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990316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现象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是指小型井、灌、站、塘坝、水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灌区斗渠、农渠等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不配套,水不能顺畅地走完“最后一公里”,进入田间地头而产生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所涉及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惠及农民、农业的最直接的水利设施,对农民帮助最大,对农业丰收影响最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丰产稳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多年运行,这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加之取消农村“两工”后,涉及“最后一公里”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管理维护,损毁严重,导致每到农灌季节,常常出现“渠里水汪汪,田里闹水荒”的

2、尴尬局面。近年来,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但资金主要流向、水库、农村安全饮水、灌渠主干渠等方面,各类小型水利设施主要靠地方财政或群众自筹解决,而目前我国各级财政财力普遍困难,群众兴修水利积极性不高,导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农村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困难和问题之一。2011 年,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 62 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指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

3、提取 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水利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我们应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抓住机遇,认真谋划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强化各级财政水利投入职责,加大资金配套投入力度,按要求将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将小型水利设施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拔付。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根据农村水利建设的性质和各地的实际,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自愿投入为主体、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四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保障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末端水利设施切实发挥效益,使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