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7052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还原反应 考情直播考情直播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 的概念及概念间的 相互关系。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 间的相互关系;能用单、双线桥正确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能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 的本质是电子的转 移,了解常见的氧 化还原反应。能正确比较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 原性强弱;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 平方法;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 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与高中 化学的始终,是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之一。氧化还原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氧

2、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 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 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 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 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正确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 是掌握本讲知识的关键。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 考点一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

3、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 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 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 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 等(2)高价 金属阳离子;如 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 MnO2、浓 H2SO4、HNO3、KMnO4等(4)过氧

4、化物;如 Na2O2、H2O2等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 K、Na、Zn、Fe 等一些非金 属单质;如 H2、C、Si 等较低态的化合物; CO、SO2、H2S、Na2SO3、FeSO4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 目无关。例 1(2008茂名一模)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 取 Ti 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CO 反应 TiCl4 2Mg Ti 2MgCl2 反应 关于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Ti

5、Cl4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剂; C、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在反应、中 Mg 的还原性大于 C,C 的还原性大于 TiCl4; a1,bc2; 每生成 19.2 g Ti,反应、中共转移 4.8 mol e-。 A B C D 解析中 C、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经计算知中每生成 19.2 g Ti,反应、中共转移 3.2 mol e- 答案D 知识规律知识规律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考点二考点二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

6、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 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 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变化变化反应物产物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

7、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 弱。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 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如:Mn02+4HCl(浓) MnCl2+C12+2H202KMn04+16HCl(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2Na2SO3+O2=2Na2SO4(快) , 2H2SO3+

8、O2=2H2SO4(慢) , 322SO2OSO2催化剂 , 其还原性: Na2SO4H2SO3SO2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如:22CuClClCu点燃,SCuSCu22, 即氧化性:SCl2。 又如:OH2SOBrSOHHBr2222)(42浓,OH4SHI4SOHHI8222)(42浓, 即有还原性:HBrHI 。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根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如:Cl-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 OH-,还原性: OHCl。 9.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1)对同一周期

9、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 Na、Mg、A1 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 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如 Li、Na、K、Rb、Cs 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 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 F、Cl、Br、I 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 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10.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进行判断: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Fe, S(+6 价)S(

10、+4 价)等,还原性:H2SSSO2,但是,氧化性:HClO4Z2B2A3+,还原性顺序:A2+B-Z-X2+。 答案B 考点三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 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如: +7 -1 +4 0 KMnO4+HCl=KCl+MnCl2+Cl2+H2O 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 11 的关系。如:+7 -1 +4 0 KMnO4+2HCl=KCl+MnCl2+Cl2+H2O 调整系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11、。 化合价 5 KMnO4+2HCl=KCl+MnCl2+Cl2+H2O 化合价2 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 2KMnO4+10HCl=KCl+2MnCl2+5Cl2+H2O利用元素守恒,用观察方法配平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物质的系数。如: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还要检查方程式两边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例 3(2008江西信丰中学)对于反应 KMnO4+HClKCl+MnCl2+Cl2+H2O(未配平) ,若有 0.1mol KMnO4参加 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转移电子 0.5mol B生成 Cl20.5mol C参加反应 HCl 为 16mol DCl2是还原产物 解析配平该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Mn 由+7+2,得到 5 电子,则 0.1mol KMnO4参加反应消耗 HCl 为 1.6mol,转移的电子为 0.5mol,生成的 Cl2为 0.25mol,故 A 正确,B、C 不正确;Cl2是 氧化产物,故 D 不正确。答案A 考点四考点四 电子转移守恒应用电子转移守恒应用 电子转移守恒法是依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这一原则进行计算的。电子转移守恒法是

13、氧化还原反应 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 例 4(2007广州学业水平测试)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l11 B221 C231 D432 解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 O 由-2 价转化为 0 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 则由-1 价转化为 0 价。现要制得相同的 O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 的电子数的一半。答案B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热点热点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 真题 1(2006广东)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12 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2HClO+(CH3COO)2Ca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解题思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正确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由方程式的系数确定出它们的物质的量,再求比 即可。 解析反应 A 中氧化剂为 O3,还原剂为 KI,从方程式系数易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2;反应 B 为非氧化还原 反应;反应 C

15、 中氧化剂为 NaClO3,还原剂为 I2,从方程式系数易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21;反应 D 中氧化剂为 MnO2,还原剂为 HCl,但 4molHCl 中只有 2molHCl 作还原剂。故答案为 A D。 答案A D 名师指引名师指引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属于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H2还原氧化铜,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等等。 2.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 制氧气,氯气和水的反应等等。 3.歧化反应:指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