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6641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什么是转基因农作物?顾名思义,转基因农作物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它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这种农作物也叫基因改性农作物或基因重组农作物。目前,世界种植的主要转基因农作物有 4 种:即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这 4 种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 1998 年占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 99,占该 4 种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约 16。其它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烟草、番木瓜、土豆、西红柿、亚麻、向日葵、香蕉和瓜菜类。未来

2、 35年内将要正式投入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有甜菜、水稻、甜椒、草莓等。 从性能上区别,现有的转基因农作物可分为 4 个种类:一是 Bt 农作物,可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量;该种农作物可产生一种对某些害虫有毒性的蛋白,这种蛋白存在于常见的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二是抗除草剂农作物;三是抗病毒农作物;四是营养增强型农作物;其特定营养组份和维生素含量更高。转基因农作物是一把双刃剑。世界人口已达 61 亿,其中有 28 亿人口每天人均生活费用不足 2 美元,而其中最贫穷的有 13 亿人每天人均生活费用低于 1 美元。贫穷与饥饿往往相伴而生,在历史上这曾经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当代世界考

3、虑粮食问题时总是把土地与食物一起综合分析。理论上地球可以供养比现在多得多的人口,但是优良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及良好的耕作条件在时空上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更不相称。这个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土地退化及气候变化引起的频繁自然灾害而更趋严重。虽然土地退化是全球性问题,但是在食品生产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甚至维持基本生存的地方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广大的贫困地区,农业产出率低以及人口增长率高的矛盾造成了生存与生活压力,迫使农民砍伐森林和开垦贫瘠的边缘土地作为农田,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退化。这些都加剧农村贫困状况,并造成恶性循环。世界粮农组织根据土地状况对全球按地区的粮食供应情况进行

4、预测时指出,未来的粮食问题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和南亚。到 2010 年这些地区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口预计将占全球人口的 11%。预计粮食供应断区的国家同时也面临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率下降、高外债又无力进口粮食等问题。因此,由于这环境的种种问题,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将会是解决 21 世纪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造成压力的有效手段或重要途径。转基因技术不仅可望提高粮食或作物的产量,还可提高农作物品质。例如,全球每年由于维生素 A 缺乏症而导致 50 万人失明,100 万儿童死亡,这类事件多数是发生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有关国家。瑞士家 Ingo Pe

5、trykus 领导的研究组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称为“金稻”的水稻,它是一种具有高含量维生素 A 原物质的水稻,有可能解决维生素 A 缺乏症这个世界性大难题。转基因技术还可能大大缩短作物生长期或是使农作物高产。例如,西班牙科学家 Pena 等从拟南芥菜中提取一种基因插入柑橘书,使原来要 56 年才成熟的柑橘树,在一年内开花结果。2001 年 7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第12 期2001 年人类发展报告1对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及有利于人类作出了充分肯定。该报告还指出,尽管充满争议,但转基因技术仍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突破性技术。该报告认为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生态环境和健康方面的风险,但只要做

6、到政策妥当、法规适宜、监管严格、评估科学、信息透明、公众参与、事先知情,是完全有希望使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但转基因也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2。例如,在喷洒除草剂的情况下,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作物本身或其与野生杂草的携带转基因的杂交种就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籽,而不具除草剂抗性的杂草就不能生存,这就说明在有除草剂存在的条件下,转基因作物相对于不抗除草剂的杂草来说具有一定选择优势,或说适合度较高。但在不喷洒除草剂的情况下,农田的杂草可能就会生长比较茂盛,产出更多的种子,而抗除草剂的作物和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杂交种可能由于转基因的存在而带来一种遗传负担,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和正常结籽,就是说,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在

7、不存在除草剂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植物的适合度,也就是说转基因具有一定的适合度代价。如果转基因不存在适合度代价,该转基因将可能能够在野生种群中得到保存并进一步产生扩散以致产生扩散以致产生较严重的生态学和生物进化上的后果,如果外源基因存在适合度代价,将会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逐渐丢失,不会在自然界中留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基因污染是指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通过某种途径并整合到其他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其他生物尤其是植物的种子或产品中混杂有转基因成分,造成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作物或非转基因作物间的基因流,最近的几个事件表明,作物间的基因流已经将转基因带入其他非转基因植物,并且这样的

