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的栽培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6856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楼的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楼的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楼的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楼的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楼的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楼的栽培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楼的栽培技术一、生长习性一、生长习性重楼喜欢生活在海拔 5003000 米左右,气候湿润,雨量适当的林下蔽荫处。一般种 子萌发,根生长发育和顶芽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820,出苗为 20,地上部植株生长 为 1620,地下部根茎生长为 1418。重楼生长要求蔽荫的环境,光照较强会使 叶片枯萎。一般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要求遮荫较好,而成熟前二年要适当减少遮荫增加光 照,有利于次生代谢物和干物质的积累。土壤含水量过低,易造成茎叶失水,根系干枯而 死,而过高则易发生病虫害,根茎腐烂。重楼宜生长在透水性好的微酸性腐殖土或红壤土 中,粘重,易积水和板结的土壤不宜种植。二、种植方法二、种植方法选地整地选择

2、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土质为富含腐殖质的腐 殖土或酸性红壤土,作为重楼种植基地。重楼为多年生浅根作物,生长缓慢,根系少但较 长,一般移栽第一年要将地深翻,有利于根系生长。在冬季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 翻耕 25 厘米左右,翻耕时将土块打碎并捡去石块,杂草。翻晒一两天后每公顷施入 3035 吨腐熟的农家肥作积肥,平整作畦。畦面宽 120 厘米,沟宽 30 厘米,沟深 25 厘米,沟泥 待下种后打碎铺在畦面上,沟要畅通,利于排水。 育苗育苗种子繁殖:种子繁殖:苗床:种子苗床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为富含有机质,蔽荫较好(透光 率 20%)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则要搭

3、34 层遮荫网。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翻耕 15 厘米左右,翻耕时将土块碾碎,并捡去石块和杂草,平整作畦。畦面宽 120 厘米,沟宽 30 厘米,沟深 25 厘米,沟要畅通,利于排水。选种和种子处理:选饱满,成熟,无病害,霉变和损伤的千粒重为 4070 克的重楼 种子,将其与干净的细砂以 21 混合,搓擦除去外种皮,洗净,并用 500 倍的多菌灵浸 种 1 小时,埋入湿砂中,20处理 4 个月后,等重楼种子生根后播种,在此期间要注意保 湿。播种育苗:处理过的种子可进行点播和条播,也可进行散播。播入腐殖土和细砂 (21)中,种子上要覆盖 1.52 厘米薄土层,再盖一层细碎草以保水分,这样既利

4、于小苗2出土,又利于子叶脱壳保证出苗率。在此期间要保持苗床湿润,荫蔽的环境;避免土壤的 板结,干燥和过度日照。一般 34 个月出苗。切割繁殖:切割繁殖:在冬季,将无病害,形态正常的重楼地下茎按两个节(约 2 厘米)切割,不能过短否则 出苗过细或不出苗,伤口用草木灰处理。带顶芽的切块可直接到大田栽种。不带顶芽的切 块按株行距为 77 厘米栽种,种植后覆盖碎草或腐殖土保湿(土壤湿度为 65%),并保持荫 蔽环境。移栽种子苗在出苗 3 年后移栽,株行距为 1520 厘米。带顶芽的切块按株行距为 1520 厘米栽种,不带顶芽的切块,在第二年冬天不定芽已经形成时挖出,按株行距为 2030 厘米栽种。移栽

5、后覆盖碎草或腐殖土保湿,保持荫蔽环境。移栽时间宜在冬季,地 上茎倒苗后,根茎休眠时,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护顶芽和须根不受损伤。三、田间管理三、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由于重楼根系较浅,而且在秋冬季萌发新根,在中耕时必须注意,在 910 月前后地下茎生长初期,用小锄头轻轻中耕,不能过深,以免伤害地下茎。中耕除草时要 结合培土,并结合施用冬肥。立春前后苗逐渐长出,发现有杂草应及时进行人工拔除,除 草要注意不能伤及幼苗和地下根茎,以免影响重楼生长。排水灌水排水灌水田块四周应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排水沟深度应在 35 厘米以上,基本达到雨停水 干。滇重楼生长忌积水,土壤含水量不宜过大。在地上茎出苗前不宜浇水,否则

6、易烂根。 而出苗后则不能缺水,因此,在雨季来临之前,要及时浇水。而雨季来临之时,要注意排 水。施肥施肥基肥:每公顷施入 3035 吨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冬肥:一般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进行,首先在表土轻轻中耕一次后,选晴天,每 公顷施复合肥 150250 千克。然后在上面覆盖厩肥 30 吨,再在上面覆盖一些细泥土。春肥:在苗出齐后施腐熟的农家肥 12 次,每次 1520 吨,其后用叶面肥喷施 2 次, 立春前后,幼苗穿出表土,苗高 3 厘米左右时,要及时追肥。3摘顶:在营养生长结束之时,对不留种的植株摘除子房,但要保留萼片(可进行光合 作用)。重楼又叫独角莲、七叶一枝花、重楼一枝箭等

