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7316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有过困惑,遇到过很多问题,但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和我个人不 断学习,反思,我发现新课程最能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它摒弃了旧教材的形式单一, 删除了已经脱离了学科及社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等等,更注重了教材内容和信息资 源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材内容的选 择以及设置上,教材介绍了许多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学,卫生和健康等,而这些都体现以学生为主,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之,新

2、课程给我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喜新厌旧”,尽快接受、适应、把握新教材 1教材结构变化较大,教学很难把握 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螺旋上升的模式,将原知识 系统中的难点分散到不同章节或模块中,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 生活的联系,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以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为此,由于新教材结构的重 建,由过去的学科主义转变为现在比较重视人文主义,我感到很不适应,平时教学中一不小心就讲难了, 讲深了,讲多了。例如: 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

3、解质 电解质(不讲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选修四学习) 二.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不讲弱电解质的电离,选修四学习)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三电离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关系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反应方程式 (1)定义: (2)书写步骤: (3)意义: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说明:由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还基于初中所学知识,比较贫乏,甚至连常见物质的化学式都 掌握不好,例如在第一课时中我在听写电离方程式时学生把 NaOH 写成 Na(OH)3,把 HNO3 写成 H3NO, 把 Na2

4、CO3 写成 NaCO3,而且书写化学式的笔顺也不对,而所听写的学生为入学成绩在 2030 名左右, 这种情况不止在一个班中出现,而是所有班级,对此,我仰天长叹,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我在反思, 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的教育,十一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六年送高考,这中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而且是自己的学生,你说怎么教学?!所以该节课中对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 离子推断知识不宜在课堂中做大专题讲解,可在处理习题时稍作归类讲评,方法总结,而在以后的元素 化合物的学习中不断渗透离子反应的思想,训练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循序渐进,强调应用,不可 一蹴而就。 对此,我的教学思路是:低空飞行

5、,小步子,小台阶,小梯度推进。 具体做法是: 第一就是了解学生,调查学情。做到“三发三收三批”:一发课前学案课前收课前批,做到心中有 数;二发课中学案课后收课后批,做到课堂高效;三发课后学案课后收课后批,全程跟踪。2第二才是认真备课,努力钻研。努力钻研新课标,教学大纲,教师用书及相应选修模块知识,对每 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做到科学恰当的处理,使教学深度、难度、广度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总是努力工作,认真落实。在做好了“三背”:背学生.背教材.备教法后,按指定好的教学思 路出好每一张学案,要做好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我们常常是办公桌上摆满了教辅资料,至少要参考 7-8 本, 然后考虑哪些知

6、识或方法放在课前学案上,哪些放在课中学案上,哪些放在课后学案上,如何安排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如何安排新颖题目和综合题目,如何高效达成目标等等。不管怎样,基本原则不变,那 就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2教材内容设置亮点操作不好,利用不好 新课程中实验不分演示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很多属科学探究性实验。 例如人教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实验步骤现 象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2)(3)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

7、显然,这样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探索存在实验现象背后的结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从而较好地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 精神。 实际操作中实验探究活动开展会遇到如下困难:A.课时紧,探究需要大量时间;B.实验设备等硬件 条件比较差;C.设计实验探究的问题有一定困难;D.学生人数多,活动难以管理。 其实,上述困难都属于客观困难,而最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A.课时紧,探究需要大量时间。对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内活动室,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探究。 B.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比较差。对策:克服外界因素,发挥教师或学

8、生的积极性,或多人一组,或 轮流做。还可以鼓励从家中拿蔗糖,食盐,土豆等。 C.设计实验探究的问题有一定困难。对策:多学习,查阅资料。 D.学生人数多,活动难以管理。对策:采取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有指导教师和实验值班教师 共同管理。 内因:思想决定一切。(注解:我不是唯心主义)。因为再大的困难都可想办法去解决,最难的是 不愿去做。 外因: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拿出大量的时间去实验,去探究,属于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个题有 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拿出大量的时间去实验,去探究,属于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个题有 效。 .教师把课本知识讲完了,结论都知道了,再来做实验纯属验证了,还叫探

