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11035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草船借箭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范超【设计理念】“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

2、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第 2 页 共 3 页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

3、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评点】按系统论的观点,开放系统是与外界有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三国第 3 页 共 3 页演义第42至第46回)结合起来,实行“大阅读”策略,是很有教学价值的设计。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界,使他们终身获益。(周一贯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