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68798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100 以内数的认识的单元计划一、100 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认识,98的学生掌握的好并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版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分寸 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 100 以内的数。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 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用兵 100 以内 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

2、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 7 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会数 100 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数的顺序。2、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及它们的大小比较。3、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 节第二单元位置单元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

3、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

4、“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 2 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各一课时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P27-P32 页一、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间。二、单元习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

5、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能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3、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4、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三、单元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五、单元教学课时:5 课时第四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 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

6、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

7、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 100 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4.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四、单

8、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 课时 6整理和复习2 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很贴近生活,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购

9、物情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二、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加、减法计算。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四、单元评价要点能辨认人民币;能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五、各小节教学目标及

10、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6 节第六单元认识钟表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 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

11、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二、过程性目标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

12、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单元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七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计划一、本单元知识框架1、进位加法2、退位减法3、整理与复习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 100 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的计

13、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进 位加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学习比较枯燥,两位数 减一位数退位减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 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三,脱离 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用数学”方面,应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 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 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 能力的培养。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

14、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进一步练习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熟练。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总是解决 数学 4、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总是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总是的大至过程和结果。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口算 100 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学生会口算 100 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学生能够运用

15、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20 以内的进位加、 退位减。 2、10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和用数学1、 多位数加、减法。 2、 乘、除法。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16 节 第八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按单一标准分类计数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两大块,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呈现分类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在前面教学“认数”及“认识图形”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

16、整理分类的结果,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经验和兴趣。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计数方法,为后面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结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良好思维习惯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到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渗透统计思想。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不同,渗透统计思想。 四、单元课时安排:四、单元课时安排:共约 3 课时 单一标准分类计数约 1 课时 不同标准分类统计约 1 课时 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这一单元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分成两个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