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3599000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教师备选题 题型组合滚动练29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二十九二十九) ) 语用文语用文化常识诗歌论述类化常识诗歌论述类(分值:43 分,建议用时:45 分钟)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曹操严格按信赏必罚的原则行事,这作为乱世领袖是很自然的事。但就臣仕者的立场来说,他却是

2、可怕的主君。在煌煌的夕阳中,石头铺成的庭院里,野草莓兀自开着花,枇杷树开始结果,周围宁静得让人顿生黍离之悲。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这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的确优秀,阅读时,读者经常会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不由自主地拍案而起,击节赞叹。A BC D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如临深渊:形容存有戒心,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使用正确。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话语;后多指吹捧的话。多含贬义。此处指赞美之词,褒贬失当。信赏必罚:该奖赏的一定奖赏,该处罚的一定处罚,形容赏罚严明。使用正确。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

3、国破家亡之痛。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悲伤”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用于贬义,有时用于自谦。使用正确。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不合语境,不能用于赞叹。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它的质量约为冥王星质量的 4500 倍、地球质量的 10 倍。D在非智能手机时代,一度涌现出耳熟能详的很多国内品牌,熊猫、波导、夏新等等;不过在智能手机时代,一个个曾经辉煌的老品牌纷纷倒下消失。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不合逻辑。 “它”是指火车票,而开展广告业务的只能是人或单

4、位机构。B 项,关联词语序不当, “虽然”应放在“遗传因素”前面。D 项,语序不当, “很多”移至“耳熟能详”前。3下列各句中,语气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A A 项, “是不是应该呢?”语气最为委婉,且包含商量的意味;B项, “难道不应该吗?”表反问,语气最强,感情色彩也很强烈;C

5、项,用“无疑”一词加以修饰,并且又用“是的”结构加以突出强调,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项,采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语气更为强烈。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导学号:74364268】A “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B “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C “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D “尚” ,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A A 项,古代称帝王或皇后的死叫“崩” 。5在下

6、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导学号:74364269】环境中的铅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指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等自然现象释放出来的铅,但_,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等。_,锌肥含铅量高达 5052000mg/kg,磷肥品种过磷酸钙中含铅 32.5mg/kg。空气中的含铅颗粒,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甚至影响心脏搏动,诱发心肌梗塞,从而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的具体内容。处,由前面

7、“但”和后面“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可知,此处应该填“更大的污染源是人类活动” ;处,由后文锌肥、磷肥含铅量高可知,此处应填“铅的农业污染主要来自施肥” ;处,横线前面陈述了铅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故此处应填“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危害” 。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更大的污染源是人类活动(或:更大的污染来自人类活动)铅的农业污染主要来自施肥(或:使用化肥造成的铅污染也不容忽视)对人的肺和心脏造成损害(或: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危害)(每句 2 分)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

8、另外两处问题。(5 分)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整体素质未必越高。_【答案】 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适应能力未必就越强。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未必比其他群体更容易就业。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78 题。(11 分) 【导学号:74364270】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 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

9、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邦度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先说“回日”再说“去时” ,调整时空顺序, “化板滞为跳脱”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

10、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化用而出。CE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的能力。C 项, “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 。E 项, “借喻”错误,应为“借代” 。8诗题为“苏武庙” ,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注意联系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里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

11、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被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场景。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因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答案】 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和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2 分)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

12、坚贞不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4 分,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2 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导学号:74364271】现代德国哲学家斯播格耐在他的名著西方之衰落里面曾经阐明每一种独立的文化都有它的基本象征物,具体地表现它的基本精神。在埃及是“路” ,在希腊是“立体” ,在近代欧洲文化是“无尽的空间” 。这三种基本象征都是取之于空间境界,而他们最具体的表现是在艺术里面。埃及金字塔里的甬道,希腊的雕像,近代欧洲的最大油画家伦勃朗的风景,是我们领悟这三种文化的最深的灵魂之媒介。我们若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中国艺术,尤其是画与诗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再拿来同别种文化作比较,是一件极有趣味的事。西洋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油画家梵埃格的画极注重写实,精细地描写人体,画面上表现屋宇内的空间,画家用科学及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于是透视法的知识被发挥出来,而用之于绘画。中国十八世纪雍正、乾隆时,名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透视画法表示惊异而持不同的态度,邹一桂认为西洋的透视的写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