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426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

2、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 ,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 ,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

3、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说明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掌握。但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而人们检验认知的办法往往是通过继续实践,但是在继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现问题。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二、学情分析: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

4、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当

5、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一、 教学目标:1. 学生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2

6、. 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知晓弹簧测力计的单位和使用注意事项;3. 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过程中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学生在预测与实际检测物体重力过程中建立“牛”大小的实际概念;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认识使用陌生工具的方法和信心。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学生倾听1. 我们学习了“重力” ,我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有“重力” 。2. (老师出示木块、钩码、钥匙等物品)它们的重力大小一样吗?3. 它们的重力大小是多少呢?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测一测。4. 分发“合同”1.利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2.老师设计统一的几种测试物品,有利于学生对检测结

7、果的汇报和交流;3.在检测物品中有很轻的纸片和很重的铁块,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同时也让学生去寻找检测超出范围的测量工具。二、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按“合同”进行学习(见“合同” )5.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A 关注学生阅读进程;B 关注学生合作情况 C 关注学生实验记录 D 关注学生汇报准备让学生在“合同”的帮助下,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而教师的关注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利用的资源,他们可以向老师询问,但询问的前提是自己在动手与思考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三、汇报1.学生汇报;2.听的各个6. 现在请大家汇报你们的检测结果,请按以下

8、几点汇报要点既是让汇报的学生理清汇报小组按照老师公布的汇报要点进行点评3.学生点评点:A 指针调零;B 读刻度的角度;C 纸片的重力测试结果出现差异,说明这个测力计无法准确测出太轻物品,即超出测量范围;D 铁块太重超出测量范围;E 对于测量结果有微小差异,需要我们进行估读;F 重力与质量单位是不同的。进行汇报:a 我们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测的 b 估计重力大小与实测重力大小 c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有什么变化。7. 老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于学生的点评点说出自己的看法:A 指针未调零,造成结果偏大或者偏小;B 读刻度的角度不水平,造成结果偏大或者偏小;C 纸片的重力测试结果出现差异,说明这个测

9、力计无法准确测出太轻物品,即超出测量范围;D铁块太重超出测量思路,也是给倾听学生关注点,让学生的交流主题和针对性更加的明确。范围;E 对于测量结果有微小差异,需要我们进行估读;F 重力与质量单位是不同的。四、拓展学生倾听8. 纸片太轻、铁块太重,都超出了今天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测量它们呢?请大家仔细阅读书上第 78 页的方法,看看你能不能测量出来。引导学生课后制作与探究。三、 学案设计: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合同1. 合同目标:A 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B 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C 学习力的单位;C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D 测量老师提供物体的

10、重力大小。2. 合同步骤:A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请到观察一下弹簧测力计,并结合书上第 77 页右边的图片,了解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并和同学猜一下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B 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我们动手来试一试。先用一个很小的力拉弹簧秤,看看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指针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用一个大一点的力拉弹簧测力计,再看看弹簧的形状和指针位置。C 这个实验说明拉力越大,弹簧会被拉的越 ,而指针会指到数字更 的刻度上。D 那么弹簧测力计上一个小格的力是多大呢?请和同学讨论一下。E 力的单位应该是多少呢?请看书第 77 页左下角灰色方框里的文字。F 用手在测力计上

11、拉 1 牛的力,感觉一下是多大的力。G 接下来我们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体的重力,在测量之前请先阅读书上第 78 页上面“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和下面的测量记录表,看看我们的测量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记录什么。H 测量完毕后,准备汇报,汇报时请注意汇报以下几点:a 我们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测的b 估计重力大小与实测重力大小c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有什么变化。3合同作业:A 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测量不同大小的力会有什么变化?B 力的单位是什么?1 牛的力大约等于多少克物体的重力?哪些物体大约是 1 牛?C 使用测力计时为什么需要先调零?D 使用测力计读数时为什么视线要和指针相平?E 使用测力计时为什么不能超过测量范围?F 请按书第 78 页下面的方法制作测力计,并想想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