9、究么?意义何在?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册操作性不强,很多挖空教师也不知道填什么才对,才是最佳答案,感到填什 么也行,教师学生无从下手。感到学不到什么!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实验只能是教师做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下课回想一下还感觉到虽然调动了 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但浪费了很多时间且让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及操作等问题时,得不到令人 满意的效果。3对此,我的做法是: . 思想观念一定要转变。不断学习提高自我思想觉悟,要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我们现在是素 质教育,高考也是素质教育下的高考,想一切可想的办法,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把实验探究活动开展 好。 2.教师尽量做能够做的实验,并认真备课,积极查阅资

10、料,做到高屋建瓴,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 现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能做到很好的点拨和引导。二.“与时俱进”,尽快适应新形势,提高工作效率 1.加强新课程学习,提高对教材的把握 加强新课程学习,使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改精神、新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对 教材的把握,要充分安排好课时,要有机动时间,要突破教材限制灵活科学处理,要考虑模块知识的特 点,可整合归纳 以下是我对人教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教学设计的分析评价。【知识线索分析】 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按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的主 线,从而对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转化及性质逐

11、步展开教学。 【情景线索分析】 1.一组生活、自然界和实验室中含铁元素物质的图片生活中的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活动的开展。 【问题线索分析】 含铁元素物质进行分类标出各种铁的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 探讨它们各自的性质以及实现这些转化的条件。 【活动线索分析】 观看图片 分析讨论 得出目标问题 分析思考、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学生认识发展分析】 1.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3.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4.用科学的试

12、验方法和合理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为 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只有透彻理解 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创设出高水平的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 意义的学习心向的,也不是随便把问题提出来,就算创设了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 应和所授课有密切的关系,要确实起到较好的作用,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牵强附会。 实际操作中要避免两种偏差: (1)误认为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满堂课提问。

13、 (2)误认为不 “满堂灌”,可以“满堂问”。问题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随意性大,提问 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表面上提问次数很多,实质上是非常低效。 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掌握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基本方法: (1)把握问题情境的基本要素:背境材料,生活经验(或旧知识),兴趣和热情,冲突和生疑这四个要 素。 (2)注意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问题设置方式可多种,例如通过实验引出问题、联系实际引出问题、 通过实物、图片、录像、模型引出问题、通过假设引出问题、学生自学引出问题等。4(3)确定问题情境的层次梯度:问题情境的层次一般可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每个 层次本身

14、还包括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是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还是封闭式问题情境;是简单的一步到位直达 结果,还是层层深入的连环情境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加以考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 性,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 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 教学的目的 3.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和知识水 平存在着差异。而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信息的单向传输和师生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方式

15、, 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 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生动、更有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运 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是迎合新课标,做表面文章,而是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以下现象是在合作学习中常犯的操作失误: (1)不能合理的编排学习小组。在组成学习小组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简单的将前后四人 一组自然组成(即前排两人向后一转,与后排两学生一组合),随即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其结果可想而知:有的小组是个人表演,其他人是观众和看客;有的小组由于自然的巧合,外向性格的 人占

16、多数,交流比较热烈;有的小组也因自然组合的缘故,学习活动组织不起来。 (2)没有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出现了“跑龙套”现象。有些课,一堂课讨论、合作学习多达 五六次,问题零碎、肤浅,探讨的价值不高。一个问题一讨论,问的频,讨论的勤,课堂气氛似乎十分 活跃,出现了假繁荣的现象;有些课,对问题的深处、难处还未来得及探究,就草草收兵;还有些课, 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且只有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由于赶 时间老师就示意停下来赶忙进行小组反馈。 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组前要对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使得分组尽量合理、均衡;(2).教学中,提出讨论 的问题要有力度,要值得讨论,合作学习的次数要适当; (3)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有单独思考的时间,讨论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注重讨论的过程和效 果。 4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启迪思维。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