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食物从何处来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2794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食物从何处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食物从何处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食物从何处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食物从何处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食物从何处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食物从何处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食物从何处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语文食物从何处来语文食物从何处来教学建议一、题目分析“食物从何处来”用的是问句形式。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吃的粮食、蔬菜从哪里来?吃的鸡鸭鱼肉从哪里来?大家或许会觉得这问题简单得很,粮食、蔬菜是地里种出来的,鸡鸭鱼猪主要靠人们饲养,这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归结出来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这个题目的作用是清楚地告诉读者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题目通过设问,把日常生活中人人接触而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提了出来,可引起阅读兴趣。本文是一篇较为复杂的说明文,它从介绍食物的本质特征出发,解说了食物的。本文清楚地介绍有关知识,解说有关事理,

2、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把食物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二、段落结构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说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这部分先说明一粒种子长大成树,一颗鱼卵变成大鱼,需要很多有机物质,一切生物活着需要能量。然后指出构成生物躯体的有机物质和供应生物能量的物质都靠食物,得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结论。同时,给“食物”下定义,举例说明,使人对“食物”有个明确而科学的认识。为下文说明中心问题作铺垫。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至全文完)详细说明我们的食物从何处来。这部分分三层。第一层(第3自然段)用设问法提出一切活的生物如何获得食物,然后回答说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第 2 页 共 6 页第

3、二层(第4至第12自然段)分述一切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自养和异养,在自养方面,说明绿色植物怎样制成含有高能的食物的过程,特别着重说明光合作用。在异养方面,说明人和其他动物归根到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特别说明人的食物从哪里来。第三层(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一切生物怎样获得食物:“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回答了文章标题和文章第二大部分开头提出的问题。三、中心和材料本文确立中心:各种生物维持生命的有机物的,即一切生物的“食物从何处来”的问题。然后围绕中心,集中大量材料,解说一系列具体问题,如构成动植物躯体以及维持生命的物质是哪些,动植物怎样生存,人和一般动物生存方式有何不同,微

4、生物生存方式有什么独特等。文章由于有了中心,才繁而不乱,有条不紊。四、恰当的详略本文先解说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有自养、异养的不同,再解释异养型生物无论“吃草吃素”归根到底是靠植物来生活,最后得出绿色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是除了个别微生物之外,其他一切微生物以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结论,这样光异后同,思路清晰。再根据“理解分析”二的提问,可以知道文章为什么先说、详说“自养”(见练习题)因为“自养”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营养方式,是地球上有机物的重要。而“异养”是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靠植物来生活的营养方式。如果不先说明“自养”,“异养”就难以解说清楚。又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极其复

5、杂的生理过程,所以就详写“自养”。“自养”了解清楚了,“异”也就容易第 3 页 共 6 页理解,可以略写。人类对食物的获取,不仅是对动、植物的利用,而且是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部分说得多些,使读者理解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意义。五、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逻辑顺序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写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对自然界生物生存方式的分类概括,而在于从大量生物生存方式差异现象中,推本求源,引出规律。正因为如此,文章先解说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有自养、异养的不同;然后阐释异养型的生物无论“吃荤吃素”,归根到底靠植物生活的道理;最后得出绿色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是除了个别

6、微生物之外,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结论。这是先异后同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范畴。采用先异后同的逻辑顺序说明,符合人们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显示出先分析综合再形成判断的逻辑力量,既证明了结论是科学论断、又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六、说明方法1.设问法。这篇文章的题目“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一个设问句。设问与一般文章中人物对话的有问有答不一样,它是“无疑而问”,提出的问题正是作者要解答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食物从何处来”,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极简单的问题,作者却用这个问句作文章的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过全文之后,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读者

7、也就掌握了全文的主旨。2.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自养,绿色植第 4 页 共 6 页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3.打比方。如课文中说明光合作用时把根毛比作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把茎比作运输干线,把叶子比作食品工厂,把叶绿素比作合成车间。这就能把比较复杂的现象简明化、形象化。4.举例子。如讲到什么是食物,就列举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为例。说明自养和异养时,也都分别举了例子。这些例子,都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细心选择,

8、能够说明问题的。七、准确的用词课文用词确切,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例如,文中用了“一切”“所有”“大部分”“极个别”“其他一切”“除了”“都”等表现范围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例如文中运用“食物”一词,绝对不能与“食品”一词相混。“食物”是从生物生存需要出发采用的科学意义的概念,与我们平时从商店里买到的,经过一定加工的“食品”不同,因此不能混淆。八、分类说明文章要说明“食物”的问题,牵涉到自然界所有生物,那么说明各种生物不同的生存方式,就必须考虑要说得严密。如果采取枚举法,不仅举不胜举,而且难以包括无遗,采取分类法,就能高度概括,顾及全体。

9、文章以获得食物的途径为标准,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方式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然后又以获得食物的方法为标准作第二次分类。这样分类说明,就很严密。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理的方法。2学习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第 5 页 共 6 页3学习本文用周密、准确的语言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目标1调动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2认识到绿色植物是人类取食的渊源,从而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

10、质。二、学法引导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2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课文在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时,采用了抓住事物的特征,主次分明、逐层深入的顺序。(2)课文运用了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3)课文剪裁材料紧扣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4)课文所用词语准确、周密,保证了说明内容的科学性。难点:(1)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时采用的说明顺序。(2)了解食物自养叶绿体异养光合作用等科学术语。解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之在听

11、、读、说、写、练的过程中保持极大的热情,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第 6 页 共 6 页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学生分组去校外的各类食品加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弄明白用于制作各类食品的原料的,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当作参考资料运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探索真理的求知意识。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足见食物对人的生存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人,其他生物也是如此。那么,自然界中两百多万种生物的食物取自何处?能否概而论之?依你所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谈谈你的看法。(一)明确目标1解决本文的生字难词。2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3了解本文说明的主旨内容。4弄懂设问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5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后,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卵lu3n赫h8脂肪zh9贮藏zh)参天c1n供应g#ngyng糠麸f供给g#ngj!吃荤hn细菌jn细胞b1o2同学们默读课文,逐段概括大意,然后发言讨论。讨论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