歌, 诗经的“六义”是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写 300 字。第二节课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了解卫地的独特的文化,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仔细品味。、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并仿写。教学过程:一、导入:(分钟)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用你独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独特的视 角体会到了什么?我们等待着你的讲述!二、新授:、了解学生回家读课文的情况,肯定有的学生“没有读”

16、 ,课堂上请大家齐读。 (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彼此监督,而且要整齐,加进自己的感情,尽量把自己想像成课文中的 人物。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介绍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可以谈一点,也可以谈整篇课文。 (15 分钟)(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考虑给以更长的时间进行深刻的讨论。 请同学们就课文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介绍赋、比和兴的含义,找出课文的例子,请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明确三种写作手法, 课堂上仿写。 (分钟)、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分钟)(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