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4567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案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案例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案例紫凤小学紫凤小学理想的翅膀理想的翅膀三位教师同课教学研讨纪实三位教师同课教学研讨纪实课例一:课例一:理想的翅膀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本文描绘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式样的风筝,并将这些风筝放上蔚蓝的天空,让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课文内容并不难理解,文字非常优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训练上,让孩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并设计了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理想(即“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这一问题) 写在了纸片上,同时贴在了风筝上,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对

2、理想的憧憬。教学中以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赏析课文时, 采用范读、自由朗读、指名分段读、同桌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尽情地在读中感受语言美;采用问题线索理解内容美;在升华主题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并将自己的理想写在纸片上感受理想美;课后放飞贴有自己理想的风筝,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美。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瞧!风筝飞起来了!” “我们的理想升天了!”听着孩子兴奋的叫喊,看着孩子激动的表情,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快乐。尽管我手里拿着的是带着孩子们的纯真美好理想风筝的那一根细细的线,但我觉得这比我拿过的任何一件东西都重! 因为这带着孩子们的憧憬,带着向往,这难道仅仅是一个“激动”之词可以表

3、达的吗?“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会把地球撬起来.”在教学中,多为孩子创造想象的条件,大胆放手,让孩子从认知到情感都得到双重的体验,孩子们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点”或“杠杆”。生成问题:生成问题:教师的本意是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但只注意了让学生多读,让学生思、悟文章的内涵在教学环节中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刘菁)课例二:课例二:理想的翅膀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二理想的翅膀描绘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的风筝,并将这些风筝放上蔚蓝的天空,让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飞越高。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并让学生谈

4、一谈自己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理想主义教育。为了实施“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理想的翅膀时,采用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边信息交流的研究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 探究;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对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以平等地位,互相商量、研究,教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互换角色,相互信任,共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感悟和应用。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五个环节:“提问激趣, 导入主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汇报, 反馈互补”;“体味升华, 思维拓展”;“组织交流,激励再学”。五个环节环环相扣, 不断深入。 又重点运用自

5、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 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合作性阅读、探究性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进行自主性阅读。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设计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这样话语就多了起来:你想知道什么“你想读哪一段?你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问题是探究性阅读的起点

6、和归宿,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上课伊始,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激学导思:你想了解什么?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然后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学生才会学趣盎然。在学生探究性阅读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让学生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只有这样,“以人为

7、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体现与落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随心所欲的、潇洒自如的,应该不断地生成新的内容,生成新的过程。生成问题生成问题:教师没有注重范读,没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吴芳)课例三:课例三:理想的翅膀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三理想的翅膀一课语言生动,童趣盎然,为读者描述了一幅“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动人画面。学生不难理解课文的内容。但“理想的翅膀”的含义却是教学难点。在教学的开始环节,我以设计朗读为主,让学生自己读喜欢的课文片断,抓住重点词句,逐步理解风筝一一理想的关系,从而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想象活动,即通过看双胞胎红

8、红和兰兰的双体花瓶风筝,说一说姐妹俩的理想。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理想主义教育。因此,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说话活动: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让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风筝,畅谈自己的理想。最后,通过孩子们的个别朗读、自由评读、挑战再读等朗读形式,读出他们的快乐,读出他们的向往,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体会。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我一直认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一堂课的活力的源泉。但是,今天这堂课却恰恰存在这方面的不足。尽管我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自认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节,如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9、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交流感受;看双体花瓶风筝,说双胞胎的理想;谈自己想放飞的风筝等,但学生积极的情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沉稳有余而活力不足。我仔细地回忆了整个教学过程,竟然难以从记忆当中捕捉到一张因学习而快乐的脸,这么一篇活泼的课文,为何会上得如此沉重呢?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教案,终于,我恍然大悟。在让学生看图说说双胞胎理想这一环节时,我应该将画双体花瓶的权力交给学生,他们一定能画出各种漂亮的双体花瓶。我应该想到,想象作画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画的基础上说,说的是自己的成果,孩子们更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或者,将说出自己想放飞的风筝这一环节也加上绘画活动,

10、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让那些暂时没有想好该放什么风筝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同样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将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使他们想学、乐学,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分享每一个孩子的快乐,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生成问题:生成问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老师不敢放开手脚,课堂串说语过多。(何彬)我们的反思:我们的反思:真诚地感谢紫凤小学的刘菁、吴芳、何彬三位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研讨的机会。从整体上看,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以下共同特点:利用“春天”这一单元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氛围中学习;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

