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7032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第三小学 吕振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脊梁,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者和引路人,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开启孩子智慧的启迪者。作为教师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就意味着平凡和崇高,就意味着痛并快乐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众对教师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度和评价标准,也有褒贬不一的溢美之词,有人把我们称为“老九” ,认为还不能够入木三分,前面还加了个“臭”字,而今这个“臭”也象臭豆腐一样,闻着“臭”而迂腐,吃着、品着却很香很甜美;也有人把我们比作春蚕,比作蜡烛,形容我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说我们的职

2、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这样的语言和词语表达对教师,对在座我们的尊重和赞美,正因为全社会有了这样的认知度和评价标准,致使我们的一些教师,为了说明自己不“臭” ,不迂腐,变得很社会化、很功利化、有时也很时髦化,其实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态尽管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却没有了当代教师的睿智,是对教师行为的泛化;另一种行为就是教师受各种光环的困扰和束缚,好像老师只能讲奉献,不能谈回报,只能讲高尚,不能够与时代共舞,在社会群体中经常有这样的声音:看还是教师那,怎么会这样,其实话外之音就是教师不应该食人间烟火,只能是圣人,只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这里有一个案例:优秀教师的生存状态曹老师 2004 年教师节

3、听了一县的中小学师德报告会。曹老师说,听完了心中完全没有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自豪感或者感动,相反,却充满了悲哀和反感。师德报告团的几位老师年龄在中年,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但让曹老师感到不是滋味的是这些成功者的生活。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2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一位教师为了早于学生到校给学生作出榜样,急急忙忙赶路除了车祸,全身鲜血淋漓,却咬牙坚持赶往学校,没有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而导致感

4、染;还有的教师带病上课,当场晕倒,即使这样,第二天简单吃点药又坚持站在讲台上。他们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有的公婆卧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曹老师问到: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比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上述现象和刚才的案例,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一谈到先进就是任劳任怨,就应该是

5、抛家舍业,就应该是带病坚持工作,甚至在当今的社会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人死了后才会追认为英雄、先进称号等,才发现总结已经死去人的优点和先进事迹,用以唤醒生活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现实世界人们的良知和情感,并且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被影视、新闻等媒体在不断地强化着.其实继续提倡这样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不道德,因为这样的精神和做法显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虚幻的业绩为本。继续提倡这样的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精神也是反科学的,因为它在鼓励低效率,鼓励一味地“拼体力”换质量。继续提倡这样的生存状态和教师德职业精神是在开历史倒车,因为它是用老掉牙的农耕时代的“老黄牛”工作方式回应信息时代,用

6、刀耕火种的方法耕耘信息时代的田野。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作为这个时代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和骨干群体,我们需要提倡并践行什么样的工作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职业精神呢?3生活状态:享受生活,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心态阳光。工作状态:心态积极而进取,努力适应来自工作环境变化,来自各种改革试验提出的挑战,强调效益优先,能够主动接纳别人,与同事有效合作。职业精神:将职业视为为了生存而选择,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选择,为了生命延续而选择,选择了就无怨无悔,选择了就意味着奉献智慧和思想。选择了就意味着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而设计,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而奠基;选择了就意味着发展孩子,成就自己。明确标准,清楚努力和

7、引领的方向明确标准,清楚努力和引领的方向-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关键词语:骨干教师践行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弘扬的职业精神就是骨干教师引领方向和引领作用的所在。我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在网络上检索有有关骨干教师的标准。下面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制定的骨干教师的标准。综合上述三个案例骨干教师的标准大体上考察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师德,提倡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二是学识和专业,要求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到达精一门,通两门,晓三门,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够,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

8、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三是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水平4的高低,成为衡量骨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我所有知道的名师中,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语文教师窦桂梅老师提出“三个超越”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在人民教育上连续刊载,她提出:超越文本,做教材使用的创造者;超越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超越自我,做课程改革试验的引领者。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它有实践语文教学的主题单元式教学,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觉。四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

9、中行动;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五是注重积累和学习,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或者名人。 第一、课堂教学引领第一、课堂教学引领案例:1979 年 6 月,中国曾经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1、学生无论品德优

10、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国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5逛街一样,在教师里摇来晃去。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

11、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 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手,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样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

12、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言,再用二十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二十八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 4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 197 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上述案例尽管表面看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里面确深刻地反映出课程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以复制型、服从型和考试型为主的,而美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以创新型、独立型和实践型为主的。正因为我们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缺陷,才有了这次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课程改革。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这六年来的课程改革试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狂热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新的呈现在教师面前,比如校本教研,动态生成,互动生成、校本课程等,教师的课堂教学6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热烈-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课程改革就是要抛弃原有教学的一切;第二阶段就是沉寂思考阶段,记得在 2005 年期间四川大学和南京大学两位院士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课程改革走向何处的报告,并且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思维体操”在走样的文章,教育部也在当年停止了四个试验区的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至此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沉寂的阶段,被一些学者和专家吹捧的理论开始在实践中得到了矫正,比如:课改之初专

14、家和学者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进而就有了一味地合作,一味地自主,一味地探究错误认识,其实在经过实践教师们发现,合作学习也好,自主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这些学习方式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力的自我积累,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一味地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不仅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不仅不能走入孩子心灵的,而是不人道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冷静反思阶段,经过了狂热和沉寂后,人们开始考虑课程改革还要坚持下去,课程改革的方向没有错,课程改革要走继承、借鉴、创新之路,课程改革应该提倡有效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

15、上,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高效地接受学习,也是必要,不能够将自主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自己学校,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等-。那么现在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留下精彩的华章,留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而奠基呢?“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专家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课程改革正是呼唤这样的课堂。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建构这样的课堂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建构这样的课堂从形似建构这样的课堂。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造传统的课堂,我们提7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让课堂互动起来

16、,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我们开展了“一用,二引、三申报” 与课改亲密接触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通过观摩课例,研讨交流、亲自实践等形式,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人性张扬,场面热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方式的主角,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成了教学的新宠,你真好、你真棒、你想说什么等教学用语让孩子找到了“自信。 ”而当我们正在为自己的课改成果高兴的时候,一些学者专家和一些一线教师对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质疑,正如前面提到的两位院士以提案的方式反映他们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看法,反思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研制中,缺乏对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 “西方化”倾向严重,缺乏中国本土的内化,课程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教材城市化倾向严重,很多内容脱离农村学生实际。难道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问题吗? 其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就是以说代练,以动代思,以整合代学科,以形式代本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力普遍下降,学习的意志品质有所下滑。为此我们从神似中建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