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62004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1. 观 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5、古诗两首 6、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9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 小木偶的故事 13 白鹅 14*白公鹅 15、猫 16*母鸡 17、长城 18、颐和园 19 秦兵马俑 20、古诗二首 21、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 观观 潮潮观潮一课,

2、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 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 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 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 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 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

3、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 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2*. 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 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 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 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 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 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在课堂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

4、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节课你 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促使学生自 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 “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 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 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 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 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 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4* .火烧云火烧云火烧云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

5、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 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 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表 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叹。本节课,我是按照跨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的。上课是,我先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图 片,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让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本来我在设计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来问的“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但是后来 仔细一想这一问题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6、,就把问题改了。通过学生的 汇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是掌握的比较好的。到最后总结部分,我让学生归纳作者写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有一个学 生马上举手说,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说,火烧云是 一种自然的现象也就是通过赞扬火烧云赞叹什么了,学生马上回答说赞美大自然。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很快就对 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 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 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

7、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 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 例如火烧云的形成 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 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 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5、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清晰的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 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 境中陶醉。可是, 题西林

8、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 点评精妙。“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者都很喜 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都觉得好奇。啊,怎么和刚才看到 的又不一样了?”“作者用词准确,岭和峰体现作者对庐山高大险峻的惊奇,岭是山脉多,峰是山崖陡。”“作者对庐山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庐山用各 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 ”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 “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苏轼放眼庐山,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惊叹

9、庐山 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呢?他认为 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孩子们齐声回答“只因为在庐山中。 ” “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 “不认识庐山真面 目” “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又一次鸦雀无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 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 “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 是啊,那你再读最后两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孩子们这次沉默了。理趣诗对孩子们来说,没有类似的感情体验,他们很难体会到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笔把我的答

10、案写在黑板上,但是, 那样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作者后两句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 学们刚才所说,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庐山的美景,同样的,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看不全面,是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很难分辨事情对错吧?”有的孩子试探着问。 ”是啊,那么怎 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孩子的反应也机敏起来。 “那就要走出庐山,看问题只有置身 事外,才能把问题看清楚吧”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篇诗歌,孩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 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6、爬山虎的脚、

11、爬山虎的脚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在后来的作业课 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 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 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 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 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 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

12、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 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我深深地感触到: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 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 要兴趣。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4、学 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7 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今天,我又一次认真看了我执教的课文蟋蟀的住宅 。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思考 着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提升。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 了它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经

13、过,赞扬蟋蟀在恶劣的环境下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这节课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首先目标引路,利用课件让学 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 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 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 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 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

14、让学生把学 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相结合,提高了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写好后在网上交流,评议、修改, 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精神。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 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 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 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9 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

15、巨人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着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 情节,揭示道理。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显现 出来,但所有的情节变化都以墙为线索,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就以“墙”为切入点。然 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与墙有关的对比变化。结果,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前与拆墙 后花园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花园风景如画,之后却花不开,鸟不来,还有的组发现 巨人砌墙与拆墙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先前他表现的很自私,之后变得宽容了然后 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发现用列提纲的形式板书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两个 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

16、说着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让我 深深的感受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了引导者,参与者。这 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10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为以后再教时应 吸取的教训,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稳步上升。在今天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让人难堪的一幕。我教学的是幸福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 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是通过劳动,很好的 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 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 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 “你 能说说自己的幸福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幸福,说出自己的生活。于是, 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个说着自己的幸福。当我叫到包同学时,他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