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724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瓦市小学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版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经历过程经历过程“角的初步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课课堂教学堂教学实实践与思考践与思考温州市瓦市小学温州市瓦市小学 陈雯陈雯一、背景分析:一、背景分析: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使我们更坚定地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资源,更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将课堂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留有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得出的过程,从而使学

2、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教学内容被编排在浙教版第五册,人教版第三册上。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现实基础和直观经验,注重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的编排意图,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量直角、画直角和角。3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大胆尝试。二、教学程序描述二、教学程序描述(一)情境导入师: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 (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一部分学生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能说出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角”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师:关于角,

4、你想知道什么?生 1:角到底是怎么样的?所有的角都是一个样子的吗?生 2:角有什么特征?生 3:画角用什么工具?生 4: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将在这节课中得到解决。(二)引导探究。1、媒体激趣,整体感知。(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利用课件的闪烁设计突出在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各种样子的角)(2)师:角无处不在,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表面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吗?(3)师:三角板上也有角,三角板有几个角呢?请大家拿出三角板,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

5、你有什么感觉?(扎手,刺,痛)说明这个角怎样?(尖尖的)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平平的,直直的,很光滑)(4)师:角尖尖的这部分叫什么?这样直直的线又叫什么呢?答案就藏在书P134 上,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最先知道答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5)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6)大家都认识角了吗?那角倒要考考大家啦!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三)动手经历1、角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你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有些什么?(两根纸条、一枚大头针、两根小棒、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请你们自由的选择其中的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

6、方法最多。2、成果展示(实物投影) 。教师有意识的先展示学生利用毛线、小棒做成的角。然后展示利用圆纸折成的角。师:我在巡视小朋友制作角时,发现有位同学创造出这样一个特殊的角。 (课件显示,淡去原型纸,画面只剩下直角)师:这是不是一个角呢?(是,因为它符合角的特征)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叫什么名字呢?你能根据它的特征给它取个名字吗?(直角)请在三角板上找到直角。在一个三角板中有几个直角?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课件演示如何用三角板的直角去判断)3、用三角板去比一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4、画直角。你会利用三角版画一个直角吗?自己试试看!先组织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画角的方法

7、,电脑课件再演示画直角的正确方法。5、用刚学的正确方法在画一个直角。6、直角会画了,其他一般的角呢?会不会画?自己试试看。 (指名板演)(四)操作感悟师:有的小组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了这样一个活动的角。动手试一试,你能让角变大变小吗?通过实验。你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可演示角的边渐渐变长变短的过程,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敢接受星级挑战吗?(课件出示)(1)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用手势表示。( )个 ( )个 ( )个(2)下面图形各有几条边?各有几个角?( )边形 ( )边形 ( )边形( )个角 ( )个角

8、( )个角你能接着想吗?你发现什么?(3)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回家试一试)三、教后反思:三、教后反思:1、联系生活,提供课堂教学的客观素材。联系生活,提供课堂教学的客观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因此,教学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亲”产“趣” ,由“趣”生“需” ,激发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本节课我有序地组织学生三次找角的活动。(1)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张漂亮的生活

9、实物图(房屋平面图、钟面图、西瓜切面图) ,让学生找找这些物体表面上的角,使他们通过观察这些物体表面的角,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2)当学生对“角”已有了一个较模糊的形象记忆时,我就让他们说说心目中的角和想知道关于角的哪些知识,接着组织学生第二次找角找找教室各物体表面的角。学生的表达朴素而真实,但正是这样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使学生感悟到要认识的“角”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炼的,是生活的样版。这不仅为他们的后继学习提供了材料,也为学生他们的交流探索提供了较大的空间。(3)当学生对角的特征已经把握以后,我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和寻找角。通过活动,让学生体

10、验到利用两条小棒可拼成一个角;一根毛线可以拉成一个角;用圆形的纸可以折出角和直角;用两根纸条和图钉可以钉成一个活动的角这种设计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既让学生回顾、应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交流和知识探索的环境。2、师生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师生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

11、。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精彩和舒畅,而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如何“学” ,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摸一摸三角板上任意一个角的两条边,把角尖尖的部分往手心戳一戳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并归纳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当学生对角的特征已经把握以后,组织学生利用:一根毛线、两根小棒、一张圆形的纸和两根纸条、一枚图钉自己创造一个角,看谁的方法最多?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使学生对于角的特征认识得更加清晰、明确,而且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在圆形纸上折出的各种角中找到一种特殊的角直角。引导学生通

12、过猜想、讨论、合作、操作探索出判断直角、画直角和角的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的矛盾冲突,在冲突中逐步构建角的概念。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怎样才能使角变得大一点?怎样使这个角变得小一点?那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有关吗?当学生思维发生冲突、矛盾,课堂上就这个问题争议不下时,教师及时出示了一个活动角的教具,通过演示角的两边慢慢变长,慢慢变短,帮助学生轻松的发现:“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13、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这些简单而又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活动,轻而易举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3、明确角色,提高课堂教学的创造活力。、明确角色,提高课堂教学的创造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力求实现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 “蹲”下身来参与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在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多地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些不同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在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足够的思维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我。在关键时刻,教师又不失去有价值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独立获取知识的同时,体尝到成功的愉快和合作的成果分享,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创造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