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8553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授课时间 2004-2005 春季 教案编写时间 2004 年 课程代码03031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学分2.5 学分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修课( )理论课() 实验课()任课教师侯明生,黄俊斌职 称教授总学时:70 学时理 论:40 学时实 验:30 学时实 习:0.5 周授课对象植物保护 动植物检疫 专业 2004 年级 14 班教材和 主要考资料教材:1.陈利锋,徐敬友 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董金皋 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北京农业大学 编著.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京:中国

2、农业出版社,19964.浙江农业大学 编著. 农业植物病理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资料:1.中文: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病毒学报2.外文:Phytopathology.Plant disease.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plant pathologyPlant pathology, 3rd edition,by George N.Agrios网站:http:/ / 南湖教苑 / 精品课程http:/ 学 进 程第 次课授课章节本章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 1 次课第一章 水稻

3、病害第 2 次课第一章 水稻病害第 3 次课第一章 水稻病害11 学时6 学时5 学时第 4 次课第二章 麦类病害第 5 次课第二章 麦类病害第 6 次课第二章 麦类病害12 学时6 学时6 学时第 7 次课第三章 棉花病害第 8 次课第三章 棉花病害第 9 次课第三章 棉花病害9 学时6 学时3 学时第 10 次课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第 11 次课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7 学时4 学时3 学时第 12 次课第五章 薯类、杂粮、烟草病害第 13 次课第五章 薯类、杂粮、烟草病害第 14 次课第五章 薯类、杂粮、烟草病害11 学时6 学时5 学时第 15 次课第六章 果树病害第 16 次课第六章

4、果树病害第 17 次课第六章 果树病害10 学时6 学时4 学时第 18 次课第七章 蔬菜病害第 19 次课第七章 蔬菜病害第 20 次课第七章 蔬菜病害10 学时6 学时4 学时合计7 章70 学时40 学时30 学时本课程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程配合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在实验室对病原物形态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并进行病害田间调查。课程教学实习 0.5 周,根据作物季节和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分 3 次到教学实习点现场教学。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理论课 6 学时章 节第一章 水稻病害 Rice disease 本章 11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验 5

5、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水稻上常见病害发生的种类。2.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鉴定、病害循环及综合防治措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2.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类型病斑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3.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4.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4教学进程一、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1. 叶瘟的四种类型及区别2. 节瘟3. 穗颈瘟(二)病原菌生理特性:1. 形态学特征2. 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分化与鉴定3. 病菌的地

6、域分布与环境条件关系(三)病害循环:1. 病原菌的越冬与初侵染2. 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四)发病因素:1. 水稻的抗病性2. 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3. .栽培管理4 .地理条件(五)病害综合防治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2. 减少病原3. 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肥水管理4. 药剂防治:种子消毒处理;喷药保护二、水稻白叶枯病 Rice Leaf Blight(一)病害症状类型:1. 叶枯型2. 急性型3. 凋萎型4. 黄叶型(二)病原物形态与生理性状及生理分化(三)病害发生规律:1. 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病稻草和稻桩;带菌谷种;再生稻及自生稻株;杂草及其他植物2. 病原菌的传

7、播与侵染:流水传播 从叶片水孔侵入从叶片伤口侵入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侵入芽鞘或叶鞘变态气孔侵入 维管束 典型症状(四)发病因素: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 6学时,其中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 4 学时,水稻其他病害2 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 5学时,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上课。实验课详见实验教案。5教学进程1.水稻抗病性(1)抗性机制(2)抗性遗传2. 病原菌致病型小种变化3. 气象因素4. 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五)病害防治1. 加强检疫工作,杜绝种子传病2. 种植抗病品种3. 培育无病壮秧和控制压低菌源4. 药剂防治5. 生物防治三、水稻纹枯病 Rice

8、 Sheath Blight(一)病害症状特点:1. 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2. 叶片上病斑的特点(二)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三)病害循环:1.病原菌的越冬2.侵入与再侵染3.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四)发病条件:1.菌核基数2.气象条件3.水肥管理4.种植方式和密度5.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五)病害防治1. 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2. 清除菌源3. 种植抗病品种4. 药剂防治: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5. 生物防治: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颉抗细菌:假单孢杆

