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4353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0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版资料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编辑: 李国龙新闻热线: 01084395117E-mail: 种植业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3像动物疫情、 人类疫病防控一样, 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同样重要。 他们都是跨区域传播危害、 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应对, 需要政府统一组织防控, 属于社会公共服务。农业部高度重视植物疫情防控, 坚持 “预防为主、 综合防 治” 的方针和 “科学植保、 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 理念, 健全检疫管理制度, 加强 疫情监测阻截, 强化疫情联防联控, 严格检疫执法监管。在各级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 发现了一批新传入或新发生的重大植物疫情, 铲除了一批新

2、发或 零星突发的重大植物疫情, 阻截了一批重大植物疫情传播扩散, 控制了一批 重大植物疫情发生危害, 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9月份为2016 年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 本期聚焦部分省份阻截重大植物疫情的经验和 做法, 为各地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编者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十二五” 期间, 黑龙江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扎实推进。特别是20142015 年及时、 准确发现马铃薯甲虫疫情, 充分显示疫情阻截带建设的良好效果和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的疫情监测点均设在国境线、 省界线、 交通枢纽及疫源地乡镇, 监测人 员按照县、 乡、 重点村各1人配备。各

3、监测点以点带面、 点片相连, 140个监测点联网成 片覆盖全省重点区域, 形成一张阻截疫情的大网。在部分监测点试点配备了具备拍 照、 定位、 上传数据功能的手持式调查仪, 探索疫情 “早发现、 早上报” 的新方法。 黑龙江省十分重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 轮训工作。除每年利用植保工作年会开展 省级培训工作外, 还在疫情监测、 防控的关键时期, 派专人到承担阻截带任务的地区举 办不定期监测培训班及防控现场会, 重点培训乡村植保员、 种植大户、 科技示范户, 使其 切实了解疫情识别、 防控的最新知识, 为疫情阻截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 黑龙 江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每年举办疫情监测培训班近20期,

4、培训人员超过2000人。 一直以来, 如何发动群众参与到疫情阻截工作中来是黑龙江省植物检疫工作面 临的突出问题。为此,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结合全国植物检疫宣传月 (周) 活动, 通过 各种媒体宣传播发植物检疫宣传知识, 推动全社会参与到疫情防控阻截中来。 在疫情监测、 防控关键时期,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派专人分赴各疫情重点监测区 进行督导。各级植物检疫机构通过疫情调查、 科技大集、 农民培训班等活动向农民发 放宣传资料, 仅2014、 2015年就发放宣传单、 宣传折页等资料20万多份。 目前, 黑龙江省140个国家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正常运转, 年平均监测面 积超过133万公顷, 年平均

5、出动监测人员超过1.5万人次。2014年, 第一时间发现马铃 薯甲虫疫情, 切实做到了疫情的及时发现、 及时上报、 及时扑灭。福建省是全国国外引种量较大的省份之一, 又是花、 茶、 果、 蔬的调运大省, 每年 承担了大量的引种检疫监测、 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近年来, 红火蚁、 稻水象甲、 扶桑绵粉蚧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福建发生危害, 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 找准阻截监测对象。阻截监测工作聚焦口岸经常截获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 物以及其他具有较高风险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 周边省份或是本省已局部发生的 重大植物疫情, 特别是柑橘黄龙病、 瓜类果斑病、 黄瓜绿斑驳病毒病、 番茄溃疡病、 香

6、 蕉枯萎病4号小种、 大豆疫病、 红火蚁、 稻水象甲、 扶桑绵粉蚧等。 构建疫情监测网络。针对监测对象, 福建全省先后设立了200个重大疫情监测 点, 重点布局在机场、 港口的道路两旁, 铁路、 公路枢纽及沿线, 国外引进农产品集散 地, 农产品贸易市场、 加工场所, 主要农作物生产区, 优势农作物生产地及境外引进农 作物种苗集中种植区。监测点覆盖全省, 建立了有效的疫情监测预警网络。 实施科学分类监测。根据不同监测对象, 采取疫情信息动态收集及分析、 定点定 期田间调查与普查、 灯光诱捕、 昆虫性诱等方法。对已发生的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 物, 主要是监测其疫情发生动态、 危害情况、 扩散蔓延

