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8358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免疫学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13 英文名称:Plant immunology 一课程说明 植物免疫学是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机制及其利用方法的科学,是植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 课。 1.1.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农学专业、园艺专业和草业专业 选修 3.3. 课程目的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抗病性原理,系统掌握利用植物抗病性的基本理论与方 法,达到科学利用植物抗病性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 4.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 1.5.学时为 32 5 5 . .建议先修课程建议

2、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 病理学 6.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免疫学(第一版).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5 年 (2)植物免疫学实验(第一版).商鸿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4 年 参考书目: (1)植物病理过程的遗传学和分子基础.范德普朗克著(曾士迈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年 (2)植物分子遗传学(第二版).刘良式.科学出版社.2003 年 (3)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朱立宏.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 年 (4)抗病性的持久性.杨作民等.

3、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年 (5)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三版).余叔文等.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年 7.7.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8.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 30%,形式有:实验课,平时测验 (2)考试成绩占 70%,形式有:闭卷考试 9.9.课外自学要求课外自学要求 据教学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对中外文植物免疫学相关文献进行性选择性自学,扩大知识面,并 对所学内容做好笔记,将自学笔记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基本内容: (1)植

4、物抗病性的重要性 (2)植物免疫学的内容及该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3)我国利用植物抗病性的控制植物病害的成就与问题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抗病性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2)植物免疫学学习内容及与其它学的关系 (3)本学科形成发展的过程 (4)我国利用植物抗病性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 (1)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植物免疫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内容 (3)我国利用植物抗病性成就与问题 教学难点:植物抗病性,植物免疫学 第二章第二章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与分类植物抗病性的概念与分类 基本内容: (1)植物抗病性概念,常识抗病性,抗病性的进化、生理和遗传观 (2)植物抗病

5、性类别,寄主抗病性与非寄主抗病性;基因抗病性与生理抗病性;避病、抗病、 耐病和抗再侵染;被动抗病性与主动抗病性;主效基因抗病性与微效基因抗病性;真抗病性和圃场 抗病性;广谱抗病;持久抗病性;个体抗病性与群体抗病性 基本要求: 从常识、进化、生理和遗传等不同角度对植物抗病性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掌握不同抗病性类 型概念及各概念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抗病性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学难点:抗病性类型的异同点 第三章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 基本知识点: (1)病原物致病手段,寄生专化性及生理小种鉴定,病原物致病性遗传与变异的特点 (2)致病性、毒性、侵袭力、毒素,寄主专化性、生理小种、杂合

6、性、毒性基因及等位现象、 突变、异核现象、准性生殖,适应性变异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病原物侵袭寄主植物的手段、寄生专化性及生理小种的概念 (2)植物病原物致病性遗传变异的特点 教学重点:致病性概念、病原物侵袭手段、寄主专化性、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病原物致病性的 遗传与变异 教学难点:病原物致病性遗传与变异 第四章第四章 植物抗病性的机制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基本内容: (1)植物被动和主动抗病性的因素,植物避病和耐病性的机制,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 (2)被动抗病性、主动抗病性、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 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主动和被动抗病性的因素 (2)了解避病和耐病性的机制

7、(3)掌握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教学重点:被动抗病性、主动抗病性、避病和耐病的机制、诱发抗病性 教学难点: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和诱发抗病性 第五章第五章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和变异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基本内容: (1)主效基因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及胞质抗病性的遗传规律,植物抗病性变异的特点及 原因 (2)显隐性、主效基因的表型效应、复等位性、连锁、连续变异、遗传力、超亲遗传、母性 遗传 基本要求: 掌握植物抗病性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主效基因抗病性遗传,微效基因抗病性遗传及胞质抗病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基因遗传分析方法 第六章第六章 寄主抗病性寄主抗病性病原物致病性的相互关系病原物

8、致病性的相互关系 基本内容: (1)基因对基因理论、抗病基因与致病基因的互作、植物病害体系,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 遗传学 (2)专化性、识别、水平体系,垂直体系,定向选择,稳定化选择、微梯弗利亚效应、寄生 适合度 基本要求: (1)了解基因对基因学说及抗病基因与致病基因的互作机制 (2)掌握植物病害体系及植物病原物互作的群体遗传学等知识 教学重点: (1)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病基因与致病基因间互作 (2)植病体系,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群体遗传学 教学难点:基因对基因学说 第七章、植物抗病育种第七章、植物抗病育种 基本内容: (1)植物抗病育种目标、植物抗病种质资源、植物抗病性鉴定、植物抗病育种方

9、法 (2)种质资源、地方品种、改良品种、近缘植物、作物起源中心、病圃、抗病基因推导、系 统选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诱变育种 基本要求: 掌握植物抗病育种目标、植物抗病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以及植物抗病育种方法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1)植物抗病育种的目标、种质资源搜集为鉴定、抗病材料鉴定、抗病育种途径 (2)抗病性鉴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抗病种质资源的鉴定标准的区分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 32 学时,其中讲课 24 学时,实验 8 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 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 课程内容 课时实验习题小计第一章 绪论22 第二章 植物抗病性的概

10、念和分类22 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致病性426 第四章 植物抗病性机制426 第五章 植物抗病性遗传变异426 第六章 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及其相互关系426 第七章 植物抗病育种及抗病性合理利用44 总计24832修订人:井金学 审核人:吴云锋 2008 年 9 月 20 日植物免疫学植物免疫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13 英文名称:Plant immunology 一、课程说明 植物免疫学是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机制及其利用方法的科学,是植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 课。 1.1.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课程内实验 2.2. 适应专业适应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农学专业、园艺专

11、业和草业专业 3.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植物抗病性本质和机制的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灵活应用植物免疫学知识进行植 物抗病性机制的研究,利用植物抗病性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解决生产中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抗病品种 选育和运用问题。 4.4. 学时学时 学时为 8 5.5. 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镊子、酒精灯、培养皿、保湿皿、温箱、冰箱、花盆、喷雾器、保湿箱、培养箱等 6.6.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做好每个实验项目的报告,列出当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以及自己的 完成情况。 (2)考核方式: a.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考查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二、课程学时分配 序 号实验 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 分配实验 类型每组 人数实验 要求1小麦过敏性坏死反 应的整叶透明观察观察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发生过程 和主要组织病理学特点2综合3必做2植物木栓化组织观 察学习植物愈伤木栓化的基本观察方 法2综合3必做3病原菌生理小种鉴 定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定2综合3必做4小麦抗白粉病性鉴 定小麦品种苗期、成株期抗白粉病鉴 定2综合3必做修订人:井金学 审核人:吴云锋 2008 年 9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