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95654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 C 1 0 2 7 -1 9 9 8前言尼罗罗非鱼原产非洲, 7 0 年代后期引进我国。 为了鉴定尼罗罗非鱼, 保护和保存尼罗罗非鱼优良的性状及种质, 防止苗种生产过程中混杂和退化, 并开展有效的种质监测, 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是“ 八五” 科技攻关成果, 并吸取了前人的有关资料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 C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水产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思发、 赵金良、 蔡完其、 周碧云、 吕国庆、 范兆廷、 徐忠法。

2、2 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尼罗罗非鱼s c 1 0 2 7 一 1 9 9 8N i l e t i l a p i a1 范 围本标准给出了尼罗罗非鱼( O r e o c h r o m i s n i l o t i c u s ) 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生长与繁殖、 遗传学特性以及 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尼罗罗非鱼的种质鉴定。2 名称与分类2 . 1 学名尼罗罗非鱼( O r e o c h r o m i s2 . 2 分类位置属妒形目( P e r c i f o r m e s ) ,n i l o t i c u s )丽鱼科( C i c h l i d a e

3、) , 罗非鱼属( O r e o c h r o m i s ) e3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3 . 1 外部形态特征3 . 1 . 1 外形体高, 侧扁。 头部平直或稍隆起。体被栉鳞。 侧线断折, 呈不连续的两行。尾鳍末端为钝圆形, 不分叉 。成鱼身体两侧有与体轴垂直的黑带9 条。 背鳍、 臀鳍及尾鳍上均有黑白相间的斑点, 在背、 臀鳍上呈 斜向排列 , 尾鳍上的斑点呈线条状垂直排列, 成鱼在 1 7 条以上。 性成熟雄鱼的尾鳍、 臀鳍及背鳍边缘呈。背鳍边缘黑色。幼鱼阶段背鳍有一个大而显著的斑点, 以后逐渐消失。尼罗罗非鱼的外部形态见图 t o图 1 尼罗罗非鱼外形2 可数性状 2 . 1 背鳍

4、鳍式: D X NX V u 1 0 -1 4 .色下1. 红3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 9 9 8 - 0 3 - 2 3 批准1 9 9 8 一 0 9 - 0 1实施w w w . b z f x w . c o mS C 1 0 2 7 一 1 9 9 831 . 2 . 2 臂鳍鳍式: A9 8 -1 1 . 3 . 1 . 2 . 3 上侧线鳞数: 1 3 -2 6 0 3 . 1 . 2 . 4 下侧线鳞数: 1 3 -2 0 . 3 . 1 . 2 . 5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 2 7 -3 1 03 . 1 . 2 . 6 下咽齿: 左右下咽骨愈合上有浓密的蓖齿。 3 门.

5、 3 可量性状对于体长1 0 . 0 -1 7 . 8 c m, 体重2 6 . 8 - 2 1 8 . 3 g 的个体, 实测性状比例值见表1 ,表 1 实测性状比例值全长/ 体长体长/ 体高体长/ 头长头长/ 吻长头长/ 眼径头长/ 眼间距体长/ 尾柄长尾柄长/ 尾柄高l . 2 3 5 士0 . 0 3 82 . 4 0 7 士0 . 1 5 93 . 2 0 2 士0 . 2 0 9 3 . 0 7 7 士0 . 7 1 0 4 . 2 6 3 士0 . 4 3 8 2 . 1 8 2 士0 . 3 4 81 0 . 0 2 0 士1 . 3 4 90 . 6 7 9 士0 . 0 7

6、 93 . 2 内部构造特征3 . 2 . 1 缥无缥管, 有缥腔, 二室, 前室较后室大。3 . 2 . 2 脊椎骨脊椎骨总数为3 1 3 33 . 2 . 3 腹膜浅黑 色。4 生长与铁殖4, 生长不同年龄组尼罗罗非鱼在池养条件下体长、 体重的实测值见表2 。 与表2 对应的不同年龄组的鱼体 长、 体重生长关系式见附录C ( 提示的附录) 。表 2 池养条件下尼罗罗非鱼体长、 体重实测值年龄, , , 龄0 “1 实测体长, c m1 2 . 5 士0 . 61 7 . 2 士1 . 6实测体重, 97 4 . 3 士 1 1 . 81 9 2 . 1 士 5 7 . 11 )年龄根据实际