7、范围; 对潜在的植物检疫性有害 生物, 主要是监测其在主要寄主植物生长期内的发生情况。通过疫情监测, 确保能在 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第一时间发现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扑灭。 通过开展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预警, 做到及时监测、 及时报告、 及时预警, 有效阻截 境外与周边地区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 控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危害, 查清了红火蚁、 稻水象甲、 柑橘黄龙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分布、 危害程度以及在福建省的发生特点, 为全省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提供了准确数据。近年来, 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全省植物检疫工作重点, 坚持法制宣传教 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 深入开展植物检

8、疫法制宣传教育, 落 实植物检疫备案制度和农作物种子检疫证明编号制度, 严厉打击违法调运行为。 建立植物检疫备案制度。按照 河南省农业植物检疫备案办法 的要求, 在本 省区域内从事生产、 加工、 经营种子和苗木等繁殖材料以及其他应施检疫的植物、 植物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均应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备 案。各备案单位确立一名植物检疫报检员, 按月报送 调入、 调出种苗及其他应检 植物、 植物产品情况明细表 , 办理产地检疫、 调运检疫、 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等事项。 抓好重点监管企业。重点监管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大户, 其调 运量占当地调运份额较大, 管理好这些企业, 就

9、基本掌握了本省大部分种子的流 向, 可有效避免逃检漏检的发生。河南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重点针对这些企业健 全备案档案、 完善报检程序、 提供上门服务等。2014年以来全省列入重点监管的企 业共有 341个。所有重点监管企业报检情况良好, 据统计, 重点监管企业种子苗木 省间调运量占全省的48.7%; 省内调运量占全省的74.4%。 探索植物检疫证明编号制度。河南省2004年开始对本省辖区内生产的小麦种 子实行检疫证明编号制度。其核心是植物检疫证明编号和植物检疫标示的联合使 用。标示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植物检疫执法人员市场监管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种子 商户遵守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

10、效减少了违法调运和违法 销售案件的发生, 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和种植户选购合格种子, 使植物检疫证明标示 成为合格种子的重要信誉标志之一, 目前全省年均发放检疫标识 4660多万枚。柑橘黄龙病由于其危害重、 防治难度大, 一直是检疫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 广西建立了一套科学、 高效、 实用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使柑橘黄龙病病株 率从2005年的6.45%逐年稳步下降, 20112014年病株率保持在1%以内。 全区植保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广泛宣传, 创新统防统治模式, 推行 “三个一联 动”(1民约+1合作社+1机防队) 。 鼓励制定村规民约, 引导村民自治。将黄龙病防治内容纳入

11、村规民约, 鼓励村 民互相监督。在清除病树时, 在充分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基础上, 由各村委会给种 植户发出 清除病树通知书 和 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果农意见表 , 让果农签收, 并 限期在一定时间内挖除自家果园的所有病树, 有效解决了染病植株挖除的难题。 提倡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 实现黄龙病群防群治。鼓励各乡成立村级水果专业 合作社,保护社员共同利益, 柑橘合作社实行黄龙病防治 “六统一” 。即由合作社统一 进行防治技术培训, 统一联系购药, 统一筹集药款, 统一分发, 动员社员统一时间、 统 一用药。同时在用药防治柑橘木虱过程中, 合作社还成立督查组, 逐户逐块田进行登 记, 严防遗漏, 切实

