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40726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楚雄市教育局领导:*,男,汉族,生于1952年5月25日,现年60岁,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家住楚雄市中山镇酒房村委会色古村民小组。1975年12月服役退伍,同年9月考入楚雄民族师范普师五十八班,1977年8月分配到楚雄市新村乡任教,1981年调回到中山镇中心小学任教至今,军龄在内,工龄37年,教龄35年。军人的风骨加之教师的涵养,我轰轰烈烈的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在执教的35年里,自己牢记使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35个春秋辛勤耕耘,做到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深受学校领导、教师和社

2、会群众的好评。35年来,我桃李芬芳满天下,轮渡春秋迎来的是稚嫩天真的孩童,送走的是奋发图强的少年,很多家庭的两代人都是我的学生。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盈头、耳聋眼花的老人。回首过去,我以自己能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而感到骄傲,为有一片属于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而知足;同时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使我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躬耕山乡四十秋,野老吞声终不悔。到5月25日,我就年满60周岁,特申请退休,回家陪陪聚少离多、默默支持我工作多年在家操持家务的老伴。退休后,我会牢记我永远是一名人民教师,决不给教育系统丢脸,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做优秀的祖国公民。希望局领导给予批准为盼。

3、特此申请。申请人:*2017年x月x日_#小学优秀教师申请书#_尊敬的学校领导:你们好!很高兴有这次评选镇级骨干教师的大好机会,又有幸自己符合评选的标准。这是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自己教学经第 2 页 共 3 页验的好时机。因此,我诚恳的申请加入镇级骨干教师的光荣行列。如果允许的话,我想参选镇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衷心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从2017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我已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整整七年了。期间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我已取得了点滴进步。七年来,我尽力以“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己、要求自己。我尽了应尽的努力,做了应做的工作,

4、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连续几年的年度考核中,我均名列前茅。我热爱教育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工作上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在工作中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长期坚持出满勤、出全勤,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我用“以人为本,用心热爱”作为工作理念,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班主任工作始终坚持“关心、爱护”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体制,着眼集体,针对个性,循循善诱,对“症”下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纠正恶习,既当良师,又作益友,逐步建立了民主、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还注重培养班级干部,让

5、他们充当老师的助手,做班级的主人,逐步学会管理自己,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负责的班级在学校综合考核中,每期都获得奖励,多次夺取流动红旗,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备课写详案,充分发掘教材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法,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全面培养学生素第 3 页 共 3 页质,我结合学科及学生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导”字上下功夫,常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合作、交流、商讨,尽可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充实,逐步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巧练巧学中增强能力,培养智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在教研工作中,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听课、评课,虚心求教,学习教育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方面做得很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奋力进取,力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诚请各位学校领导批评指正。此致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