7、观察养殖记录而确定,4 . 2 繁殖4 . 2 . 1 性成熟年龄: 在适温条件下, 雌、 雄鱼初次性成熟约为4月龄。 4 . 2 . 2 性腺一年成熟多次, 分批产卵, 由雌鱼口孵。4 . 2 . 3 怀卵量: 初次性成熟的个体平均怀卵量见表 3 。表 3 初次性成熟的个体平均怀卵量年龄, 月4体重, 91 4 1 . 8 士 5 4 . 9绝对怀卵量, 粒1 3 3 5 . 7 士 4 5 6 . 4相对怀对量, 粒/ 91 0 . 5 土5 . 15 遗传学特性5 . 1 细胞遗传学特性5 门. 飞 染色体数2 6 0w w w . b z f x w . c o mS C 1 0 2

8、7 一 1 9 9 8体细胞染色体 2 倍数, 2 n =4 4 .5 . 1 . 2 核型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s m组) 3 对; 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s t 组) 1 2 对; 端部染色体( t 组) 7 对, 没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组) , 染色体臂数( N F ) 5 0 ( 见图 2 ) ,) 1 l n 8 。, 几 几 1 t j 1此日、U、 矛 、 ,八】 、n众六八 泛 n 飞 什 6肠 . 乞肠 1 5 n 、 巨九( 、0八hft 乙住图 2 尼罗罗非鱼染色体组型5 . 2 生化遗传学特性5 . 2 . 1 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肌肉中乳酸脱氢

9、酶( L D H) 同工酶酶谱见图 3 , 打1八In图 3 尼罗罗非鱼肌肉L D H同工酶电泳酶谱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酶带扫描图见图4 ,LDHLD Hz图 4 尼罗罗非鱼肌肉 L D H 同工酶酶带扫描图群体变异范围尼罗罗非鱼( 我国 1 9 7 8 年引进的群体) 的多态座位比例为 1 1 . 8 %, 平均杂合度为 。 . 0 4 0 .6 检测方法6 . 1 繁殖力的测定在繁殖季节, 将产卵前性腺发育成熟的尼罗罗非鱼亲鱼进行活体解剖, 用电子天平称取体重 , 空壳重和性腺重( 精确到 。 - 0 1 g ) , 同时称取 1 . 0 g卵样品2份, 在解剖镜下分别计数,

10、 计算每克卵的平均卵w w w . b z f x w . c o mS C 1 0 2 7 一 1 9 9 8粒数, 卵巢中所含的全部卵粒数即为绝对怀卵量, 单位体重( 9 ) 所含的卵粒数为相对怀卵量。 62 染色体的检测 6 . 2 门标本制备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凝聚素( P H A) , 取肾细胞悬液滴片, 空气干燥制片, 吉姆萨( G i e ms a ) 染色。吉 姆萨染色液的配制见附录A( 标准的附录) 。 62 . 2 测定染色体数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 计数 1 0 0 个以上清晰、 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数目, 测定染色体数。 6 . 2 . 3 组型分析选择部分最佳中期

11、分裂相, 进行显微摄影, 按放大照片剪贴配组, 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的形 态类别, 按下列规定划分, 即臂比 1 . 0 -1 . 7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组) ; 1 . 7 - 3 . 0为亚中部着丝粒染 色体( s m组) ; 3 . 0 -7 . 。 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s t 组) ; 7 . 0 -c c 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 组) 。6 . 3 R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酶谱6 . 3 . 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先剪断腹侧主动脉放血, 活体解剖, 取背部白肌, 放人编号的小塑料袋中, 液氮中保存。运回实验室 后, 置于一2 5 C 冰箱中保存。6 . 3

