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1975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简要背景:1、对马克思的幽灵一书提出的一个阐释性的背景或语境德里达的出现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这是因为他自己的方式对哲学史或者说柏拉图以降得整个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作的那些出人意表的重写或解读,而且还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将从根本上使传统哲学史写作归于无效。确实,德里达堪称是后现代理论谱系中最为纯正的“哲学家”之一。在当今的后现代大师中,还没有哪一位像他那样不厌其烦地传统的哲学理路中挥洒过自己的智力。也许,从传统哲学的眼光来看,德里达不过是一位沉溺于文本游戏的玩家,他对传统哲学文本中那些被认为与主导“叙事”或称述全然无关的

2、边缘性“意想”的死缠烂打,对文字拆解和随意比附游戏的病态般的痴迷,除了只会煽起人们对哲学言说和思考的不信任以外,似乎再也不能为我们添加什么。可是,德里达并不是那种“怎么都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他的所谓解构并不是浅薄的“削平”一切。德里达之为德里达,恰恰在于他所对待哲学的那份严肃和苛刻,在于他的解构热情背后的那种等级颠覆的政治学。文本游戏固然是德里达哲学的特色,但那只是一种策略、一种用来揭示压抑历史和现实的霸权话语的自我在场幻想的策略。因此对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我们尤其需要从一种建构的意义上去加以领会,方能体悟到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思维运作背后的踪迹。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在此翻译的德里达在90

3、年代的由一本引起轰动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对于解构哲学或者说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第 2 页 共 6 页关系,西方学者已多有论及。虽然从一种激进的或彻底的解构批判的立场来说,马克思主义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总体化方法仍然属于那种“大话式的”宏伟叙事,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建制的批判性分析,同时也为解构批评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接打入了革命性的楔子。正如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语言的牢笼一书中曾经说:“对不同的东西的价值分别进行研究所得到的十分相似的内容,如马克思对货币和商品的研究,弗洛依德对情欲的研究,尼采对伦理学的研究以及德里

4、达对语言的研究,本身就是决定这些不同对象的东西:黄金、阳物、父亲或君主或上帝以及口说语言相互之间的隐蔽关系的一个标志”。当然,这并不意指着马克思主义与解构批判之间有着完全的理论同一性,恰恰相反,它们各自的价值正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为当今的各种或结构或后现代理论反讽式的挪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实际上,在福科的话语/权力理论中,在列奥塔的利比多经济学中,在包德利亚的消费社会分析中,在拉克劳和莫芙的反政治霸权的政略中,在赛义德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批判中,还有在詹姆逊的文化政治诗学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各种被改装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情驱逐或热情拥抱,

5、都是对这位幽灵般的“父亲”的一种幽灵般的纠缠。所以,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还是对我们自己,都要在一种“幽灵学”的谱系中进行理解。_#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_2、德里达写作这本书有着更为直接的政治背景这就是:随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又一次出现了一种普遍的乐观情绪,认为建立一个国际新秩第 3 页 共 6 页序的时代已经来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历史行将结束,未来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以及由之而生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一统天下,就像弗朗西斯福山所宣称的,历史的终结行将来临,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要内容:在马

6、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德里达通过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秩序即“新国际”的分析,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等马克思的“文本”作互文性的阅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新国际”神话的解构功能和当代意义。书中所涉及的思想主旨是:马克思的幽灵不会消逝,马克思主义没有死亡,更没有过时,它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精神,要接受并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批判精神,认识它鲜活的现实意义,实现其当代化。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他说:“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的确已是一个摆在和我们同处一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面前的问题

7、了。”他认为,今天的形势与马克思创立自己学说时的形势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因此毋庸置疑,马克思的学说中许多东西已过时了。马克思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活着的时候就警告后人不要把自己的学说当作教条,而应不断地加以变革。在德里达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警告后人要对自己的学说不断地加以变革,关键是他们认识到,在他们的设计程序之外还会出现他们无法预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政治格局,因此他们的思想必然会出现断裂而须加以重构。德里达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政治格局如今终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就是一例。因此,我们要继承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种方法或那一种方法,而第 4 页 共 6 页是马克思主义分析

8、问题的完整的方法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点是德里达论证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依据和主要出发点,也是他的马克思的幽灵一书最给人以启发之处。在书中德里达还说道我们的时代比任何其它时代都更需要这样的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并且列举了当今时代的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典型观点:1、德里达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遗产中,其批判精神是最有活力的部分,而方法论是最有价值的本质的方面,批判精神通过方法论体现出来

9、,方法论的价值通过批判体现出来。2、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一方面强调方法论、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必须继承的遗产,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把这种批判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其它精神区别开来,因为后者固定在形而上学的本质论的总体性中,固定在有关劳动、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等基本概念中,固定在国家机器的历史中,是应该抛弃的。问题在于,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精神或所有结论都应抛弃,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批判精神、方法论就难免虚无缥渺了。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主义”的根本精神或本质特征都是在其他精神、基本理论的演绎中呈现出来的,如果整个演绎过程和结论都值得怀疑,那么,所谓的根本精神或本质同样值得怀疑,甚至应该

10、抛弃。第 5 页 共 6 页3、德里达认为,犹如当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样,马克思的幽灵也在当今世界徘徊,它“一直是而且将仍然是幽灵的:它总是处于来临的状况;而且像民主本身一样,它区别于被理解为一种自身在场的丰富性,理解为一种实际与自身同一的在场的总体性的所有活着的在场者”实际上,解构运动本身就是对公正的渴望和追求。在德里达看来,公正就像解构一样无以解构。这或许就是一种解放的希冀,一种没有宗教的弥赛亚主义,或者不如说,解构就是公正。5、对于德里达来说,解构批评最终是一种政治实践,它试图摧毁一个特定的思想体系和它背后的整个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系统藉以维持自己势力的逻辑。6、在马克思的幽灵中,

11、德里达赞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认为当代世界的“资本主义新秩序”和马克思生前一样,依然是千疮百孔,所以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仍然是当务之急”。7、在德里达看来,解构所做的工作,就像马克思当年用“实践”对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一样,也是对意识形态进行消解,以重估广义文本,确定“现实”(包括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等)的相互联系的新定义。8、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抱乃是其解构策略的一种运用,其根本意图是为了祛除自由主义的“新国际”话语的“宏伟叙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打入离心化的锲子,或者说“呼吁异质性”。第 6 页 共 6 页9、德里达由此认为,“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马克思主义)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