11、师生氛围民主和谐;能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启发;能将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巧妙渗透在教学之中,无枯燥的说教;课堂评价多元化,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能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能引导学生从整体感悟上把握内容,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从“异构”的角度来看,三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使课堂丰富多彩。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跟随刘菁老师“听故事”,跟随吴芳老师“看戏剧”,跟随何彬老师“品诗歌”。(一)听故事刘菁老师的课注重叙事的过程,其叙事线索十分明显,那就是以“风筝”为线索,将听、读、说的训练串联一起,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听,听范读。刘老师的范读声情并茂,很快地将学生带到了春光明

12、媚、风筝满天的美妙境地。随着范读,学生的头脑中一定会呈现出一幅幅欢快精彩的画面,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风筝,而且引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读”。读,读感受。有了“听”的体验积累,学生在读的时候就显得热情高涨了。自己读、同桌互读、自由组合读、指名朗读,整个教室热闹极了。听,书声朗朗,抑扬顿挫;看,摇头晃脑,神态怡然。显而易见,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放风筝的快乐, 同时也体味到了课文语句的优美。说,说理想。很明显,“理想的翅膀”最终应归结到“理想”。从读到说,从风筝到理想,这其中有梯度,弄不好会脱节。看刘老师如何过渡一一提问:小伙伴们都放了哪些风筝?(说“风筝”)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风

13、筝?(理想不同)一你有什么理想?你准备放什么风筝?(说理想) 至此。很自然地将学生由说风筝而过渡到说理想。说了理想是不是就完了?可以完。但不完美! 如果完,从课的过程来讲,是可以的。但从课的效果来说,则有很重要的东西遗忘了,那就是课标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理想,这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设想,怎么实现?刘老师极合时机地提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说了“这么做”,才真正地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听范读。 读感受,说理想,这只是整堂课 (故事) 的主体。有没有开头?有,很吸引人(刘老师在黑板上张贴了一个大风筝); 有没有结尾?有,而且是故事的高潮 (下课

14、后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放飞带有同学理想的风筝)这样形成了如下的整个故事结构:放飞风筝(理想)展示风筝读感受说理想听范读(二)“看戏剧”如果说刘菁老师的课重在叙事性,那么,吴芳老师的课重在观赏性。这个“看”看的不是热闹,这个“戏剧”也不是表演。我认为,本课有两大看头:一是看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二是看教师精美、科学的板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如何合作?怎么探究?这是每个实验老师所要研究并且努力实践的。吴老师的做法是:发放“小组合作学习卡”,学生分组完成学习卡的任务:(1) 生字注音,一个负责写,一个负责在书上找,一个负责查字典,一个在大声读,合作得有条不紊;(2)小组成员轮流读课文一

15、遍,评出最棒的、有进步的同伴;(3)共同找“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形成组内共同问题留待组际合作解决;(4)同伴互评,共同评价本组“合作学习”的水平(能得几颗星)。合作学习时,老师也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其中,在不同的组次之间频繁流动参与,既了解了进度、程度,又指导了合作过程,同时也为下一层次的学习科学运筹。学习卡完成后,老师及时地调查、抽查,检验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于三年级小朋友,如果把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太多、太难,会适得其反。对认字朗读可以,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就只能依靠老师的引导了.因此,吴老师特别注重对内容作精美、科学的板书设计。其过程是:先有课题的板书,后有“风筝”的板书 (通过提问),

16、最后是内容的板书.内容板书是在提问示范板一项后。 其余的由学生上台板书。其间有一学生将自己理想中的“风筝”板书其上,以致遗漏了课文中的一项。吴老师鼓励一番后又添加遗漏项很机智 (虽然在整体板书上导致不对称)。最后由提问而完成最后一次板书即 “理想”.于是形成了以下形似风筝的板书:理想的翅膀昆明学家 大蝴蝶 瓦片 建筑师风筝海 军 水兵帽 星星 天文学家(学生自己的风筝)竖琴 音乐家理想? 自己的样子 双体花瓶 (想象)(后添加)精美、科学的板书是一本微型教科书,它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背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以提倡。(三)“品诗歌”何彬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抒情色彩。整堂课,学生就好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