8、基因流可能会产生一些环境、经济、或社会影响,例如:1、在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事件中,三个抗不同除草剂品种的油菜间的杂交生了抗多种除草剂的自播植物,虽然其他除草剂如 2,4-D 等能够控制这些“新杂草” ,但能够选择余地减少了,而且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被转基因植物无意授粉产生的种子有可能成为转基因向其他品种或野生近缘种转移的“遗传桥梁” 。外源基因进入并整合到其他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其他生物尤其是植物种子混杂该外源基因成分,会造成自然界物种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中国是许多农作物的起源中心,如大豆和油菜等,因此更应该注意避免基因流与基因污染的产生,保护宝贵的作物遗传资源。由于生物技术具有政府两方面的双

9、重特性,其负效应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难预测性。但是,一旦这些人为改造的生物活体逃逸或因疏忽而进入环境,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 ,祸福相依、好坏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恰当。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对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有巨大作用。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轻工等部门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有取代一些行业原有技术和工艺的趋势,生物技术产业可能成为 21 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转基因植物

10、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转基因植物在生态方面的潜在风险是广泛而深远的。表观上主要的问题是“杂草化” ,其表现有两方面:一是转基因植物本身可能带来的“杂草化”潜在风险,包括转基因作物逸生成杂草和自生苗对下茬作物的危害;二是转基因植物可能通过基因流或“基因飘移”对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导致杂草丛生,增大除草难度,从而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的深层潜在危害风险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危及生物安全,主要表现有: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移造成“基因污染”危及物种与遗传资质资源的安全;转基因植株自身演变为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漂移”可能通过异交或杂交引起“基因堆积”而出现“超级杂草” ;抗虫转基因作

11、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带来的潜在风险;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诸多方面的潜在危害与风险等。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如下:一、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由于转基因作物出现,科学家向作物中转入了耐盐碱、耐高温、耐高湿、抗病虫害的基因,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就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物种减少、退化乃至灭绝,使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果与功能遭受破坏;二、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转基因生物将增加目标害虫的抵抗性,刺激害虫进化,这就加大了害虫控制的难度。专家警告说,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 ,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对

12、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危害。这是因为,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那些有益生物被消灭了。三、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四、转基因导致“超级杂草” 。但抗除草剂作物出现后,其目的是要消灭杂草,这样杂草就与人类发明的这一技术强烈抗争。据报道,美国农民过度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导致近几年抗除草剂杂草迅速滋生。为对付这些超级杂草,农民被迫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或者干脆用手拔除杂草,回到了以前的劳动密集型耕作种方式。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在除草剂、大农药、大化肥基础上,按照人的主管愿望采取的农业“偷懒”技

13、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雪上加霜” 。迄今为止,已有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奥地利、瑞典、比利时、芬兰、德国等国科学家,证明转基因视频对实验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潜在不利影响。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对生态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第一、转基因作物作为“新物种”侵占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自然界里从来没有过转基因生物,这是按照人的意志合成的“怪物” 。他们因其体内有特殊基因,更具竞争性和入侵性。植入抗虫基因的作物,比一般的作物更能抵抗病虫害袭击。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品种丧失。第二、转基因作物产生基因环境污染。转基因植物通过花

14、粉进行基因转移,导致非转基因植物受到污染。在加拿大,被用作实验的油菜,开始只具抗草甘膦、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这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基因交流” 。既然人类轻而易举地将基因转入了目标作物,那么,这些基因会不会轻易地逃逸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三、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2002 年,英国科学家进行了转基因食品 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有 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 DNA 的残留物。

15、然而,尽管如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转基因作物的生态效应转基因作物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中原有生物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从而给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生物多样性公约特别提到生物安全问题,中国于 1992 年 6 月 11 日签署了该公约,1993 年 12 月 29 日,公约对中国生效。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制订一项议定书,即卡塔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其中有大量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条款,如议定书的第 2 条第 2 款明确规定:各缔约方应确保在从事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研制、处理、运输、使用、转移和释放时,防止或减少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风险,同时亦应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参考文献:1魏伟 钱迎倩转基因生物安全吗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12曾北危 转基因生物安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