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6404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 全面繁荣文化事业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扎实做好社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培育团结进步互助友爱的社会新风尚。坚持城乡文明统筹发展,努力把三个县城创建成文明县城。充分挖掘和利用合肥的文化历史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文化,以传统

2、特色文化增强城市魅力,以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积极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增强全市人民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城市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着力构建 “一刻钟文化圈” ; 在农村进一步加强 “农家书屋” 、“文化大院”和数字电影放映点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提升改造传统媒体,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

3、播电影电视,培育合肥文化品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组织各类文化服务和重大文化活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提升合肥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科学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增加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促进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精心培育和积极引进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发展体育产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体育消费,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各种体育事业。大

4、力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彩票销售、无形资产、运动用品、体育人才等市场。加强体育法制建设,规范体育市场。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围绕创新宏观管理体制、搞活微观运行机制,着力在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上下功夫, 以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契机,重点抓好报业传媒集团、文广集团等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的塑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的,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激发文博图、广播电视台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在活力。 完善政策服

5、务体系。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结合合肥实际,制定更加优惠的配套措施。设立全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全市文化投融资平台,降底门槛,放宽领域促进文化市场主体和投入主体多元化,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以资本或资源为纽带,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板块,实行行业聚集和产业集中。充分发挥合肥科教优势,推动产学研机构合作,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文化产业,建设合肥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实现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重点培育数字动漫等创意文化产业,鼓励数字动漫企业开展多形式、 多主题的合作与联合, 壮大我市动漫产品开发、推广、渗透和辐射的整体实力。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文化产业项目, 提升我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600 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