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35990146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 (二二) )(对应学生用书第 113 页)(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桂林道中作李商隐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注】 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嘒嘒:蝉鸣声。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嘒嘒”表示蝉的叫声,“依依”是指依依不舍。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蝉以人的情感,它好像在对客居他乡的人发出依

2、依不舍的鸣叫。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这种艺术手法叫作寓情于物(移情)。【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物(移情)的手法。作者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手法 2 分,分析 3 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注释中介绍了李商隐的不得志和写作背景,从中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基调。首联描写“无秋色”“有暮晖”之景,暮色夕阳自然引发诗人思乡之情。颔联中的“客”点明诗人寄居他乡,颈联中“独归”体现客的孤独寂寞之感。尾联“欲成西北望

3、”直接表明思乡之情。【答案】 表达了客居异乡的寂寞孤独和思念故乡的情感。(2 分)“无秋色” “有暮晖”隐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 “空余” “独归”等表现了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之感。(2 分)尾联“西北望” “鹧鸪飞”则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本诗作于大中元年秋在桂林为郑亚的幕僚时。首联通过“无秋色”和“有暮晖”展现了当时的气候和天气,隐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颔联运用了寓情于物的手法,将秋蝉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颈联描写“村小” “沙平”的景色和“

4、独归”的僧人,体现了作者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感。尾联“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鹧鸪的叫声充满离愁别绪,声音凄清,引发人们思念故乡之情。传说鹧鸪常南飞而不向北,这更增加作者寄居他乡的无限寂寞与孤独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3词的上阕景物描写的时空安排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上阕的内容。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清晨

5、来临,但室内的短烛还在燃烧,暗示蜡烛燃烧了一夜。后两句写春天来临,冬天的冰已经融化,暗示等待又是一年。从空间上看,前两句先写室外,再写室内。后两句先写眼前,再写远处,眼前为实,远处为虚。【答案】 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两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从空间上看,前两句由室外的晨光写到室内的残烛,后两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内外、上下、远近,布置巧妙。(时间特点 2 分,空间特点 3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女为悦

6、己者容” ,但眼前“悦己者”并不在身边,闺中女子独守空房,孤单愁苦的心情折磨着她, “思君令人老” ,女子“怯”是不敢看到镜中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终于鼓起勇气正视自己,进行妆扮,却又觉得愁苦不堪而停止了。【答案】 表现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情绪 2 分,表现手法 2 分,阐释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表达闺中之人对远人思念之情的词。词的上阕写景,没有突出人物。从清晨写起,写晨

7、光照进了妆楼,楼中的蜡烛还在闪着荧荧的光,经过一夜的燃烧,蜡烛已经很短了。晨光与烛光相应,二者都呈现出暗淡的特色。接下来写晨风,晨风吹动窗帘,给人“冷飕飕”的感觉,因为此时是初春时节,河面上还有“冰澌”随着流水流动。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飕飕”晨风更使人感受到无限凉意。上阕似在写景,但景中的暗淡、寒冷之意又似在表情,传递出女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凄凉。下阕先写女子晨起的打扮,一个“怯”字展示了女主人公害怕看到自己因思念而憔悴的面容,这是心理的描写。接着是描写动作,写她停下梳理头发的动作,自己的打扮又是为了给谁看呢, “悦己者”已经不在身边了,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的愁绪。最后写女主人公不会将心底的心思用

8、诗词表达出来,只能两眼呆呆地看着镜子出神,此处应是“无声胜有声” , “凝眸”更能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这时她已经没有任何心思去想着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凝眸”就是最好的方式。词的最后一句写景抒情, “两点春山”当指女子内心愁苦而紧蹙的双眉,她满脸的愁容映照在镜子里。本句比喻生动形象,既展示了女子的容貌,又展示了女子的愁苦,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回味的余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岑 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注】 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 “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

9、中军:此处指代主帅。5本诗后面两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5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时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入手。通过分析,诗歌后两联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来看,使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表现了欢聚佳节的愉快之情。通过“征雁” “塞云”等景物描写,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幸” “荷”直接表达作者心情,抒发了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和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答案】 间接抒情。颈联借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直接抒情。尾联“幸”字直接抒发了对边境安

10、定的欣喜之情, “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答出“间接抒情”并分析给 3 分,答出“直接抒情”并分析给 2 分)6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题时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颔联写了封将军给人以“霜威”和“杀气”的感觉,体现了他的威严峻厉;颈联写他与将士们宴饮歌舞的情景,体现了他能苦中作乐的洒脱;尾联“边头幸无事”体现了他能征善战、威名远播, “醉舞荷吾君”通过士兵对他的爱戴侧面表现了他的魅力。范词中的将军通宵不眠,发为之白,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无从谈起,空有思乡之情。

11、【答案】 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 “杀气” ,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将士们纵情醉舞、荷“吾君” ,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每点 2 分)【诗歌鉴赏】 首联“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二句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谐欢乐之景。颔联“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颈联“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二句是诗人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的情景,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

12、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导学号:76934056】戏题牡丹韩 愈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7诗歌前四句表现了牡丹怎样的特点?诗人使用虚词“同、俱、何须、并、偏”对牡丹的描写有何作用?(5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牡丹的特点可从“隐约” “不语情” “轻盈” “新妆面”等词中总结。虚词对牡丹描写的作用要结合虚词后面的词语一起理解,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去考虑其作用,可突出牡丹的美,暗含诗人的喜悦之情,照应题目等。【答案】 朦胧含蓄、柔美清新,(2 分)突出牡丹竞相展示自己的美,(2分)照应标题“戏题” ,暗示诗人的喜悦之情。(1 分)8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