12、. 2 样品制备样品加 3 0 辅酶 I 液匀浆, 低温离心, 至上清液澄清。整个制备过程均在低温下操作。 6 . 13 电泳分离用水平平板电泳仪及 4 . 0 %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分离。 加样前, 预电泳: 5 0 m A, 3 0 mi n 。 加样后, 前 电泳 2 5 m A, 1 0 m i n ; 正式电泳: 2 7 5 V, 1 0 0 m i n 。电泳结束后, 放人预先配好并在3 7 恒温箱中保温的 同工酶染色液中染色。同工酶染色液的配制见附录 B ( 标准的附录) 。6 . 3 . 4 扫描测定用激光扫描仪对电泳图谱进行扫描。2 62w w w . b z f x w .

13、c o mS C 1 0 2 7 一 1 9 9 8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吉姆萨( G i e m s a ) 染色液配制A l G i e m s a 染色母液的配制称取 。 . 5 g G i e ms a 粉, 量取甘油 3 3 m L, 在研钵中先用少量甘油与G i e ms a 粉混合, 研磨至无颗粒 时再将剩余甘油加人, 在 5 6 C条件下保温 2h后, 再加 3 3 ml甲醇, 保存于棕色瓶内。磷酸缓冲液( 0 . 2 m o l / L , p H7 . 2 ) 的配制磷酸缓冲液由A液和 B液按 比例混合而成。 A液( 0 . 2 m o l / L , N a , H P

14、 O , ) 配制; 取3 6 . 6 1 g含一个结晶水的磷酸氢二钠( N a , H P O , Jl, ,tC工 AA容于1 0 0 0 m L蒸馏水中, 或取7 1 . 6 4 g 含两个结晶水的磷酸氢二钠 N a , H P O , “ H B O ) 定容于1 蒸馏水中, 即成H z O) 定0 0 0 mLA 2 . 2 B液( 0 . 2 m o l / L , N a H 2 P O , ) 配制: 取2 7 . 6 g 含一个结晶水的磷酸二氢钠( N a H , P O , “ H , O ) 定容 于 1 0 0 0 m L蒸馏水中, 或取 3 1 . 2 1 g含两个结

15、晶水的磷酸二氢钠( N a Hi P O , “ 2 H , O) 定容于1 0 0 0 m L 蒸馏水中, 即成A 2 . 3 取 A液 7 2 0 mL , 加上B液 2 8 . 0 mL, 混合即成所需的磷酸缓冲液。A 3 G i e m s a 工作染色液的配制取 1 0 0 mL磷酸缓冲液, 加人 3 mL G i e ms a染色母液即成。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同工艘染色液的配制B 1 三经甲墓氮基甲烷一 盐酸( T r i s - H C L ) 染色级冲液门. 5 m o l / L ) 的配制取三经甲基氨基甲烷 1 8 1 . 7 1 g溶于9 0 0 m L蒸馏水中, 用

16、盐酸调节至p H9 . 5 , 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 0 0 0 mL,B 2 抓化硝基四氮哇蓝( N B T ) 液( m g / m L ) 的配制取2 5 0 m g抓化硝基四氮哇蓝溶于2 5 0 m L燕馏水中。B 3 乳酸钠溶液( 1 m o l / L ) 的配制取2 0 3 . 7 6 m L乳酸, 加人7 0 0 m L蒸馏水混合, 用5 0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 H 7 . 0 , 再用蒸馏水稀 释至1 0 0 0 m LB 4 同工酶染色液的配制所需同工酶染色液按表B l 配制。S C 1 0 2 7 一 1 9 9 8表 B 1 同工酶染色液配方Tri s - HC 1 ; I 色a冲a辅酶m g3 0lN B Tm l.吩哆甲醋硫酸盐燕馏水10一.3n乳酸钠溶液-Lm L95附录C( 提示的附录) 体长、 体贡生长关系式C 1 鱼种阶段按式( C 1 ) 计算:w 二 0 . 0 3 1 4 X L s . “ v “ “ (C l) 式中: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