12、改善了疫情协同防控的难题。 指导建立专业机防队, 规范开展柑橘木虱防治。推行以专业应急防控队与果农 联防相结合的方式。由各县农业主管部门出资组建黄龙病应急防控专业队, 依据 柑橘木虱预测预报, 组织开展木虱防治工作。果农只需出资购买防治农药, 提前预 约, 就能获得规范、 科学的防治服务, 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技术水平。特别对部分 外出务工的失管果园, 由政府部门统一出资, 专业机防队定期统一喷药防治, 有效 铲除了木虱繁育的温床。目前全区共成立专业防控队251个, 这些专业防控队不仅 深受果农欢迎, 而且部分机防队已能自负盈亏, 真正成为民间绿色卫士。针对近年四川省植物疫情多发、 重大疫情时有

13、发生的情况, 学习借鉴各省经验, 结 合新形势下植物检疫工作要求,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分类治理, 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针对零星发生及新发生零星疫情采取铲除措施。对新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 病毒病和番茄溃疡病零星疫情, 在疫情确认后, 迅速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 彻 底铲除田间疫情。同时开展疫情传入渠道和流向调查, 加大对寄主作物种子、 种 苗和育苗基地的检疫监管, 通过连续3年的强力处置和监测调查, 这两种病害均 得到根除。 针对难以铲除的重大疫情采取强力防控措施。对近年新传入四川的稻水象甲重大 疫情, 主要以控制其蔓延危害为目标, 坚持 “狠治越冬代成虫, 兼治第一代幼虫, 挑治第 一代成虫

14、” 和 “统防统治, 群防群控” 的防治策略, 重点抓住秧田期、 移栽本田初期越冬代 成虫防控关键环节, 开展综合防控。对2015年本省新发生的四纹豆象疫情, 以豆类批发 商、 加工厂为调查重点, 及时对染疫的仓库及库内货物进行查封, 责令货主限期进行灭 虫处理, 及时进行查验并持续开展跟踪调查。 针对难以铲除的老病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柑橘溃疡病老病区采取砍除、 销 毁。叶片发病率30%以上的病树, 发现病枝、 病叶立即进行修剪并集中销毁, 在新梢叶片 展开时喷药保护, 及时抹除夏梢、 秋梢, 并在冬季清园。对内生集壶菌则主要推广使用 抗病脱毒马铃薯种薯, 不仅可根除病害, 还可提高马铃薯产

15、量和品质。 在具有产业优势的未发生区开展非疫区建设试点。安岳县是全国最大的柠檬产业基 地和出口基地, 为了保护产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了柑橘非疫区建设试点, 积极探索与国际 接轨的通行做法。截至目前, 已建成柑橘非疫区1.1万公顷, 占全县柠檬面积39.6%。初步 建成了满足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要求的柑橘非疫区有害生物监测体系。贵州省根据季节、 种植作物区域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等实际, 积极组织开 展形式多样、 重点突出的植物检疫专项行政执法活动。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 交通立体化、 物流多元化、 人员物资交流频繁、 植物检疫执法 监管难度大的压力, 加之受植物检疫人员、 资金、 设备、 技术

16、条件及法规等限制, 贵州省 植物检疫执法监管主要围绕生产源头和销售终端两个环节开展工作。抓源头。主要是 强化产地检疫。通过建立一户一档, 加强对外来亲本种苗的监管和复检, 定期开展检查 和田间巡查, 实现对种苗繁育基地、 制种基地、 种薯基地等的监管, 防止疫情传出。堵终 端。主要是加强市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检验等方式, 加强对种子 批发商、 种子经营门店、 苗木市场、 花卉市场等的监管。防止疫情传入。 贵州省植物检疫行政执法检查主要采取自查、 联合检查和专项检查3种方式。在 关键时期, 省植保站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 市 (州) 级植物检疫机构组织 开展联合检查, 形成高压态势和良好的执法氛围, 弥补县级植物检疫机构人员不足, 防止地方保护。县级植物检疫机构主要以自查为主。贵州省常年在34月组织开展 “两杂” 种子调运检疫专项执法检查, 在78月组织种苗繁育基地产地检疫专项执法检 查, 在12月至次年1月组织开展花卉市场、 苗圃基地专项检查。据统计, 2011年至今, 全省查处检疫违规案件284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