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6937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者简介2、课文赏析3、教学实录4、致橡树教案集锦舒婷简介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 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 业即“插队落户” 。1969 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 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 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 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 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 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 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 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 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 选 ,1986 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致橡树赏

2、析致橡树是舒婷的名篇,写于 1977 年 3 月。1979 年 4 月在诗刊发表后,便以其鲜 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被多种 诗歌选本选入,并成为朗诵会的保留篇目。 致橡树的发表,使诗人舒婷的名字不胫而走。 著名作家张锲曾在真诚的给予 丰厚的回报致舒婷一文中生动地描述了这首诗在 青年中的影响: 去年夏季,一个闷热的夜晚。内子邀请了十几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我 家作客。他们都是她的学生。眼看就要各自东西了,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他们唱了一支 又一支歌,表演了一个又一个节目。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只有一位最年轻的姑娘,静静 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响。她长得

3、清秀,很瘦弱,两只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 着大家,像是有许多话想说,又不知说什么是好。终于有人发现了她,哄闹着要她出个节 目。她羞涩地缓缓站了起来,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说道:“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吧!”屋里顿 时安静了下来。她一字一句地朗诵, ,大家也一字一句地倾听。像是有阵阵清风徐来,把闷 热一扫而光。她朗诵完了,没有说笑,也没有掌声,甚至没有人挪动一下身子,大家都沉 浸在思索之中。过了好久,才又听到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愿我们都能记住这首诗, 记住这个夜晚;也愿我们每人都能像诗人说的那样对待爱情,对待生活!” 她朗诵的那首 诗,就是你的致橡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完全没有

4、想到,这首已经发表了十多年的诗,今天还 在一些年轻人中流传着。它使我更加真切地体味到一首好诗的魅力。 作家张锲的这段描述,非常真实地显示了舒婷的致橡树在不止一代的青年人中的 影响及其所内蕴的力量。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舒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又是什 么使致橡树有了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致橡树是怎样写出的呢?按舒婷自己的说法, 致橡树是同一位老诗人在鼓浪屿 散步时,由老诗人的一段话受到触发而引起创作冲动的:同去散步的老诗人说起他又坎坷 又丰富的一生,说他认识的女性那么多,却没有一个能使他全心膜拜。有性情极温柔叫天 下男人不觉愿充当骑士但头脑却简单到只差掰手指算情人总数的;有聪明努力,智

5、商又高事业心又强的女人往往早上忘了梳头,洗脸不洗脖子的;就算她又成绩斐然又外貌出众但 一张开口,男人就得抱头鼠窜,舌端之锋利言词之毒辣,足以使周围寸草不生。但是,从 女性的目光看去,又有哪一个男人十全十美?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 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夜不能寐,于是 有了致橡树 。 可见舒婷写致橡树首先是植根于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 人被封建的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的根深蒂 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妇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 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这种

6、心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仍然有强大的市场。笔者曾经听过一 个女孩子说过,她的最大愿望是当一位大使夫人。为什么这位女孩子就不想自己当个女大 使呢?还有在女人中流传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类的俗语,无 不表现了我国女性的自我发现、女性的人格独立,还是个远未能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写出了致橡树 。 但是光有一种情感的冲动,还不能说就有了一首诗,这里关键要找到意象,来作为自 己情感与思绪的载体。在致橡树中,这意象不只是一个,而是一组。橡树,是诗人最 先确立的意象,在题目致橡树中就已醒目地标出。显然,这里的橡树不再是简单地指 称一种植物,而

7、是作为男子汉的象征出现的。 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 , 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高大、伟岸的橡树后面,潜伏着新时代女性寻找男子汉的 情结。自舒婷的这首诗流传开以后,一部分年轻的知识女性中便常发出这样的询问:我的 橡树在哪里? 与橡树相对照而出现的则是木棉。木棉,又称英雄树,红花灼灼,挂满枝头。它的风韵, 令人想起女性的美丽与多情;它的挺拔,使之可与橡树比肩而毫无愧色。木棉,既是诗人 的自我写照,同时也是诗人憧憬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全诗便是以“木棉” 自述的口气展开的。 为了突出木棉的独立的人格与高洁的情操,诗人又拈出了“攀援的凌霄花”与“痴情 的鸟儿” ,作为生动而

8、不可缺少的陪衬。 “攀援的凌霄花”暗指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 其特点是依附。舒婷对凌霄花一直是鄙视的。她在一篇散文中写道:“陪一位老作家上厦 门万石岩植物园,弯道上几株花树嬉笑迎人,煞是纷繁可爱。老师告诉我此花名凌霄,别 看它高枝头摇曳,好生风光,却是攀援它树青云直上的。心中生厌,掉头不再多看一眼。 ”(多情诸君)在另一篇散文中,舒婷还描述了对枯萎的凌霄花的印象:“黯淡无光的丛 树上缠绕着死蛇般的老藤,却不知是何方山魅。是的,我仍记住多年前凌霄花在空中灿烂 如梦,有人因此将它比做女人的爱,我心里便为女人不值。 ”(硬骨凌霄)这种情绪,正 可与致橡树中对凌霄花的鄙视相印证。 “痴情的鸟儿” ,

