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96924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姓名:任洪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护理学指导教师:赵庆华20090501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摘要目的:1 开发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2 调查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3 建立冠心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1 在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和冠心病循证医学行为学证据的基础上建立量表条目库,由专家小组评议后建立初量表;随即对1 0 名患者进行访谈并再次进行专家评议建立预测问卷;其后用预测问卷对2 0 9

2、例样本进行正式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等再次进行条目筛选确定最终量表;最后对最终量表进行全面心理测量学检测。2 应用前期实验建立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2 0 9 例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并与人口社会学资料、疾病相关情况等进行相关分析。3 用自我管理行为相关因素为基础,以自我效能为调节因子,建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以9 8 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为对象加以实施。并采用健康促进行为量表为调查工具,运用配对t 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基线和教育后6 个月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健康促进行为和疾病相关资料如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等数据的变化,以评估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有效

3、性。结果:1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各项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2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测信度( I C C = 0 9 1 0 ) 、内部一致性信度( C r o n b a c h SO t - - O 9 1 3 ) 、效标关联效度( r - - O 2 7 1 O 5 7 3 ) 、结构效度( 因子分析结果与预想结构吻合) 、反应度( t = 9 0 1l ,P O 0 5 ;内部一致性信度C r o n b a c h S0 【系数为0 6 5 1 - - - - 0 8 7 1 。见表1 1 。表1 1C S M S 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T a bI - It e s

4、 t - r e t e s t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C r o n b a c h sno fC S M S2 2 效度2 2 I 内容效度本研究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拟定条目池,并邀请了5 位心血管疾病临床医疗和健康教育专家、5 位心血管科资深护士,共举行2 次议题会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并通过1 0 名患者的访谈再次对问卷条目进行修改、调整,最后形成了预测问卷进行正式调查测试。冠心病自我管理( C o r o n a r ya r t e r yd i s e a s eS e l f - m a n a g e m e n tS c a l e ,C S M S

5、 ) 较全面地涵盖了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重要、易操作的自我管理行为。1 4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 2 2 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 M O 为o 8 5 7 ,B a r t l e t t 球形检验显示= 2 7 6 1 3 3 ,P 1 为准,正交旋转迭代6 次后采用主成分法在不限制因子个数的情况下提取出7 个公因子,同时,碎石图( 图1 ) 也显示在第7 个公因子处出现明显转折,根据相关理论决定提取7 个公因子,7个公因子与量表维度设想吻合良好。除了保持日常生活规律一条外,各条目皆只有1 个公因子;且因子负荷值在O 4 l8 O 8 9 0 。7 个公因子贡献率从6 7 5 1

6、 l1 2 0 1,累计解释6 7 6 2 5 的方差。公因子( 维度) 命名、各条目及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2 。S c r e eP I o tC o m p o n e n tNu m b e r图1 1C S M S 因子分析碎石图F i g1 - 1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s e r e ep l o to fC S M S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法考查C S M S 的结构效度。从表1 3 可以看出,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7 个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 P O 4 的值1 6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表1 - 3C S

7、 M S 维度间的S p e a r m a n 相关分析( n 一2 0 9 )T a b1 - 3t h eS p e a r m a n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b e t w e e nd o m a i n si nC S M S ( n 一2 0 9 )8 表示P 9 0 分和7 5 “ - 8 9 9 9 分分别仅有4 例( 1 9 ) 和2 4 例( 1 1 5 ) ,其余6 5 例( 3 1 1 ) 为5 5 “ - 7 4 9 9 分,说明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远未达到理想值,整体自我管理水平较差,这一结果与张红等【3 】对冠心病介

8、入治疗后患者的调查一致。其中,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行为较好,为( 7 5 0 0 - 哇:11 8 8 ) 分,可能在于日常生活管理健康教育知识较普及、较易被患者理解、易操作、花费少;疾病医学管理较差,为( 4 0 0 0 - a :2 4 1 7 ) 分,究其原因,除了与患者的理解、接受能力欠佳、设备和经济因素受限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医务人员指导、医学健康教育工作不系统;情绪管理得分尚可,为( 6 2 5 0 - 士3 6 5 0 )分,可能是由于我国冠心病患者更倾向于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因而对不良情绪尚能自我控制【4 1 。有研究证实,饮食、活动和情绪管理是患者最容易掌握的3种行为管理技能

