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601521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耕地土壤环境保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县耕地土壤耕地土壤环环境保境保护护方案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保护和改善全县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昔阳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工作要求,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

2、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污染永续利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永久动力。(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上(具体以晋中市下达指标为准)。二、主要任务1、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转变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县农委会同财政局、农机中心等部门,通过政府补贴等经济政策,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避免因过

3、度施肥、滥用农药、不合理耕作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系统破坏。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耕地质量的调查监测。2、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县农委协同国土局,负责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对农产品超标的耕地,按照国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结合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农产品超标情况以及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业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到2020年,全县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面积和安全利用率完成晋中市下达的任务。3、县农委要严格监测严格管控类耕地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

4、县农委协同林业局、畜牧中心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中特征污染物实行强制检测,发现超标的,应及时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等措施。5、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县农委协同发改局、环保局、供销社、林业局、财政局等部门,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科学使用农药,推行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含重金

5、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灌溉以及未经检验和安全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清淤底泥等。扎实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各削减3?提高化肥利用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2017年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81?上。到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上。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和处理处置体系。6、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县农委协同发改局、经济和商务粮食局、公安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6、财政局等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2017年底启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地区力争实现农膜回收率达90?上。7、县农委协同财政局、发改局、经济和商务粮食局等部门,研究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三、防治措施(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建成无公害产品基地4个(昔阳县天誉合农贸有限公司、昔阳县富安农牧专业合作社、昔阳县旺绽种植专业合作社、昔阳县金禾源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种植面积27.62万亩,严格执行标准

7、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査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同时,组织农业执法队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利用已建立的12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检测频度,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同时,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并运用耕地力评价引导全县普及

8、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逐步实现“全覆盖”,全年推广配方施肥面积28万亩。2、实施绿色控害技术。充分利用己建立的生物有害检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重大有害生物的检测预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到80?上,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下,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防治覆盖率提高到25?上。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 减少农药用量,严禁在蔬菜、瓜类、果品等作物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控制农药使用的剂量和次数,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控制农药在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配合畜牧中心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等技术。在玉米大田作物

9、收获季节,抽调技术骨干深入一线,指导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高茬收割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实现秸秆肥料化,从源头上减少农作物度弃物污染。同时利用项目资金扶持农户秸秆还田,对秸秆还田农户进行补贴。(四)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1、加强监测体系建立,提高监管能力。利用省、市配发的农产品检测设备定期对农业生产基地进行抽样检测,进一步健全乡镇农产品安全机构,达到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五有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2、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规范

10、执法行为,抓好农资市场、种子市场、饲料兽药市场监管,严厉査处涉农违法案件,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普及节水技术,如微權、滴灌等,推进旱区设施工程建设,调整农业节水发展模式,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将节水与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融为一体。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督促落实。建立由分管县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负责对保护土壤环境各环节和工作任务进度调度、督察、考核,对保护土壤环境的法律、政策、技术问题进行指导。(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责任单位,各单位要负责制定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推进节点,

11、提出具体要求,抓好工作落实。(三)强化考核,严格追责。工作领导组对各单位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进行随机督促检査,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目标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实施。统筹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经费,主要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无主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等项目和工作。(五)发挥市场作用,完善融资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耕地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开放服务性监测和修复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等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项目的信贷支持。(六)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公众参与。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平台,普及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政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化社会监督,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手段,举报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行为,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耕地土壤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