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5472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文《草原》三 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0小学课文小学课文草原草原三三fontsize=“6“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三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4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三(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第一课时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

2、人民。下面请看录像。 (单击题目后的录像)。二、检查习题、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勒”读 le,不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0lei, “迂”读 yu,不要读成 yu, “驰读 chi,不要读成 ci、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思考,讨论: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

3、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 (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0、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四、练习1、课后习题 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1 “那么

4、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2 “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3 “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2、查字典3、比字组词五、作业、课后练习题 2。、用课后 的关联词造句。第二课时目的: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0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一指名朗读第一段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 13 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四思考讨论:、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 “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6、10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 。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 )(4

7、)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 4)(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0(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

8、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六 、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三、达标练习: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四、作业:背诵第一段。第三课时目的: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0重点:通过语

9、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过程:一、背诵第一段。二、指导学习第二段(一)指名读第二段。(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 (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1)

10、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 (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0句读一读)(3) “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

11、处?、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一)默读第三段。1、思考、讨论:(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3)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单击品句二)2、指名朗读这一段(二)指名读第四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0、思考、讨论:(1)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2)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3)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

12、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 “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 “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四、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单击第五段的析段。 )五、课堂练习、句义理解、概括中心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0、短文练习六、作业:、课后、5、预习镜泊湖奇观七、板书设计:景色美丽动情草原 途中盛况又动情 “我”| 主人热情更动情 |蒙 情深 汉(民族团结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