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6013064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总体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十大重点工程”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 工程”,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产业 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以全域乡村规划为 引领,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建设为抓 手,整体推进城乡空间形态重塑,推动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 聚,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社 区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

2、面, 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二、工程内容(一)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重点内容:坚持“多规合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 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 设计。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加强乡村规划管理,提升乡村规划的创 意设计、功能统筹、产业融合能力,引导城乡有机融合、共享 发展。以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为重点推进城乡空间 融合、促进乡村空间优化。2017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域乡村振 兴战略发展规划;2018 月底前,修订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组织开展川西林盘规划设 计大赛;2018

3、月底前,修订完善镇村规划技术导则;2022年底 前,按特色镇及川西林盘建设时间节点,同步完成相关规划编 制。牵头部门:市规划局配合部门:市国土局、市建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环保局 、市交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市委社治委、市新经济委(二)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重点内容: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和城镇体系,选择重要产业功能 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有基础的建制镇等, 采取“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 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规划 建设100规模在3- 5平方公里、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色镇,重构生产、生活、生

4、态空间,引导资金向特色镇(街区)流动、产业向特色镇街区 )集聚、人口向特色镇(街区)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功能复合、连城带村的特色镇(街区),进一步疏解城市功能,提高 中心城区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带动全域均衡发展。2017年底 前,制定完善特色镇(街区)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形成特色镇 建设模式和机制,先期启动一批特色镇建设;2018至2021年, 分期分批推进特色镇建设;2022年底前,特色镇建设取得明显 成效。牵头部门:市建委配合部门: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环保 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 局、市委社治委、市投促委、市经信委、市新经济委、市金融 工作

5、局、市房管局 (三)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内容: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 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开展 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 、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建设1000 个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宜居、宜业、宜游,体现 天府“乡愁”记忆,功能复合的川西林盘,形成林在田中、院 在林中、邻里相望、组团相联、社区相融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 ,打造形成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可体验可进入、吃住行 游购娱于一体的林盘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 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2017年底

6、前,开 展调查摸底,摸清川西林盘的资源现状,研究制定川西林盘和 川西民居建设导则,先期启动100个川西林盘整治;2019年,启动200个川西林盘整治;2020启动200个川西林盘整治;2022 年底前,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任务。牵头部门:市建委配合部门: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 、市农委、市环保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 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委社治委、市投促委、市经信委、市 新经济委、市金融工作局、市房管局(四)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重点内容: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载体,以山水林田湖综 合治理为主要抓手,以航空走廊、交通沿线、旅游景区为重点 ,全面开展大地景观再造。以生

7、态修复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 ,推进全域增绿、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提升、特色 镇建设和川西林盘整理,重现天府之国壮美秀丽的景色。2017 年底前,对全域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2018至2022年,分区 域按时序及时统筹编制大地景观规划和重点区域整治实施方案 ,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化手段分期启动并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和大地景观再造。牵头部门:市国土局配合部门: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环保局 、市交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重点内容:重塑农业形态,建设美丽田园,大力开展“百镇千 村”景观化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治水、治土、治霾、增绿行动 ,全面落实“河长

8、制”,加快建设天府绿道体系,有效管控房舍建筑立面风格,改造提升传统民居、老旧院落,梳理保护古 树林竹,加大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电力度,全面提升农 村居民生活设施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景观化景区化,形成望 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 可体验可进入、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把农村建设 成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让城里人羡慕向往乡村生活。20 17年底前,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和整治标准,启动 “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2018至2021年,全面开展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牵头部门:市城管委配合部门:市环保局、市旅游局

9、、市林业园林局、市水务局、 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建委、市交委、市委社治委 、市经信委、市房管局(六)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重点内容: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体 系,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优化农业生 产体系,以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农业经 营体系,提高品牌运营意识,加强对农产标识、产地、质量、 包装、品牌的创意设计,大力推进品牌创造、品牌输出和品牌 营销,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把成都建设成为农业品牌 的设计之城、以品牌运作资源的农产品集散之城,构建形成以 “天府源”为引领的“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 品牌”的现代农业品牌

10、体系,推进天府农业品牌国际化营销推广。2017年底前,制定农业品牌建设提升计划,全面推动以制 标贯标、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为支撑的品牌提 升行动;2018至2021年100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70家以 上农业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形成100以上绿色高端农业品牌。牵头部门:市农委配合部门:市林业园林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 、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投促委、市旅游局、市水务局、市 新经济委、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农林科学院(七)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重点内容:大规模开展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提升乡村干部 领导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水平和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 、依法办

11、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培养造就一 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大力实施外 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 培训行动,支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创办领 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一大批有经营头脑、有专业技能的 新型职业农民。构建乡村人才建设长期规划,鼓励支持区(市)县与各校各院 系各企业共建农业技术试验推广基地,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引进规划、文创、设计、金融、旅游、策划、品牌营销等高端 人才,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企业落户新型社区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成都农业智库” ,打造西部农业人才高地。2017年

12、底前,制定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实施方案;2018至2021年,每年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乡村干部 轮训,适应城乡融合发展需求,创造人才来蓉发展良好环境, 落实好人才引进培育计划;2022年底前,全面构建适应城乡融 合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吸引10名以上“两院”院士、国家或 省级“”及成都“蓉漂计划”专家来蓉建基地建工作 室,引进培育1000名以上城乡融合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和高技能人才,培育乡村工匠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人。牵头部门:市农委配合部门:市级各部门(八)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重点内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新型集体经 济组织,强化农村集体“统”的功能,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 自主

13、开发、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 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 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 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引导农民自愿腾退宅基地,采取股份合 作方式联建租赁性住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开展农民 创新创业培训,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务工 性收入。2017年底前,制定农民增收促进实施方案,研究出台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推进集 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2018至2021 年,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 住房试点,大规模开展农民创新创业

14、培训;2022年底前,构建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 元以上。牵头部门:市农委配合部门: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市经信委、市商务 委、市人社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旅游局、市新经济委(九)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重点内容:深化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把天府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大力弘扬古 蜀农耕文明、传承天府文化,坚定农村文化自信,提升农民职 业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信心。大力推进乡村 文明创建,积极开展“三美四好”示范村建设,推动文明村( 镇)、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立健全 社区道德评议机制,

15、让文明乡风滋养美丽农村。扩大公共文化 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活动室、村史馆、文化院坝、文 化长廊等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台,常态化开展文艺 表演、家风传承、全民阅读灯群众性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惠 及乡村每个角落。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城乡文艺结对 机制,扶持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人才 队伍,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进村”,增强乡村文化自 身造血功能,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2017年底前, 制定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标 准;2018至2021年,全面组织乡村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开展文 明家庭创建和“三美四好”示范村创建,全面推动乡

16、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每年乡村公共 文化活动实现社区全覆盖;2022年底前,整体提升乡村公民道 德水平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市“三美四好”示范村达 到80?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市农委、市教育局、市委社治委、市科 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十)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重点内容:大力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专项资 金供给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医联体”“区域教育联盟”建设 ,深化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培育引导社会组织进入 乡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促进更多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加快完善社区治理体系,重点构 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精准的引领服 务体系、专业的人才支撑体系、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深化乡 村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乡镇(街道)、村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选优配强 社区“带头人”,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制度,不断提升社区 治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健全社区 党组织、村民议事会和物业服务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