9、f 5 】,此项调查也说明C H D 患者最易掌握的行为是日常生活管理,其次是情绪管理,而对于疾病医学管理技能掌握却极差。3 2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因素3 2 1 日常生活管理是指保持、改变和树立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改变不良行为如戒烟、限酒、限盐、限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保持生活规律等【创。研究证明,生活方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提高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从表4 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管理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工作状况,非在职患者( 主要是退休) 的日常生活管理行为显著强于在职人员,这与刘娟等【7 】研究结果相

10、同。可能是尚在工作的患者自由支配时间少、躯体疲劳和精神压力以及工作环境的条件限制( 如食堂就餐) 等原因直接阻碍了他们从事日常生活管理的积极性和可能性。由此提示对在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从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着手,协助其制定工作环境下的行为应对策略;同时努力促成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以动员单位、社会的力量,2 6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全民一级预防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如单位食堂制定营养食谱、推进心脏康复计划、完善体育设施等。3 2 2 疾病医学管理是指获得、理解和运用医疗信息和服务来取得与疾病共存状态下的最佳健康状况,包括药物和特殊饮食等治疗依从性、定期复查、预防接种、

11、对病情自我监测、发病后及时就诊、咨询等。由于患者的理解、接受能力参差不齐,C H D 二级预防( 尤其是依从性方面) 与治疗指南的差距仍较大【引,因此我们认为,疾病医学管理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的难点。本研究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是否伴随高血压、冠心病分型、冠心病病程。文化程度与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呈正相关: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对疾病知识的理解能力越强,同时也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能主动地从事自我管理行为。提示我们在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忽视患者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特别应加强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这类弱势人群的关注;借鉴他国经验,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患者的阅读能力分级测评系统,以分级

12、制作各类健康教育材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伴随高血压的患者的疾病医学管理行为优于无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可能因为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高于冠心病,所接受的相关信息也较多,因而促进了其自我管理行为。提示我们在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各种疾病间的相互关系和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共性,全面促进患者健康。冠心病分型与疾病医学管理相关:本研究表明,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低,越倾向于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D r a c u p 掣9 】研究显示,对于症状的识别、利用合理资源自我救助等疾病医学管理对于减少院前延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起着显著性作用。这一结果说明疾病医学管理的重要性,提示我们在实施健康

13、教育时应教会患者对心绞痛症状进行自我监测,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先兆症状以及合理利用急救资源( 如加强家属教育、随身携带急救卡片和药物等) 。冠心病病程与疾病医学管理正相关:说明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的疾病医学管理行为逐渐增强,原因可能在于“久病成良医”,同时也印证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J a m e s 指出,个体的行为转变分为5 个阶段,即没有准备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1 0 】。因此,我们的责任在于将识别和评估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与行为阶段相结合,找准干预时机和选择适当的干预策略,促进患者的行为转变。2 7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 2 3 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在

14、处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超过自身资源的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情绪和认知上的努力。由于情绪对于疾病预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情绪管理是自我管理的重点。本研究表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疾病认知程度和经济状况。疾病认知程度与情绪管理正相关:疾病认知度能促进人们正确、积极理解疾病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行为对于健康的影响【2 】,因而认知是行为改变的前提【l I 】,认知程度高的患者更能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经济状况与情绪管理正相关:经济状况越好,情绪管理行为越强。有研究表明【1 2 l ,有医疗保险的冠心病患者在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医嘱遵从性及临床预后方面均优于非医疗保险患者。说明经济因素是制约冠心病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

15、情绪应对的重要因素,要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结局,不仅应着眼于个体的健康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全社会健康促进政策的干预,扩大二级预防的受益面。由于自我效能、疾病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反复证实【3 1 3 】,因此本研究未将其纳入分析。鉴于C H D 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和社会、经济因素、疾病状况等因素的相关性,如何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C H D 二级预防的成本一效益和成本一效果比,还值得进一步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l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 0 0 7 ,3 5 ( 5 ) :

16、3 9 0 4 0 9【2 】S p e r t u sJ A ,W i n d e rJ A ,D e w h u r s tT A ,e ta 1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S e a t t l eA n g i n a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n e wf u n c t i o n a ls t a t u sm e a s u r ef o rc o r o n a r ya r t e r yd i s e a s e J JA mC o i lC a r d i o l1 9 9 5 ;2 5 :3 3 3 - 4 1【3 】张红,赵庆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 0 0 8 ,1 7 ( 5 ) :4 1 0 4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