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8751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结题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江西省赣州一中课题负责人:江西省赣州一中 李明李明 执笔人:李明执笔人:李明【内容内容摘要】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类型、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及创设设问题情境教学的一般模式进行研究。有趣、高效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

2、课堂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关关键词键词: : 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一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但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学生眼中的数学,好象是一个衣着朴素,表情严肃,显得有些高深莫测的哲人,可敬但不可亲。相反,近几年湖南台的“超级女生” 、 “快乐男生”等综艺节目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让他们如痴如醉。如何把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

3、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 ,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有必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课堂问题情境,运用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去打开2学生求知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识情趣和活力。“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在教学中,创设有价值且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

4、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发现问题,掌握规律,最后又运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做,学生容易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本课题研究还可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由传授者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二二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综述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 8 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在正常条件下,只

5、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等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为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新支点、新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为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用自己的智慧支撑这一环境的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其中包括创设引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的统

6、帅理念是“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核心理念是“学生为本,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师应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切入点,让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分3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学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

7、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问题解决也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抛锚式教学。然而,实际的课堂观察表明:问题情境教学的成效不容乐观,在实施方式、内容选择、策略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如何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三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和原则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和原则1 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1) 通过研究形成初中数学问题情

8、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2)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在数学课中寻找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时机,呈现方式,寻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情境内容,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3)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2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3 3研究原则:研究原则:(1) 创新性原则。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自身陈旧的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数学的种种束缚,设计

9、出生动、有趣高效的问题情境。(2) 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民主4的教学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3) 激励性原则。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成绩。 四四 研究的过程与实践情况研究的过程与实践情况本课题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

10、06.32006.8) 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制订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6.92008.5)在各班推广“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积累优秀问题情景案例,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问题情境创设效果的研究评价。第三阶段:总结报告(2008.52008.9)。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区域内展示,推广研究成果。(一)(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1 1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11、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1】1】在同类项教学中,我拿出三小袋硬币,问:“哪些同学能帮助老师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钱?谁能数得又快又准呢!”学生手一下子都举了起来,都希望能帮上老师的忙。有学生把 1 角的硬币 10 个 10 个地数,把 5 角的硬币 2 个 2 个地数;有学生先把硬币分类

12、,一堆一元的,一堆 5 角的,一堆 1 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接着我又问,如果是满满一罐,5你会怎样数,你会选择哪种数法?然后引入整式中类似的分类-同类项,学生感觉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又轻松活泼。2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世界,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

13、动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2】2】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连猜两数。同学们每人任写一个比 1 大的整数,将你写的数减去 2,再加上它本身,再乘以 5,再加上 3,在得数后再随意加上一个小于10 的正整数,将结果告诉我,我就能马上猜出你想的两个数。学生争相参与,无一不灵验,这时学生充满了好奇与疑惑。我对他们说:“老师只要把你们报给我的数加上 7,就能猜出。如一学生报出结果 110,老师在心中算出110+7=117,个位数 7 是第二次想的数,余下的两位数便是一开始写的数。明白了吗?”学生摇头,我趁机说学完这节课你们也能表演了。下课前

14、,我揭示了谜底:设参与者先后写的两个数为a、b,则 5(a-2+a)+3+ b =10a+b -7 ,把对方报的数加上 7 后,得数的个位是b,余下的为a。3 3、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建模、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建模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利率,商品打折等经济有关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问题;广告的可信度问题等等。4 4、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精神、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精神布鲁纳说过:“探

15、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做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6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品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5 5、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

16、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学实验等活动,来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研究数学,从而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6 6、创设合作性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意识、创设合作性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与审美能力。7 7、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意识、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意识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 所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