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43483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兴业信托创新研究系列 兴业信托创新研究系列 创新分析报告 产品设计 政策解读 专题研究 会议材料 微信供稿 同业调研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创新研究部 创新研究部 地址:上海市银城中路 68 号 时代金融中心 45 层 邮编:200120 传真: (021)38601930 邮箱: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这是中国经济处于趋势性拐点上的一个重要会议,标志着政策在转型。理念和政策导向正在转变。一是不再强调通过扩大内需来稳增长和调结构,二是强调培育新增长点和强力推进改革来实现稳定增速、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统一; 稳增长再度成

2、为首要任务。本次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即“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其内涵是 GDP 增速目标可以下调,但不能让经济出现持续减速的趋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微调。明年的货币政策会依据经济走势相机抉择。但鉴于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还面临通缩压力,预计货币政策总体还是稳中趋松; 突出“立新”,弱化“破旧”。会议把“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列为明年的第二项工作。标志着产业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全力强化对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支持。不同于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发展新产业; 农业政策导向在变化。公报在三农方面,主要提到了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完善职业

3、培训三方面。这些可能是明年一号文的主要方向; 推出区域新战略,不急于推进城镇化。今年的会议提出明年“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标志着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型。 关于城镇化, 公报强调“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不提扩大内需,转向促进内外需平衡。本次会议公报没有提及“扩大内需”,而是表示“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在需求政策方面,新的提法包括: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加紧培育新的出口比较优势。 另外,还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公报没有部署防风险的具体措

4、施,只是表示要“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二是公报没有提到房地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也没有提到房地产。2006-2012 年,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房地产调控问题。三是公报没有提到通胀。 第 1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9-11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的新常态表现在九个方面。(1)从消费需求看,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过渡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为主流;(2)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

5、、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5)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6)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

6、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第 2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

7、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

8、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第 3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

9、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10、。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第 4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

11、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

12、,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这是中国经济处于趋势性拐点上的一个重要会议,标志着政策在转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 (1)理念和政策导向正在转变。会议强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从这句话看,为了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希望经济工作的观念、方法和措施都要有新的框架。新框架主要体现为,不再强调第 5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通过扩大内需来稳增长和调结构,而是强调培育新增长点和强力推进改革来实现稳定增速、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统一。 (2)稳增长再度成为首要任务。本次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13、调”。“稳中求进”是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至此,已是连续第三年坚持这个总基调。今年 12 月 1日,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对此有一个精辟的解释,即“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这对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导向相当重要。 公报六次提到了增速,并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列为明年工作的第一条(最近几次把稳定增长列在第一条是 2011 年、2009年和 2008 年),说明当局相当在意增速。所谓的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都是在稳定增速的基础上再追求的东西。这与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解读的稳中求进是一致的。公报说“调速不减势”,其内涵是 GDP

14、 增速目标可以下调,但不能让经济出现持续减速的趋势。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微调。公报表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往哪个方向变化,公报在临近结尾部分表示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当局依然在全面调控和定向调控之间犹豫,明年的政策仍然是相机决择。鉴于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还面临通缩压力,预计货币政策总体还是稳中趋松。 第 6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4)突出“立新”,弱化“破旧”。会议把“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列为明年的第二项工作。标志着产业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全力强化对新

15、产业和新业态的支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淘汰落后产能,而是发展新产业。只有新产业、新形态发展起来之后,才能为老产业和产能的消亡创造条件。否则,硬性淘汰产能,结果只能是经济失速。 (5)农业政策导向在变化。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粮库容量不足、粮价平稳的情况下,产量显然不是首要问题。于是,政策口径出现调整,本次会议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公报在三农方面,主要提到了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完善职业培训三方面。这些可能是明年一号文的主要方向。 (6)推出区域新战略,不急于推进城镇化。多年来

16、,区域经济政策的框架是东中西三大块或加上东北四大块。今年的会议提出明年“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标志着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型。关于城镇化,公报强调“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7)不提扩大内需,转向促进内外需平衡。在需求政策方面,会议也有重大创新。自 1998 年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导向,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提到“扩大内需”。现在,这个导向发生变化。本次会议公报没有提及“扩大内第 7 页 中央定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需”,而是表示“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在需求政策方面,新的提法包括: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加紧培育新的出口比较优势。 另外,还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公报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