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6355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 精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3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的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二、教学方法:分层探究法三、教学程序:导练矫结教程:导语:高考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眼”的理解、形象的赏析、意境的领悟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其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方法提示一:抓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

2、法。所谓“诗眼”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是情感的脉络。因此,抓住诗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题,把握了诗歌的灵魂。典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一)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3坐看牵牛织女星。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及答案:“冷”和“凉”用得最好。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景,很好地衬托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二)雪晴晚望贾岛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闻

3、打暮天钟”是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及答案:是全诗的诗眼。因为,这句用在篇末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是望景。 “闻打暮天钟”写一声清脆的钟声,由视觉转到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似乎隐隐吐露出诗人“归卧故山”的思想。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3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寄寓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

4、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意境。阅读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典题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歌,然后按要求答题。(一)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1)诗人用近乎绘画的手法,抓住了几个典型的画面,这些画面的特点是。解析: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答案:色彩鲜丽、情调清和。(2)通过这幅图画,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解析:夏日午时,烈日当空,树阴匝地;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亭台楼阁由于微风的拂动也随之晃动,

5、让人感觉到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使人精神为之一爽;至于晴空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3阳下,绿树浓阴间那悠长的蝉声,只有留待大家去玩味了。透过这幅清幽美丽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充满情趣的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答案:这是一幅描写夏日风光的图画,通过这幅图画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热爱山林的情趣,以及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二十三年:指刘禹锡

6、于永贞元年被贬出京,到宝历二年回京这段时间。(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的情感主旨所在,诗句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表达了诗人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2)第三联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但已赋予新的哲理,你认为今天它主要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3逆转的规律。方法提示三:赏技巧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风格流派、意境创造等。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为:烘托

7、、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修辞方式为: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风格流派有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平和冲淡、委婉含蓄、清新质朴、简洁明快、豪放、婉约等。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体会诗人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以及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典题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歌,然后按要求答题。(一)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解析: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

8、呢?这句词点示了全词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3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答案: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二)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阁,苦竹丛深日向西。注: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

9、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因此诗,诗人被冠以“郑鹧鸪”的称号。简要分析诗人写鹧鸪有什么高妙之处。解析及答案:全诗紧扣鹧鸪来写,不但写出了鹧鸪的形状、习性,而且将鹧鸪的叫声与帝舜二妃及屈原的悲愁故事相结合、与游子佳人的伤感情事相结合,放到一个荒江野庙、雨昏花落的环境中来描写,自然形成了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在这里,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3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

10、就深刻地传达了鹧鸪这一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独特的悲剧意蕴,感人至深。(三)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港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有人评这首诗写菊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答案:这是一首咏菊诗。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花,开篇写菊花的貌不惊人(“比蓬蒿” 、 “近鬓毛” ),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点出咏菊的主旨。(四)碧瓦范成大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注】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曾作为南宋使者被派往金国。在金主面前“词气慷慨” , “全节而归” ,为朝野称道。简答:这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

11、?为什么以“碧瓦”为题?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及答案: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但又不全是。诗以碧瓦为题而不是以暮春即景为题,暗示由碧瓦想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3到雕梁画栋的豪宅。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绣幕遮挡的碧瓦楼前,偏安江南的王侯显贵们醉生梦死,耽于享乐。末句“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人无计留春住,南宋王朝衰败的局面又是可以挽回的吗?诗人以景写情,含而不露,构思精巧。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比较鉴赏题的解答方法提示:如果题材相同或艺术技巧相同,那么关键在于找出思想情感不同的地方,或找出艺术风格不同的地方,反之即使思想情感相异或风格也

12、迥异,则可找出艺术技巧相同的地方。总之,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是基本方法。典题练习(一)比较鉴赏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中思喜春来春思胡祗適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3谁唤起,窗外晓莺啼。(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案:春思一句写黄莺是为了展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现了一种闲适、喜悦的心情。 (从热爱生

13、活、热爱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春怨一句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她对征戌亲人的思念之情。 (从“怨恨战争”方面答也可)(2) 春怨和秋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案:活泼生动,口语化。 (意思相同即可)(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红叶唐韩氏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1)韩氏诗运用了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与韩愈诗中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3“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

14、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请简要说明。答案(1):托物言情(寄情于物)委婉、含蓄乐景写哀(反衬)答案(2):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王维荊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王诗中的“湿衣”和张诗中的“沾衣”含义相同吗?请作简要说明。答案:王诗中的“湿衣”是幻觉、错觉,湿人衣的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3山中的翠色,作者抒发了那浓翠的山色给人带来的浸染、滋润、细雨湿衣似的凉意美感。张诗的“沾衣”却为实写,是说大山云深之处,即使天晴无雨,也会因为湿气沉沉而打湿游者的衣服,它展示了云深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农家望晴壅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