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4577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孟子语录孟子语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熟练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和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简介导入一、简介导入(介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孔子,引出“亚圣”孟

2、子) 。1、介绍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 。本文就以“鱼”和“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二、初读感知。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读法。2、齐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停顿及语气。3、学生自读课文,依据译文理解课文内容。三、精读感悟。三、精读感悟。1、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欲:想得到的。亦:也。 得兼:该词位置前后

3、颠倒,应作“兼得” ,译作“同时得到” 。舍:舍弃。2、 “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讨论,畅所欲言,交流汇报。重点理解“义”的含义。舍生取义: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做不义的事。义:指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教师举例说明)3、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幻灯片出示) 。 4、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四、感悟升华。四、感悟升华。1、讲讲你知道的历史上舍生取义的故事,教师引导(雷锋、任长霞等等)学生小组讨论汇报。2、幻灯片出示 08 年地震的图片及故事,感受更深层次的舍生取义的含义。 (讲述

4、谭千秋的故事)3、出示舍生取义的名言及孟子名言。 (幻灯片)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思考: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学生交流,谈谈自己的观点。(如: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乐于助人等等)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小练笔:关于生命的思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鱼舍鱼 熊掌舍生取义生舍生 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课堂上,我没有一句一句去教学生理解课文,而是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联系历史及生活中的实例来突破本文难点“舍生取义”的,结合学生已知的历史故事或者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引导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一词语的意思

5、,明白了“舍生取义”是古代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同时,体会到作者孟子高尚的情操,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我讲到当你面对“鱼”与“熊掌”这两种物质,如何作出选择时,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也会像文中那样选择熊掌的,我认为鱼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我可以把它放生而选择熊掌。 ”另一个学生说:“我选择熊掌,因为鱼很常见随手可得,而熊掌很罕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其中在讲到文章第二层,在“生”和“义”之间作出选择时,大多数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义,有一个学生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举手说:“我觉得有些时候应该选择生而舍弃义。 ”他的话音一落,教

6、室里出奇地安静了一下,学生都议论纷纷,指责他的观点错误。我制止了其他学生,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他冷静地说:“现在有不少打群架的现象,而这正是出于义气,给自己的朋友出气或者撑腰,轻者受伤,重者致残致死,这样的义我们能提倡吗?”他一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学生思想的火花,我给予了肯定。还有的学生也谈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去做选择,学生的发言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 2008 年 5.12 大地震的现实,我运用了英雄教师谭千秋的例子,出示了地震后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为丈夫擦拭身体的图片,看到这一切,学生的眼圈红了。然后我又讲了地震中的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仅有三四个月大的孩子这个故事,突出了母亲在临死前的动作,并出示了这位年轻的妈妈编好的一则短信:“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你一定要记着,我爱你。 ”当我用低沉的声音读这段话时,我哽咽了,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们都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引起了师生感情的共鸣,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生命创造的奇迹,这也就体现了本单元的“生命”的主题。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非常的成功,不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