7、,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为“云南白药”、“宫血宁”等国家保护中药的主要成分之一,药用部位 为重楼干燥块茎。重楼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凉肝定惊等功效。重楼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为 5 6 年,因此,药用重 楼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部分为人工引种栽培,由于过渡采挖,野生资源储量 进一步缩减,价格连年攀升。1 1 生长习性生长习性重楼种子具有二次发育的特征,自然萌发要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出苗。 采用 2 次低温法处理种子,则可以缩短 1 年的时间。重楼喜欢生长在海拔 2 000 3 000 m 的林下荫蔽处,最适海拔 2 300 2 700 m,气候凉爽,雨量适 当的

8、地方。适宜选择透水性好的微酸性腐殖土或红壤土中种植,黏重、易积水 和板结的土壤不宜种植。2 2 选地选地 整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土质为富含腐殖质的腐殖土或酸性 红壤土。在冬季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 25 cm 左右,翻耕时将土块打碎并 捡去石块、杂草。翻晒 1 2 d 后每 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 2 000 2 500 kg,平整做厢,厢面宽 1.2 m,沟宽 30 cm,沟深 25 cm,沟要畅通,便于排水。3 3 育苗育苗3.1 种子繁殖3.1.1 苗床准备。苗床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地 块,翻耕 15 cm,平整做厢,厢宽 1.2 m,沟宽 30

9、cm,沟深 25 cm。3.1.2 选种和种子处理。选饱满、成熟、无病害、霉变和损伤的重楼 种子,种子不能晒干或风干。将种子与干净的细沙以 21 混合,搓擦除去外种 皮,洗净,并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种 1 h,埋入湿沙中,5 10 处理 2 个月,然后放入 18 20 处理 3 个月,再放入 5 10 处理 1.5 个月,再置于 20 22 处理 1.5 个月后播种,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湿。3.1.3 播种育苗。处理后的种子可进行播种,播后覆土 1.5 2 cm,再盖一层松毛以保水分,苗床上面搭遮阳网遮荫,在此期间要保持苗床湿 润,荫蔽的环境。3.2 切割繁殖。在冬季,将无病虫害的重楼

10、地下茎按两个节(约 2 cm)切4割,伤口用草木灰处理。带顶芽的切块可直接到大田栽种。不带顶芽的切块按 株行距 10 cm 10 cm 栽种,种植后覆盖松毛,并搭遮阴网遮阴。4 4 移栽移栽种子苗在出苗 2 年后即可移栽,株行距 15 cm 20 cm。带顶芽的切 块按株行距 15 cm 20 cm 栽种。不带顶芽的切块,在第 2 年冬天不定芽已经 形成之时挖出,按株行距 20 cm 25 cm 栽种。移栽后覆盖松毛,然后搭遮阳 网遮荫。移栽时间宜在冬季,地上茎倒苗后,根茎休眠时,移栽过程中注意保 护顶芽和须根不受损伤。5 5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5.1 中耕除草。在 9 10 月前后地下茎生长初

11、期,用小锄轻轻中耕, 不能过深,以免伤害地下茎。立春前后苗逐渐长出,发现杂草应及时人工拔除。5.2 排灌水。田块四周应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重楼出苗后遇干旱 应及时浇水,下雨后要注意排水。在地上茎出苗前不宜浇水,否则易烂根。5.3 施肥。每年要求施肥 2 次,即冬肥和春肥。5.3.1 冬肥。一般在 11 月下旬 12 月上旬进行,首先将表土轻轻 中耕一次,选晴天,每 667 m2施复合肥 15 20 kg。5.3.2 春肥。在苗出齐后每 667 m2施腐熟农家肥 1 000 1 500 kg;苗高 3 cm 左右时,每 667 m2追施复合肥 20 kg。5.4 摘顶。在营养生长结束时,对不留

12、种的植株摘除子房,但要保留 萼片,以保证有机物质向根茎转移。6 6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6.1 根腐病。主要为害地下茎,造成地下茎腐烂,发病初期用 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00 倍生石灰水浇灌。6.2 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蒴果以及地下茎, 造成地下茎糜烂。防治方法:及时排水、松土。发病初期,可用 200 倍波尔多 液喷雾防治。6.3 地老虎、蛴螬。为害根部,可用 90%晶体敌百虫每 667 m2 180 200 g,拌炒香的米糠 8 10 kg,撒于田间进行诱杀。7 7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7.1 采收。在 11 月份当重楼倒苗后采收。采收前先清除杂草及枯枝 残叶,然后从浅至深,不要漏挖。采收的重楼不宜放置在太阳下暴晒,应及时 运到室内摊开,不宜堆积过高,以免发热。分级过筛除去须根,并拣去泥块、 石块、杂草,洗净后滤干。57.2 加工。可直接晒干或阴干,如遇雨天,也可在 50 60 的 烘房内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