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6605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让教学回归教育的本源时至今日,在中心小学负责教学管理三个学年有余,其间阅读了不少的教育杂志,书籍,听了近 200 节课,翻阅了新课程标准,涉及所有学科。在阅读与听课过程中,几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也慢慢地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一、关于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本源是什么,肯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认为,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特别是为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为了生存。为了生存的教育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最基本、最为原始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也不用专门的场地、专门的教材、专门的设备以及专门的专业人员。如狮子等食肉猛兽,为了生存,成年狮子会教幼狮如何捕猎食物;斑马等被捕猎对象

2、,也会教育它们的幼子如何逃生等等,都是最基本、最原始的为了生存的教育。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人除了生存以外,还有更高的其他的需求,如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因此,这就决定作为人的教育必须要高于其他动物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的本源是为了我们学生的将来发展服务。二、关于和谐有效教学理念。和谐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如果要落实仍存在很多困难,在此,我主要想说三点个人理解:1、和谐有效既是教学过程,也是教学结果。有人说和谐是前提或途径,有效是结果。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也是不全面的。和谐有效既是对教学过程的追求,也是

3、对教学目标的追求。也就是说,要求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之间是和谐的、有效的,即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从而达到通过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智力与体力等诸方面得到和谐有效的发展。2、和谐有效教学理念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师观念的转变,把促进学生和谐有效的发展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对和谐有效教学理念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而这些,得靠我们的学习、实践与思考。3、和谐有效教学有四个基本的特征,即目标明确、设计合理、授课清晰、气氛融洽。而这四个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目标问题。所谓明确,我认为,它要求我们设

4、计的教学目标必须是简明的、而且是正确有效的。简明好办,那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或者是说你要给学生什么,如果要具体一点,那就是要让多少的学生达到什么程度、掌握什么等;而正确有效就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这主要是对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的理解的局限性以及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分歧上。其实,三维目标是立体的,而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的,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它们孤立开来看,就很容易掉进谁重、谁轻,谁先、谁后的争议中。但无论怎样,我觉得把是否符合课程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作为检验我们的教学目标正确有效标准应该是不会错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5、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人文性寄寓工具性中,离开工具来谈人文性,那是架空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语文课程学习应该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读懂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与学习必不可缺的工具。数学课程突出特点是体现在它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其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因此,教学中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课程与语文课程有相同之处,同属于语言,也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它的教学目标在设置上与语文课程也是相似的,致力于学生听、说、读

6、、写能力的培养,其核心也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教科书主要不是传播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的可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

7、等有机融合,培养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课程与学习的空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际和文化传承的价值。因此,教学中要把提高学会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因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

8、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会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的价值,这也是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此,美术学习在重视技能、技巧学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上来。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等,涵养人文精神。体育课程是一门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具有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在教学中,在重视体育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更要重视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课程是培

9、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身边事物规律与联系的科学精神与兴趣以及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启蒙课程。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重视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现在乃至将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好帮手。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趋于平静,我们也从新课程改革初期的焦虑期、彷徨期走向了平静期。在这平静期中,更需要我们有一种新的眼光、新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将整个教育融入自己的心中,而不是蜷缩在教育的某个角落孤芳自赏或是对某个专家某句口号、某种理念神仙般的崇拜。这种新的眼光、新的高度就以“整体联系,亦此亦彼”的哲学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以“二元对立”方法来看待问题。让我的教学尽快回归教育的本源吧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