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8720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精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5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解析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浓度的变化计算反应速率,再利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确定反应式。X2、Y2浓度都是 1molL-1,达到平衡时 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 X2、Y2、Z 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1:2。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式为 3X2+Y2=2X3Y,因此答案选 C。考点:考查可逆反应方程式的确定点评:该题是

2、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C【解析】试题分析:析出铜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03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3mol2=0.06mol,则关键电子守恒可知,析出银的物质的量是 0.06mol,质量是 0.06mol108g/mol=6.48g,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案选 C。考点:考查电解池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难度不大。明确电子守恒是解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

3、答题能力。3.D【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A、B、C 三个装置中均构成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D、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所以铜极上没有气泡产生,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D。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判断及电极反应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是答题的关键。4.C【解析】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5试题分析:在一定

4、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因此选项 C 正确。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的浓度之间不一定满足某种关系,因此选项 A 不能说明。B 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同,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 B 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能说明。D 中不能说明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因此答案选 C。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

5、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5.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571.6 kJ 的热量,A 正确;同样 1mol 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571.6kJ 2=285.8kJ,B 正确;C 不正确,因为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是分子数;反应热与化学计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5量数成正比,因此选项 D 也正确的,答案选 C。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

6、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含义以及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关系的了解掌握情况,意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D【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的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答案选 D。考点:考查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答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7.D【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根据总的方程

7、式可知,Pb 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因此负极是 Pb,正极是二氧化铅,A 不正确;正极得到电子,发生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5还原反应,因此选项 B 不正确,应该是 PbO2 +2e-+SO42- + 4H+ =PbSO4 + 2H2O;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 不正确;反应中消耗 SO4 2-,因此放电一段时间后,SO4 2-浓度减小,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铅蓄电池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紧扣教材,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对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再结合题意灵活运用

8、即可。8.B【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因此选项 B 正确,A 不正确。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的浓度之间不一定满足某种关系,选项 C 不能说明。选项 D 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同,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 D 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能说明,因此答案选 B。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

9、原创 6 / 15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9.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发生的反应为 Mg+2H+?Mg2+H2。开始反应时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如果不考虑气其它因素,反应速率应逐渐减小,但开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但 1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开始降低,这是由于反应后期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即氢离子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

10、响,即正确;由反应可知 Mg 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正确;因 Cl-不参加反应,Cl-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 Cl-的浓度不变,故错误,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答案选 C。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5明确反应原理和图象中的反应速率变化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体积

11、不变的放热的可逆反应,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倍数小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倍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不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将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 正确;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充入氩气,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C 不正确;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氩气,容器的容积必然增大,但平衡不移动,HI 的质量不变,D 不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和反应速率对影响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针对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易错点是选项 CD,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影响的实质。11.C【

12、解析】试题分析: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或放出气泡。根据题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5意知,N 极是负极,M 是正极,且 N 极材料比 M 极活泼。选项 A 中 M 极材料比 N 极活泼,故 A 错误;选项 B 中M 极上质量不增加,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放电,故 B 错误;选项 C 中 N 极材料比 M 极活泼,且 M 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符合题意,故 C 正确;选项 D 中 M 极材料比 N 极活泼,故 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原电

13、池原理的应用和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和装置图灵活运用即可。能根据电极材料的变化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的关键。12.A【解析】试题分析:醋酸钠溶于水,CH3COO-水解,即CH3COO-+H2OCH3COOH+OH-。加入少量 NaOH 固体,抑制 CH3COO-水解,c(CH3COO-)增大,A 正确;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促进 CH3COO-水解,c(CH3COO-)降低,B 不正确;稀释促进CH3COO-水解,但溶液的碱性降低,即 pH 降低,C 不正确;D中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

14、-)+c(OH-),溶液显酸性,则 c(Na+) 考点:考查醋酸钠的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5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综合性试题的考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好几种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13.B【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

15、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 A 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B 不能说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降低,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 C 正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到达平衡,故 D 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针对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