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3598399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电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电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电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电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心电图纸一、心电图纸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P 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导联 I、II、aVF、V4-6直立,aVR 倒置;其余导联双向;时间:0.12秒;振幅:肢导0.25mV;胸导 0.2mV。P-R 间期:从 P 波起点至 QRS 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秒。QRS 波群为心室除极波。时间:0.06-0.10秒;波形:(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 I、II、III 导联的 QRS 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aVR 导联的 QRS 波群主波向下;(2)正常人胸 导 R 波自 V1 - V

2、6 导联逐渐增高;S 波逐渐变小;(3)V1、V2、V3出现 Q 波应视为异常, V5、V6看不到 Q 波应视为异常;振幅:I 导联的 R 波小于1.5mV,aVF 导联的 R 波小于 2.0mV,胸导的 R 波小于2.5mV。ST 段: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多为一等 电位线,一般下移不应0.05mV;上抬在肢体导联及 V4-V6导联不应0.1mV 。T 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方向:大多和 QRS 主波的方向一致,左心导联I、II、V4 - V6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振幅:左心导联 I、II、V4- V6导联不应低于同导联 R

3、 波的1/10。三、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三、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一)左心室肥大1.QRS 波群电压增高:胸导联 V5或 V6导联的 R 波2.5mV;Sv1+Rv54.0mV(男性) 、 3.5mV(女性) ;肢体导联中,导联的 R 波1.5mV;aVL 导联的 R 波1.2mV;aVF 导联 的 R 波2.0mV;RI+SIII2.5mV。2.可出现心电轴左偏。3.QRS 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4.ST-T 改变:在 R 波为主的导联,其 ST 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 以上,T 波低平、 双向或倒置;当 QRS 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 ST-T 改变者,称左

4、室肥大伴劳损。(二)右心室肥大1.QRS 波群电压的改变:V1导联 R/S 1;V5导联 R/S 1;重度肥厚,V1呈 qR 型; RV1+SV51.05mV(重症1.2mV) ;RaVR0.5mv2.心电轴右偏90(重症可+110) 。3.ST-T 改变:如以上心电图改变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的 T 波双相、倒置,ST 段 压低,称右室肥大伴劳损。(三)右心房扩大1.P 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aVF 导联表现最为突出。2.V1导联 P 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 P 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四)室性期前收缩(常见)1.期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 QRS

5、波,时限通常0.12秒,T 波方向多与 QRS 波主波方向相 反。2.期前出现的 QRS-T 波前无 P 波或无相关的 P 波。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 P 波间距等于正常 P-P 间距的两倍。(五)房性期前收缩1.期前出现的异位 P波,形态与窦性 P 波有所不同。2.P-R 间期通常0.12s,QRS-T 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 P 波的间距正常 P-P 间距的两倍。(六)心房颤动1.正常 P 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 波) ,通常以 V1导联为最明显。2.RR 间期绝对不规则,QRS 波一般不

6、增宽。(七)急性心肌梗死1.基本图形: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图形。 当一个区域发生梗塞时,从中心到边缘缺血的程度是不同,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出现下述三种图 形改变: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坏死型改变(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 Q 波或者呈 QS 波) 。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性改变:早期(超急期):自心肌梗死后数分钟开始持续数小时,先产生高大的 T 波,以后迅速出 现 ST 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的 T 波相连。急性期:开始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坏死型的 Q 波,损伤型的 ST 段抬高(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

7、向曲线)和缺血型的 T 波倒 置,并可同时存在。近期(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和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即:抬高的 ST 段 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 Q 波持续存在;缺血型 T 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陈旧期(愈合期):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6个月之后或更久。ST 段和 T 波恢复正常或 T 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的 Q 波。3.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主要根据坏死的图形(Q 波或 QS 波)出现的导联做定位诊断前间壁 V1 - 3下壁 II、III、aVF前壁 V3 、V4(V5)广泛前壁 V1 - 4(5)高侧壁 I、aVL、V5、V6后壁 V7 9临床心电图学基本

8、知识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 、房间束(起自前结间 束,称 Bachmann 束) 、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 、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 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 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 0.050.07s) ,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 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

9、,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见1.P 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1)形态:P 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动 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 P 波方向在 、aVF、V4V6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2)时间:正常人 P 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3)振幅:P 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2.PR 间期:从 P 波的起点至 QRS 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10、的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 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 间期相应缩 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 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3.QRS 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1)时间:正常成年人 QRS 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 V1、V2导联多呈 rS 型,V1的 R 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 导联 QRS 波群可呈 qR、qRs、Rs 或 R 型,且 R 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 R 波自 V1至 V6逐渐增高,S 波逐渐变小,V1的 RS 小于1,V5的 RS 大于1。在

11、V3或 V4导联, 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导联的 QRS 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 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 导联的 QRS 波群主波向下,可呈 QS、rS、rSr或 Qr 型。aVL 与 aVF 导联的 QRS 波群可呈 qR、Rs 或 R 型,也可呈 rS 型。正常人 aVR 导联的 R 波一般小 于0.5mV,I 导联的 R 波小于1.5mV,aVL 导联的 R 波小于1.2mV,aVF 导联的 R 波小于 2.0mV。6个肢体导联的 QRS 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 0.5mV,6个胸导联的 QRS 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

12、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 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3)R 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 Q 列 s 起 点至 R 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 R波,则应测量至 R峰;如 R 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 二峰。正常成人 R 峰时间在 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 V5、V6导联不超过0.05s。(4)Q 波:除 aVR 导联外,正常人的 Q 波时间小于0.04s.正常人 V1、V2导联不应出现 Q 波,但偶尔可呈 QS 波。4.J 点:QRS 波群的终末与 ST 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 J 点。J 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 ST 段的偏移而

13、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 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 J 点上移。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 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 波)重叠于 QRS 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 J 点下移。5.ST 段: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的 ST 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 段下移一般不 超过0.05mV;ST 段上抬在 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 V4V6导联 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6.T 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 波的方向大多与

14、QRS 主波的方向一致。T 波方向在 、V4V6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 向下。若 V1的 T 波方向向上,则 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2)振幅:除、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 T 波振幅一般不应低刊同导联 R 波的110。T 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 尚属正常。7.QT 间期:指 QRS 波群的起点至 T 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 时间。QT 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 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 60100次分时,Q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由于 QT 间

15、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 常用校正的 QT 间期(QTc) 。传统的 QTc 的正常上限值设定为0.44s,超过此时限即认为延长。 一般女性的 QTc 间期较男性略长。8.U 波:在 T 波之后0.02-0.04s 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为 u 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 产生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清楚。U 波方向大体与 T 波相一致。U 波在胸导联较易见到以 V3V4导联较为明显。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心房、心室肥大心房、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一、心房肥大心房肥大多表现为心房的扩大而较少表现心房肌肥厚。心房扩大引起心房肌纤维增长变粗 以及房间传导束牵拉和损伤,导致整个心房肌除极综合向量的振幅

16、和方向发生变化。心电图上 主要表现为 P 波振幅、除极时间及形态改变。(一)右房肥大正常情况下右心房先除极,左心房后除极。当右房肥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时,除 极时间延长,往往与稍后除极的左房时间重叠,故总的心房除极时间并未延长;心电图主要表 现为心房除极波振幅增高:1.P 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aVF 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 “肺型 P 波“.2.V1导联 P 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 P 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二)左房肥大由于左房最后除极,当左房肥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时 间延长:1. 、aVR、aVL 导联 P 波增宽,其时限0.12s,P 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 以、aVL 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 P 波”。2.V1导联上 P 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将 V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