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896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一、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昼夜交替现象 二、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二、二、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3、知道昼夜的成因。 4、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三、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 交替的成因。学生

2、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解释 “为什么”就感到很困难了。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2、模 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 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在做教学准备时,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昼夜交替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 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和教学三维目标,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 用百度搜索关于昼夜交替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

3、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昼夜 交替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昼夜交替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资料,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法、建模法、分组讨论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首先观察几组图片。 【百度图片】搜索“日出” 、 “日落”展示几组精美图片 日出: http:/ 日落: http:/ 让学生欣赏 师: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日出的一副是地球上的白天。日落的一副是黑夜。 师:如果让你分别用一个字来表示白天和黑夜,各用一个什么

4、字来表示? 生:昼、夜 师板书:昼 夜 大屏幕展示“昼夜”词条【百度百科】http:/ 学生阅读昼夜百科名片 部分,明确什么是昼夜 师: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之分呢? 生小组讨论昼夜之分的原因 师:现在是昼还是夜?那再过 12 小时呢?再过 12 小时呢?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着,这种 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 (板书补充课题) 师: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停地交替呢?猜测一下二、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推测。 1、学生讨论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测。 2、汇报、整理 师板书可能情况 (师板书可能的情况、板书时注意四种运动形式的顺序)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5、。 (3)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 师:四种解释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在研究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体验一下地球、太阳的不同 转法。 3、师生演示:师代表太阳,找一名学生代表地球,演示地球自转,学生评价后,全班以课桌代表太 阳,每一名学生代表地球,演示上述四种可能,师观察评价。 (注意不要摔倒。 ) 游戏结束,出示“自转” 、 “公转”定义【百度百科】 自转:http:/ 阅读百科名片部分,并配以动作讲解 公转:http:/ 阅读百科名片部分,讲解公转定义及地球公转 4、师:如果用手电筒表示“太阳” ,用地球仪表示“地球” ,你会演示吗? 温馨小提示: (1) 、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

6、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 、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3) 、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法后再进行。 (4) 、当几个同学在做时,其他同学一起来观察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记录结果. 指名学生读出来。 分小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分组展示,其余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师:四种运动形式都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在这四种解释中,我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征呢? 这四种解释中最多只有一个解释是符合现实的,到底是哪一种解释呢?在没有新的证据时,我们很 难判断这些解释方法的对与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一组短片,希望能从里面发现有用的证据。 出示四种假设视频【百度视频】

7、搜索到新浪视频 http:/ 师:现在你能判断哪种解释符合现实情况么?为什么? 生谈收获 感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通过我们的合作,希望你们有所收获,哪位同学 能谈谈么? 师小结: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但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的更多 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 也就越接近真理。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 参考复习六、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猜测昼夜交替的原因,看似不难,但是如果学生不看书,大多数学生 会卡住;有少部分学生之前看过书

8、可以作出一些推测,个别学生能够在书本上推测的基础上提出自 己的看法,比如说太阳和地球一起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等。细想其实也很正常,学生对这方面 知识缺乏直观经验,没有知识储备直接让他们毫无根据的推测,难度很大,而且可能存在胡乱的假 说,因此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状况,我选择利用百度搜索一个小短片,配以解说,学生领悟更深。 另外教师提出建立模型,学生根据书本提示很容易想到需要光源(比如手电筒、蜡烛) ,然而聪 明的学生认为蜡烛要比手电筒更好,虽然光暗一点,但是蜡烛光线是向四周散发的,与太阳更相似。 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蜡烛和火柴,学生都很高兴,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并在地球仪帖上五角星表示我 们居住的地方

9、,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居住的地方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问 题:比如学生容易将蜡烛熄灭,这一点我觉得还是自己在实验前介绍方法时不够仔细和全面;另外 做实验时,实验室的光线最好暗一些,这样学生更容易观察。 做完这部分实验,学生会有许多发现,他们并不会全部认同书本上的猜想。其一就是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这个猜想学生认为是不正确的,我让学生演示了他们的实验方法后,就有学生马上出来反 对,原因是前一组学生认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地球只有一面始终被照到,而其它面一直都不会被照 到,事实上学生对于地球公转的旋转角度变化和方向理解还不够清晰。其二由于我是让学生将地球 从地球仪装置上拿下来的,其实就相

10、当是一个球体,并没有让地球倾斜一定角度放置,与光源是保 持平行的,并尽量保持同一水平面。因此,有学生就提出地球自转时,地球的最北部和最南部没有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因此这个猜测也是不能完全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我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并没 有马上给他做详细解释,我觉得这课内容还没有涉及地球饶地轴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学生能够 发现这点其实他的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 从这节课上我发现学生对天文方面的前概念知识比较缺乏,课后我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天文资料, 自己先通过查询资料尝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又是通过怎么样的证据说明 的?七、七、教师个人介绍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省 学校:本溪县草

11、河掌学校 姓名:花立春 职称:中学二级 电话:13841422349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辽宁省本溪县草河掌学校花立春,男,29 岁,满族,于 2005 年毕业沈阳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现任中学二级教师,毕业后 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很好的利用农村远程教育 网络和互联网辅助教育教学工作。撰写的论文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1+12经辽宁省教育信息 协会学术委员会评审,被评为二零一零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新思路、新能 力浅谈课改后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辽宁省教育信息协会“二零零八年教 育信息化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8 年参加了本溪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