9、菌属、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种四、水稻其他病害:系统讲授当前发生较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包括稻条纹叶枯病、稻黄矮病、稻普通矮缩病、稻黄萎病) 、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对水稻恶苗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线虫病、水稻云形病、水稻黑粉病、水稻褐条病等病害症状识别要点进行一般介绍。作 业1. 要求学生预习下次授课内容。2. 完成水稻病害网络教学自测试题6主要参考资料董金皋 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5陈利锋,徐敬友 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9117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农业

10、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理论课 6 学时章 节第二章:麦类病害 Wheat disease 本章 12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验 6 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 要求学生了解麦类作物常发病害和主要病害类别2. 重点掌握小麦三种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小麦三种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难点:1. 小麦三种锈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2. 小麦三种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循环及发生流行规律7教学进程一、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一)病害症状特点1. 小麦条锈病危害部位2. 小麦受害后叶部的特征3. 三种

11、锈病症状的区分(二)病害的生理特性1. 病原形态2. 病原生物学3. 病原菌生理生化(三)侵染过程:侵入期,扩展期,发病期(四)病害循环1. 病原菌的越夏,秋苗发病2. 病原菌的越冬,春季流行(五)发病条件1. 条锈菌生理分化小种的变化2. 品种抗锈性3. 环境条件的影响4. 栽培管理(六)病害控制1. 种植抗病品种2. 实行抗锈期合理布局3. 栽培防治4. 药剂防治二、小麦叶锈病 Wheat Leaf Rust(一)小麦叶锈病的症状1.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2. 在叶片上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多发生在叶片正面(二)

12、病原 1. 病原形态2. 病原生物学3. 病原菌生理分化(三)侵染过程夏孢子萌发芽管遇到气孔后,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孢侵入丝泡囊侵染菌丝伸入寄主细胞内又形成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四)发病条件1. 叶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2. 小麦品种的抗锈性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 6学时,其中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瘟病、黑穗病、线虫病;小麦病毒病、大麦条纹病;其他病害各学时实验课 6学时,其中实验室 3 学时,田间调查 3 学时。具体内容见实验课教案。8教学进程3. 环境因素:春季雨量和温度回升的早晚4. 栽培管理措施(五)病害控制1. 选育推广抗病良种2. 加强栽培防病措施3. 药剂防治粉锈宁拌种(抽穗

13、率达-时开始喷药)三、小麦杆锈病 Wheat Stem Rust(一) 小麦杆锈病的症状1. 主要危害茎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2.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二)病原1. 病原形态(夏孢子和冬孢子)2. 病原生物学:高温3. 病原菌生理分化:杆锈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四)侵染循环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植株上牙管附着孢侵入丝泡囊侵染菌丝寄主细胞条件适宜形成夏孢子堆萌发侵染(五)发病条件1. 杆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2. 小麦品种的抗锈性3. 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4. 栽培管理措施:播期、密度、水肥管理四、小麦赤霉病 Wheat Scab(一)小麦赤霉病的

14、症状1. 赤霉病在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形成苗枯,茎腐和穗枯2. 被害小穗初为水渍状,后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后为粉红色霉层(二)病原: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三)病害循环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落到麦穗上萌发菌丝侵入小穗内小穗调萎或病穗枯萎潮湿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四)发病条件1. 气象条件2. 菌原数量3. 品种抗病性和生育时期4. 栽培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有利于发病(五)病害控制1.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2. 加强农业防治,消灭或减少菌原数量3.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喷雾防治五、小麦白粉病 Wheat Powdery Mildew(一)小麦白粉病的症状1.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2. 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原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后为灰白色,最后为浅褐色.9教学进程(二)病原1. 病原形态2. 病原生物学3. 病原菌生理分化(三)病害循环1. 病原菌的越夏和越冬2. 传播和侵入3. 再侵染(四)发病条件1. 品种抗病性:根据抗病性表现,可把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分为低反应型抗病性,数量性 状抗病性和耐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