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7042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与能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化学反应与能量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3.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一、焓变 反应热1、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思考并补齐下图_物能量H0_物_ 反应_物能量H0_物_反应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符号:_;单位:_。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归纳:H 反应物的总键能_生成物的总键能 (填“+”或“”)2、反应

2、热:_。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H2和 I2、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a(OH)28H2O 和 NH4Cl 固体反应,CO2和 C的反应。放热反应:燃烧、中和、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说明: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3、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概念: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 2 页书写注意事项:2.2

3、.书写热反应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书写热反应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 ;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 kJmol1。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 25、1.01105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

4、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H的单位“kJmol1”的含义。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O2(g)2SO3(g) H197 k

5、Jmol1,是指 2mol SO2(g)和 1mol O2(g)完全转化为2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 2mol SO2(g)和 1mol O2(g)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能量为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mol SO3(g),故Q197kJ。二燃烧热 能源1.燃烧热:25C、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或 J/mol.提示: (1)规定要在 25C,101kPa 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 (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 1mol.(3)

6、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 ,H-H2O ,S-SO2 ,等.第 3 页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 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提示: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 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 57.3kJ/mol;(3)以 1mol 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 1mol 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 H2O 的系数为

7、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实验名称利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室温下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原理1、中和热的定义: 2、反应热的计算公式:Q=m*C*T 注:1、T(K)=T()+273.15 2、C=4.18 J*K-1*g-13、H= Q / 物质的量4、m 为溶液的总质量三、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和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2.盖斯定律的应用确定目标方程式根据目标方程式把已知方

8、程式变型(扩大或缩小系数及方向的调换),注意反应热的相应变化把变型的已知方程式相加即可3反应热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1) 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2) 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点拨: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同一反应中,生成物状态不同如:A(g)B(g) = C(g) H10,A(g)B(g) = C(l) H20,第 4 页因为产物 C(g)比 C(l)所含内量

9、多,反应放出热量少,所以H1H2。(注意:放热越多,H越小)同一反应中,反应物状态不同如:S(g)O2(g) = SO2(g) H10,S(s)O2(g) = SO2(g) H20因为反应物 S(g)比 S(s)所含内量多,所以反应放出热量就多,得H1H2。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固)+ O2(气)= CO2(气)+ Q1 C(固)+ 1/2 O2(气)= CO(气)+ Q2 因 Q1是 1molC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而 Q2是1molC 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所以 Q1Q2。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反应 2CO2=2CO 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 g C(s

10、)与一定量 O2(g)反应生成 14 g CO(g)放出的热量为 110.5 kJB2 mol C(s)与足量 O2(g)反应生成 CO2(g),放出的热量大于 221 kJ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s)O2(g)=2CO(g) H221 kJD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 CO 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 O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 2 2、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Sn(s、灰) Sn(s、白) H3=+

11、2.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1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 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3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 H=Q1kJmol21H2SO4(浓)+NaOH(aq)21Na2SO4(aq)+H2O(1) H=Q2kJmolHNO3(aq)+KOH(aq)KNO3(aq)+H2O(1) H=Q3kJmol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 Q1、Q2、Q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 )第 5 页A.Q1Q2=Q3 B.Q2Q1Q3 C.Q2Q3Q1 D

12、.Q2=Q3Q14 (09 全国卷11) 已知:2H2(g)+ O2(g)=2H2O(l) H= -571.6KJ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H= -890KJ mol-1现有 H2与 CH4的混合气体 112L(标准状况) ,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 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 H2与 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C14 D235(09 天津卷 6)已知:2CO(g)+O2(g)=2CO2(g) H=-566 kJ/molNa2O2(s)+CO2(g)=Na2CO3(s)+ H=-226 kJ/mol21

13、O (g)2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的燃烧热为 283 kJB.右图可表示由 CO 生成 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H-452 kJ/molD.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10236.(2011 重庆)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kJ,断裂 1molF-F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 S(s)3F2(g)=SF6(g)的反应

14、热H 为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7.(2011 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 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kJmol-18 (2011 上海)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 I2(g)中通入 2gH2(g),反应放热 9.48 kJB1 mol 固态碘与 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 17.00 kJ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9. 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 9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第 6 页10.(2006 江苏高考,8)下列各组热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