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36058 上传时间:2016-11-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滴定 误差 ( 是由于指示剂的变色点不恰好在化学计量点 ( 或前或后 ) ,从而使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 ,由此所引起的相对误差 。这是一种 系统误差 , 它不包括滴定过程中所引起的随机误差 。定终点误差(一 )强酸强碱的滴定误差以 滴定终点误差应用终点时过量物质的量占应加入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数表示 , 即100%)(% 定过程中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H+所以上式可写作:1 00 %)(0 %)( 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至 为终点,计算终点误差 。解:已知 , 终点溶液 , H+=10%00050 00%410上题,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为终点,计算终点误差。解:已知 , 终点溶液 ,

2、 H+=10,则 1000-5 。%00050 00% 9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c稀则突跃小 , 浓则 ? 浪费例 : 食醋中 c( 体积误差取 25滴定剂约150定量稀释至约0.1 一 ) 酸标准溶液间接法配制 , 即先配成 近似 浓度 , 后用无水碳酸钠及硼砂 标定 。( 二 ) 碱标准溶液间接法配制 , 一般用 二水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 标定 。酸碱标准溶液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碱标准溶液 : 以饱和的 19 用除去 去离子水稀释 平行 3份 酸 ( 浓 和 , 含量约 50%, 约 19 用煮沸除去 保存 : 浓溶液装在带碱石灰 H)2的瓶中 , 从虹吸管中取 ;稀溶液

3、注意用橡皮塞塞紧 制 :用市售 2 6 8 释 1. 270烘 1O R+溴甲酚绿 ( );2. 硼砂 (0 60%相对湿度保存 , 防失水 . 一 ) 直接滴定法(1) 强酸强碱及 或 的弱酸弱碱 ,都可直接滴定 。(2) 多元弱酸的 , 且 时可用碱标准溶液分步滴定 。810 10 1 用与示例例 1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的测定乙酰水杨酸 (解热镇痛药,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a O a O 1000)()()()( 489489例 2 药用氢氧化钠中 双指示法条件: 0 以下混合碱的测定 (双指示剂法 ) 222 ; 2 2 ;, , ( 含 入酚酞指示剂 , 至褪色 消耗体积为 至变

4、色用去 2则滴定 2, 而 1药品中 108变色点 滴定用配成溶液 H C l 001000)(%21样a O HN a O 000M%)N 样 双相滴定法O O N C O O H+ H C l + N a C 0 0 0 0 57二、间接滴定有些物质具有一定的酸性或碱性,但难溶于水,这时可先加入 准确过量的标准溶液 ,待作用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 回滴定 。指示剂 O ?硼酸 (测定 酸10弱酸2. 铵盐中氮的测定甲醛法 + 6 ( 3H+ 6 示剂: 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测定 (蒸馏法 )氏定氮法 )1. 酸碱反应的 定义 , 平衡常数的表示 、 活度与浓度 ;2. 酸度对弱酸 (碱

5、 )形体分布 的影响 (一元 , 多元 ),摩尔分数计算 , 各种形体浓度的计算 ;3. 酸碱溶液的 H+浓度计算 : 一元 (多元 )酸碱 ,两性 (类两性 )物质 , 共轭体系 ; 混合体系 了解精确式如何得来 , 会用近似式和最简式 ;4. 酸碱缓冲溶液 : 了解缓冲容量的概念 (不要求推导公式 ), 会选择缓冲溶液并 配制需要的缓冲溶液(定量计算 )酸碱指示剂 : 了解作用原理 , 影响因素 , 掌握常用指示剂 (变色区间和变色点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 强酸 (碱 )滴定 、 一元弱酸 (碱 )滴定过程中 重点是 化学计量点及 的 了解 滴定突跃与浓度 、b)的关系 , 一元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正确选择指示剂 ;了解强酸与弱酸混合溶液 、 多元酸溶液能 分步滴定或全部滴定 的条件及指示剂的选择 。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 标准酸 (碱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应用示例 : 混合碱 (酸 )、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