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874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课题:一、教学课题:消失了的恐龙二、教案背景:二、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制成信息卡片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消失了的恐龙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时。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它们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无尽的谜团学生对于恐龙并非是一无所知,本课以学

2、生对恐龙的零星认识为基础,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点滴知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本课围绕“参观恐龙展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保护过程,初步了解恐龙化石的价值,并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探究恐龙奥秘和了解研究化石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难点是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科学知识: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

3、的知识。2、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2、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制作成信息卡片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来认识恐龙模型与化石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和交流的能力。六、教学思路:六、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恐龙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现在的网络、电影、电视、书籍有着大量的恐龙的音响文字资料,学生能听,能看的比较多,说陌生是因为在 6500 万年前,恐龙就消失了,学生对恐龙没有感

4、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恐龙的知识,我准备把本课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来教。第一部分:交流有关恐龙的信息,举办一个“恐龙展” 。主要是课前让学生用百度搜索恐龙的有关资料,做成恐龙的信息卡片,卡片上可以有文字也可以有图片。也可以把收集到的恐龙的模型带到教室里来,在班内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恐龙,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的兴趣,并在些基础上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恐龙的模型、图片、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从而引出下一部分有关“恐龙化石”的教学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该部分首先承接上部分内容,介绍了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时间以及科学家的研

5、究,然后图文并茂地说明在科学家的发掘和研究下,恐龙骨架的还原过程。第三部分: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教材展示了一些恐龙形态及其骨架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特征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从而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第四部分:描绘出恐龙内部的骨骼结构。出示一张恐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纸上粗略描绘出恐龙内部的骨骼结构,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断力。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一段有关恐龙的视频,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百度搜索:(恐龙 预告片)http:/ 预告片_酷 6 影视)http:/ 2 亿

6、3500 万年前到 6500 万年前的中生代,恐龙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那时,恐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有吃植物的,有吃肉的但在 6500 万年前,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全部灭绝,至于为什么会灭绝的,这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曾经的霸主。【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看视频,所以一上课就出示有关恐龙的视频,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自主探究:(一)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1、学生拿着自制的恐龙卡片,来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的资料(体形、食性、特点等)。 (课前推荐学生使用百度来搜索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制作成信息卡

7、片)介绍完了,在黑板上展示出来。2、依据学生的介绍评选出:“小博士” (懂得知识最多的) ,“小画家” (制作最精美的) ,“搜索专家” (收集资料最独特的) ,“电脑高手” (卡片资料是电脑制作的)3、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视频中的恐龙是真的吗?既然恐龙已经灭绝了,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视频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4、学生交流讨论5、教师语言过渡: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模拟都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设计意图:在课前就让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收集一些恐龙的有关资料,并制成恐龙信息卡片,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搜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众多信息的筛选能力。这部分内部主要是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

8、作适当的补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1、教师展示恐龙的化石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恐龙的化石有个比较感性的认识。百度图片:http:/ 1822 年被发现的。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认:这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的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 。随着对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的认识。5、教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化石并把它还原成恐龙骨架的呢?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出一些视频、图片资料,边讲解边播放:挖掘:http:/ (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

9、或牙齿的尖锐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c、小组汇报观察交流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恐龙化石从挖掘、搬运到清理、拼装的全过程,体会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最后出示一张恐龙的头骨图片,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观察分析,并展开合理想象,体验恐龙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三) 、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1、教师: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骨架还原出恐龙的原型,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科学家,找出每一只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26 页上面的恐龙图片资料。 )2、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形态上的特征。3、学生小组讨论: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要求

10、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4、汇报交流活动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连线,让学生能抓住不同恐龙的各自特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理的想象、推断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恐龙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描绘出恐龙内部的骨骼结构)1、教师出示一幅恐龙的图片用百度图片搜索:(云南龙)云南龙图片:http:/ 】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知识。推荐网站:恐龙资料介绍:http:/ 】八、教学反思八、教学反思说到恐龙,学生有说不完的话,恐龙一直是学生的热门话题,但,恐龙毕竟是在 6500 万年前消失的史前动物,

11、学生对于恐龙的认识只是零散的片面的。本节课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恐龙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了解科学家还原恐龙化石的过程,并渗透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想象推理的能力。通过教学我有一些体会。一、课前利用百度搜索收集资料课前让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在网络上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制作成信息卡片,在课堂上交流收集的资料,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评选出“小博士” “小画家”“搜索专家” “电脑高手”等,以此来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励其他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课前也要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来收集恐龙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教案的设计。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一开始,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