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8919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参赛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 张继全 邮编:245300 电话:13856353311 邮箱:QQ1146795831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分析: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 、 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 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 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来认识人体 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 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这课分

2、为以下几部分(一) 认识心脏和心跳心脏的构造是复杂的,如果是深入的去认识和了解心脏的构造,即使是成 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的。所以在设计时就是去繁就简,仅仅让学生了解 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来认识心脏。通过把拳头反复握紧、松开来模 拟心跳,借助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把手上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 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而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在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心脏要不停的跳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做反复 挤压空塑料瓶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舒 张而不停的在全身流动

3、,进而引出脉搏这个概念。然后指导学生去测量自己 1 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测量脉搏和心跳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测量,记录数据, 然后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 1 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呢?”进而出示 人体血管分布图,认识“脉”就是我们人体的血管,是心脏的调动,血管也跟 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我们感觉的脉搏。(三)了解血液循环及其意义。提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循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汇报,在学生回 到的基础上,再去看视频资料。以直观而形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切的认识 血液循环系统。 (四)保护心脏 在做心跳模拟实验的时候,有

4、学生就说了模拟了 20 次,就觉得手很累,很 酸。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心脏工作的重要,也能感受到要好好保护心脏。所以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纷纷举手说怎么样保护心脏。最 后再播放视频资料,总结保护心脏。 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 因为本课概念繁多,知识点密集,加上认识的对象在人体内部,无法直接 观察,在科学上属于解暗箱的课,学生感知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小学生活泼好 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本课采用先从体表测心跳和脉搏入手感知 人体内部的奥秘,再利用教学媒体有选择地学习丰富的心脏与血液循环的相关市 2012 小学科 学优秀教学设计 评选参评设计知识,再现血液循环的路径。动手

5、实验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拓展学习的 时间和空间提供依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全员、全程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主动探究,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建构。 1、本课教学重点在于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观察和讨论中解决问题。学 生总结,使学生明确总结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培养经常总结的习惯,不仅要 有个人的总结,还要有集体的总结,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的目的。2、本课以观察为主,即“提问观察讨论操作总结”教学模式。 我始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引导学生,一 环连一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探求类推概括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概 括能力,展示重点,突破难点,然

6、后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观察 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我学习和观察的能力。3、由于受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本课内容 知之甚少,同时他们还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难以动态的形式想象出心脏 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流动的过程。适时利用媒体展示,辅助学生完成想象。4、本课还以多种形式,从多层次,多方面来认识心脏和血液循环器官的系 统组成。比如,用素材库中的扩展资料组织学生专题研讨;用空塑料瓶模拟心 脏的跳动;用相关录像进行观摩、小结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相 互感觉等。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

7、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和前 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 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 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五、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六、教学准备六、教学准备心脏模型、空塑料瓶、水、红墨水、脸盆、听诊器、课件、记录单 七、教

8、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心 脏和血液循环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告诉我们直接导入,能很快明 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了学习任务,精神高度集中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实现高 效课堂。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 1提问: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的? 2(心脏模型)小结: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请你 握紧拳头,你的心脏大概这么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说说对心脏的认识,了解学生对心脏的前概念。接 着出示心脏的模型,将学生对心脏的模糊认识,上升到清晰的层面,由一个 “模糊清晰”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9、。将学生的自身认知和科学认知巧妙的结 合,在学生心里建立科学的认识。而让学生用拳头模拟心脏的大小,让学生看 着自己的心脏,说说自己的感受,促进学生把自己的感想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出 来,激发学生对自己身体认识的兴趣,拉近对心脏认识的感性距离,意识到心 脏在我们身体里虽然很小,但是作用却很大,引起学生对心脏功能的探究欲望,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提问:你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吗?请你来找一找?4小结: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课件出示)【学生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能找到心脏在身体的位置,也能感觉的到心脏 的位置,但是不能准确的用语言来表述心脏的具体位置。这时先设计让学生

10、找 心脏,然后用课件出示心脏的具体位置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 肋骨的内侧。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事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认识心跳(1)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 现在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 谁把心跳的感觉描述给大家听听?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描述心跳的感觉,一是可以起到调控课堂气氛的作用, 让学生安静,细细体会心跳。将课堂的气氛由“热闹”“安静”调控,促 进“动静结合” ,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可以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 的真实感受,体会到心脏跳动带给我们的喜悦和希望,那种感觉是一、欣喜的, 是高兴的,更是激动的。 】(2)模拟心脏的跳动。 心脏

11、究竟是怎样跳动的,我们进行一次体验活动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3)握紧拳头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体会手上的肌肉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 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实验注意事项,意在告诉学生虽然是模拟实验, 但也要讲求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模拟实验,为学生科学而 真实的汇报心跳的感受而埋下伏笔。 】 (4)师生模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师生一起模拟既可以有效开展模拟心跳的实验,一又可以 掌控课堂,同时老师也和学生一起感受到心跳,能深入理解学生的感受,实现 双赢,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 】(5)汇报。 (课件出示心跳)小结:当我们模拟心脏跳动时,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

12、,手臂 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一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 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心脏随着“收缩” 、 “舒张”而发出的“怦怦怦” 的强烈的跳动,将我们在体外感受到心跳的声音强化,通过声音刺激学生对心 跳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身体内另一个世界是那么的丰富而强劲的。多媒体的 “形、声、色”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深切的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 】(三)认识心跳的作用1提问: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心脏不停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要研 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讨论“心脏

13、为什么不停跳动” ,让学 生思索心脏跳动的作用,激发学生想去探究心脏跳动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 兴趣,引领学生去探究心脏跳动作用。 】2示范讲:在水中反复挤压塑料瓶,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做这个实 验时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实验注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去做这个模拟实验,让学生明 白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去观察在细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的素 质】3分组实验。4各组汇报、交流。5小结:心脏就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 里循环流动。 (出示心脏跳动作用的视频课件)【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心脏跳动作用的视频,将心脏功能直观的展现给 学生,

14、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到心脏的功能,将这些复杂的知识,运用多媒体展 现出来,既快速又有效。同时也又将本课的重点很好的分解,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6我们还能在身体的其他地方感觉到心跳吗?那我们就来测测心跳和脉搏。7如何测量?(课件出示测量注意事项)大家一起测心跳和脉搏次数,测得 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次测量心跳和脉搏,是在上一节课中测量心跳和呼吸的基 础上的再次测量。可以说学生有了测量的经验。但在测量之前,还是引导学生 怎么测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工,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 作能力,测量能力。 】8汇报、交流。9讨论:为什么 1 分钟的心跳和

15、脉搏是一致的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l 分钟的心跳 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1 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 呢?” ,通过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再次激发学生去探究。 】10(课件出示人体血管分布图)讲述: “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 它遍布我们全身。心脏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 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地流动。红色的血管代表动脉血,含氧 量高,跳动时强烈些,蓝色静脉血含氧量低。【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人体血管分布图,让学生既认识了脉搏,又知道 了心脏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五

16、、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流动?血液又是怎样循环的?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血液循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去观看课件出示的血液循环的 视频资料,让学生将刚刚思辨得来的收获,通过视频来进一步的加强。同时还 可以再生成出更多的收获。将“血液循环”这一抽象的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介质而很好的分解了。 】 3(课件出示)小结: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将肺部吸进的氧气和从小肠 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 排出体外。【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这段文字既是对这一环节学习的小结,又是复习 巩固。 】 4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心跳同时加快? 六、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1心脏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在一开始的模拟心跳 20 次实验中,就感觉到手很酸,很 累学生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