9、虽然痴情,但是它们只能“为 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这是另一类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她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立 意志,而只是跟在男人后面“夫唱妇随” ,扮演应声虫的角色。 在诗的一开头,诗人便深情地唱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几行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诗人用“攀 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指称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

10、,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 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坚决的否定态度。紧接着,诗人又写道:“也不止 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 至日光。/甚至春雨。 ”请注意程度副词的变化,对前面提到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 的鸟儿” ,用的是“绝不” ,表示坚决的否定;对这里涉及的“泉源” 、 “险峰” 、 “日光” 、 “春雨”则用的是“不止” ,因为泉源、险峰等,尽管可以给情侣带来温暖、慰藉,尽管可 以衬托他的威仪,但如果仅止于此,女性还是处于陪衬地位,女性的人格独立仍未能充分 地显示出来。所以作者接下来斩钉截铁地说:“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身

11、旁的一 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诗人在这里发出了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 你是高大的橡树,我是挺拔的木棉,我们并排站立,却又独立支撑,也就是说,男女双方 各自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庸,而是首 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里集中展示了女性的自尊。舒婷说过:“无论在贫乏的 从前或是奢侈的现在,自尊仍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 ”(语言为舵)自尊是一种精神现 象,意味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完全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有无自尊心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 的精神差别。有自尊心的人追求精神目标,他的存在可以超出躯体而进入永恒,而没有自 尊心的人即使苟活下去,也将不

12、成其为人。这里流露的女性自尊感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 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同时也为诗人后边进一步展开描写的真正的爱情定下了基调。 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就是诗人所憧憬、所渴望、所理解、所歌颂的爱的内涵。两个情侣,互相尊重,心心 相印,息息相通,它们共同扎

13、根于大地,又各自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同甘苦,共患难, 共同抵御自然界与社会中的雨雪风霜,共同享受生活中的温暖与欢乐。对橡树,诗人尽情 地赞美了它的阳刚之气:“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对木棉,诗人 则酣畅地抒发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 勇的火炬。 ”这里尤可留心的是那“沉重的叹息” ,中国女性承受着历史的重负,妇女解放 的道路是漫长的,一声叹息中传达了中国女性的多少不幸、多少抗争!它们是两株独立支撑 的大树,但是它们的根在地下相缠,叶在空中相触,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 紧接着诗人对她所心仪的爱情发出了最强烈的礼赞:“这才是伟大的

14、爱情,坚贞就在这 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他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就是说,爱一个人,不 只是爱他的外貌与形体,更爱他的精神、理想与信念,而这种爱又是与对祖国、人民的爱, 对大地母亲的爱交融在一起的。睿智的思考迸射出灿烂的火花,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 的升华。总观全诗,诗人用鲜明而生动的形象,否定了依附式的爱情模式,张扬了女性的自尊自立 的人格精神,歌颂了既互相独立又互相扶持、既珍视自己又尊重对方的伟大而坚贞的爱情, 使其在浩如烟海的爱情诗世界中发出了独特的光彩。致橡树教学实录一、 谈话引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这三部曲怎么唱,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 福。 ”

15、你想收获幸福吗?那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砚、价值观和爱情观吧!今天我们学习的 致橡树 ,诗人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 师生谈舒婷: 师问:你了解舒婷吗?谈谈你了解的舒婷。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但基本上是教材 192 页注(1)的内容。 师再问:除了脚注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有的说是朦胧诗人,有的说其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 、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抽生朗诵全文,放录音梁祝 。其他同学边听音乐,边听朗读,边划出诗中具体的物 象,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领会这些具体事物与生活中的哪些人类似,它们有何特点。 师点评:王琼同学的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真棒!从

16、她的成功中,老师也看到了希望, 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积压在女性心头几千年的抑愤与不平,如决堤之江水, 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后半部分读得缠绵悱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 向往。 (大家掌声鼓励) 2、师问:诗人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生:“凌霄花” 、 “痴情的鸟儿” 、 “泉源” “、险峰” 、 “日光” 、 “春雨” (学生一边说,老师 一边肯定一边板书) 师:诗人对“凌霄花”是什么态度?“凌霄花”有什么特点? 生:“绝不学” ,鄙夷的态度。读的时候这三个字要重读;“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 完全依靠橡树。 师: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师:“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生: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师:“泉源”和“险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