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65693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之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导学案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三年级 班 姓名: 课题名称: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时间: 教师评价:学 案教师导案、学生备注学 习 目 标 方 法1、认识 2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材助读1 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预习自测 1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1)选择正确的读音窟窿(k lng ; k long)废窿(lng long)街坊(fng fang)坊本(fng fang)圆圈(qun jun)羊圈(qun jun) 钻研(zun z

2、预习案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探究案质疑探究1 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 14 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4、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 (学生尝试解释)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三、

3、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 板书: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 14 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 5 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4、练习复述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

4、怎样的人?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2、展示点评(针对以上问题)全班交流评价教师指导组织好小组进行展示点评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 ,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悔( )叼( )屈( )隆( )梅( )叨( )窟( )窿( )板书设计:班级:三年级 班 姓名: 课题名称:寓言二则第 2 课时 时间: 教师评价:学 案教师导案、学生备注学 习 目 标 方 法1、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寓意。 教材助读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预习案预习自测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 “盘缠”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二、自读自悟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四、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 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组织学生表演五、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 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我的疑问(将预先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来,等待课堂上

6、与老师和学生探究)质疑探究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 ,要是选择错 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 标。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2、展示点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指导组织好小组进行展示点评3、我的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串联整合)探究案4、当堂监测(精选的检测题)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 走 街坊 板书设计:语文学科导

7、学案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三年级 班 姓名: 课题名称: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时间: 教师评价:学 案教师导案、学生备注学 习 目 标 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组织学生预习 教师巡视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读文,纠正读音。 “更羸”的“更”读音是“g5ng”。 法教材助读 1自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用“”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用“ ”标出。3标出自然段序号, 预习自测用同音字,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惨( ) 愈( ) 魏( ) 箭( ) 渗( ) 愉( ) 巍( ) 剑( ) 预习案我的疑问

8、(将预先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来,等待课堂上 与老师和学生探究)质疑探究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讨论查字典上联系上下 文理解重点理解以下词语:能手 本事 孤单失群 魏 国 悲惨 愈合 拼命 拼命“因为”的“为”读音是“wi” 三、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理解“大吃一惊”一词时先重点理解 “惊”字的意思,惊,出人意料的意思。 再理解词的意思, “大吃一惊”的意思是: 感到突然而吃惊。接着找出文中带有这 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此 词,即魏王没有料到更羸真的不用箭, 只拉一下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感到 十分惊奇。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四自由读文

9、,巩固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课文三遍。 2、展示点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指导组织好小组进行展示点评3、我的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串联整合)探究案4、当堂监测(精选的检测题)板书设计:语文学科导学案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三年级 班 姓名: 课题名称:惊弓之鸟第 2 课时 时间: 教师评价:学 案教师导案、学生备注学 习 目 标 方 法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中受到启发。 2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4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材助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预习自测 1更

10、羸为什么只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下来 了?) 2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3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预习案我的疑问(将预先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来,等待 课堂上与老师和学生探究)质疑探究 1更羸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你 读给大家听。 (只听得“嘣”的一声) 2现在你对课题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请你加上这半句,再做更羸的动作,找三人做, 大家看他们做的跟图上更羸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3 正是因为这“嘣”的一声响,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出声读第 5 自然段,体会一下两个 “直”的意思一样吗? 4这两个“直”该怎样读?试一试,指读,思考: 为什么不说射

11、下来,而说掉下来、故事导入,激发质疑 1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那只大雁 落下来没有呢?)激发学生朗读课文。 2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 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 二、激情朗读,用心揣摩。 读 2-6 自然段,抓住魏王的两句对话指导朗读, 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三、创设语境,领悟寓意。 读 7-9 自然段,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 雁,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深入探究,领悟方法。 1更羸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 你读给大家听。 (只听得“嘣”的一声) 2现在你对课题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请你加上这半句,再做更羸

12、的动作,找三人做, 大家看他们做的跟图上更羸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3 正是因为这“嘣”的一声响,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出声读第 5 自然段,体会一下两个 “直”的意思一样吗? 4这两个“直”该怎样读?试一试,指读,思考: 为什么不说射下来,而说掉下来? 5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嘣的一声响”想想更 羸怎么使大雁掉下来的? 6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 下来?请同学们读第 9 自然段。 7说一说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你从他的话中 知道了什么? 8同桌两人互读一、二句,看看这两句什么关 系,你从哪看出来的? 这两句哪句说原因,哪句说结果? 你能不能先说说结果后说说原因

13、? 探究案2、展示点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指导组织好小组进行展示点评3、我总结全文,领悟含意4、当堂监测(精选的检测题)更羸发现那只大雁飞得慢,就猜想: 这是因为 _;听见它叫声凄惨,就想到是因为 _;大雁 一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这是因为 _。板书设计:语文学科导学案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三年级二班 姓名: 课题名称:11 画杨桃第一课时 时间: 教师评价:学 案教师导案、学生备注学 习 目 标 方 法1 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不像而 像”“不要要”造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 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 词句的习惯。 4 正确理

14、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 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材助读 读课本 44 页资料袋了解杨桃预预习自测一、 谈话揭题。 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杨桃实物或塑料制品,展示不同角 度画的杨桃,加深感性认识。让学生练 习从不同角度观察。 揭示课题。 板书:画杨桃。 二、 初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 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 不懂的问题。 整体感知1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 出不懂的问题。 2 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习案我的疑问(将预先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

15、来,等待课堂上 与老师和学生探究)质疑探究 1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 色? 2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观察后 才说?想一想: 三、再读课文(分角色读,注意读出老 师神态变 (化) 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1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后来 为什么又和颜悦色? 2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 而让学生观察后才说?一、 小结学习收获 分角色读,注意读出老师神态变2、展示点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指导组织好小组进行展示点评3、我的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小结学习收获探究案4、当堂监测(精选的检测题) 叮( ) 嘱( ) 幅( ) 钉( ) 属( ) 副( ) 晌( ) 悦( ) 诲( ) 响( ) 说( ) 悔( )板书设计:语文学科导学案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三年级二班 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