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5244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沈德潜格调说析论杜甫新婚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從沈德潛格調說析論杜甫新婚別 101 從沈德潛格調說析論杜甫新婚別從沈德潛格調說析論杜甫新婚別 黃絢親 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教師 摘 要 杜甫(712770)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不僅感情深厚、筆力雄勁。其中著名的三吏 、 三別更體現了詩史的實錄特色,充滿了深沉的憂民思想與愛國情操,而新婚別很能體現杜甫的精髓,故選用此詩做為研究對象。又詩話是古人評論詩歌的成果,歷來學者提出各種詩論,在清代就有王士禎的神韻說(求美) ,沈德潛的格調說(求善) ,袁枚的性靈說(求真) 。故本文將格調說與新婚別兩者相契合的點理出脈絡,整理出新婚別有格調說的藝術風格: 溫柔敦厚的詩教與雄渾宏壯的

2、風格 ;以及格調說的藝術技巧: 比興互陳反覆唱嘆與議論帶情韻以行的技巧。經由以上的推論,我們可以管窺杜甫新婚別有部分特點符合沈德潛格調說的詩論主張,對於鑑賞詩歌的確有幫助。 關鍵字:關鍵字:杜甫、 新婚別 、格調說 壹、前言 杜甫(712770)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不僅感情深厚、筆力雄勁,並能真實反應社會面貌,故有詩史 、 詩聖之稱。杜甫自幼好學,在寫作上下過功夫。二十歲時起,他開始了為時十年以上的壯遊 ,先後遊覽過吳、越、齊、趙等地。這些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所謂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 (杜遊詩)就是那時的寫照。 他的一生仕途多舛,始終不曾騰達。安史之亂時,杜甫以其悲天憫人的胸

3、襟寫下動人的詩篇,他為百姓奔走呼號,他的基本主張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入世的。經歷了五十九年悲苦的生活,寫下了三千餘首的詩。就因為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正所謂 文窮而後工 ,杜詩遂成為時代的鏡子和人民慘痛生活的寫照。雖然他是一個政治上失意的書生,卻是有偉大成就的詩人。 杜甫的詩,承繼前人的形式,融會貫通後又有所突破,各種詩體都精通,他的五言古詩善於描寫社會的動亂、民生的疾苦和個人的飄泊。其中著名的三吏 、 三別體現了詩史的實錄特色,充滿了深沉的憂民思想、愛國情操。而新婚別很能體現杜甫的精髓,本文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希望藉由清代沈德潛的格調說來重新析論這篇作品,使這首詩呈現另一種新風貌。 士林高商學報

4、 第 3 期 102 本文採用沈德潛的格調說來析論,因為杜甫的詩風向來被推舉為沉鬱頓挫、雄渾寫實,而格調說所推崇的詩為關乎人倫日用及古今成敗興壞之故的篇章,那麼援引沈氏之格調說來評論杜詩應是最佳的選擇。 貳、沈德潛的格調說 一、理論根據 沈德潛(16731769)是乾隆時期的詩學大家,他實際上繼承了嚴羽和明七子的格高調逸 。 中國文學批評史云: 格調說淵源於嚴羽的: 既格力雄壯,又氣象渾厚諸論,前後七子更有力地加以提倡。李夢陽潛虬山人記揭示詩有七難,格古、調逸、句渾、音圓、思沖、情以發之。王世貞藝苑卮言也說: 才生思,思生調,調生格。都說明他們對格調的重視。格調說淵源於嚴羽的: 既格力雄壯,又

5、氣象渾厚諸論,前後七子更有力地加以提倡。李夢陽潛虬山人記揭示詩有七難,格古、調逸、句渾、音圓、思沖、情以發之。王世貞藝苑卮言也說: 才生思,思生調,調生格。都說明他們對格調的重視。1 由此可知,沈德潛重彈明前後七子的復古老調,鼓吹格調說。 中國文學批評史又云: 沈德潛是葉燮的學生,他的詩歌理論中不少觀點淵源於葉燮原詩而有所變化和發展。2 但是葉燮著重於 變 ,而沈氏則較注意 溯源 ,他將葉燮所主張 才、膽、識、力的詩論加以變化,以上就是沈德潛格調說的理論根源。 二、意義內涵 格調是指體格和聲調 ,亦即是詩所表現於外的體製聲調。而其內涵必須能標榜人的風標品格 ,也就是人格的高風亮節;並且還要具體

6、落實在盛唐李杜維渾宏壯的風格與詩經風雅關乎人倫日用,及古今成敗興壞之故的評篇,反對流連光景緣情綺靡之作。 說詩晬語卷上: 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朱子云: 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真得讀詩趣味。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朱子云: 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真得讀詩趣味。3 故知格調說的外在形式可令人讀出詩趣。沈德潛在乾隆二十二年所編選的清詩別裁凡例中,亦說道: 詩之為道,不外孔子教小子教伯魚數言,而其立言一歸於溫柔敦厚,無古今一也。詩必原本性情

7、,關乎人倫日用,及古今成敗興壞之故者,方為可存,所謂其言有物也。若一無關係,徒辦浮華,又或叫號撞搪以出之,非風人之指矣。詩之為道,不外孔子教小子教伯魚數言,而其立言一歸於溫柔敦厚,無古今一也。詩必原本性情,關乎人倫日用,及古今成敗興壞之故者,方為可存,所謂其言有物也。若一無關係,徒辦浮華,又或叫號撞搪以出之,非風人之指矣。4 可見他所要標舉的是思無邪的詩教,即詩關風化的觀念,所以在其著說詩晬語中也多次論及詩經 ,足見格調說之意義內涵。 1王運熙,顧易生: 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五南,1993 年) ,頁 945。 2王運熙,顧易生: 中國文學批評史 ,頁 945。 3丁福保編,王夫之等撰:

8、清詩話(台北:明倫出版社)(因說詩晬語已亡佚,本文所引原文皆出自清詩話 ) 。 4 見吳宏一: 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引(台北:聯經,1998 年),頁 122。 從沈德潛格調說析論杜甫新婚別 103 三、藝術風格 沈德潛格調說的詩論主張散見於其所編選的古詩源 、 唐詩別裁 、 明詩別裁 、 清詩別裁中,最重要的詩論主張則在其著作說詩晬語中可得到印證,故以下論述酌採沈氏說詩晬語原文。 (一) 提倡溫柔敦厚詩教 詩教為何?在沈德潛說詩晬語開宗明義第一章: 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漢以來,樂府代興;六代繼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聲律日工,託興漸失,徒視為嘲

9、風雪,弄花草,遊歷燕衍之具,而詩教遠矣。學者但知尊唐而不上窮其源,猶望海者指魚背為海岸,而不自悟其見之小也。今雖不能竟越三唐之格,然必優柔漸漬,仰溯風雅,詩道始尊。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漢以來,樂府代興;六代繼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聲律日工,託興漸失,徒視為嘲風雪,弄花草,遊歷燕衍之具,而詩教遠矣。學者但知尊唐而不上窮其源,猶望海者指魚背為海岸,而不自悟其見之小也。今雖不能竟越三唐之格,然必優柔漸漬,仰溯風雅,詩道始尊。 從這段話,我們知道沈氏以為詩的功用在理性情、 善倫物,進而設教邦國,應對諸侯 。他把詩人看成是人物之菁英,要能標舉性情且言

10、之有物。具體體現詩人的襟抱和學識 ,他在說詩晬語中又說道: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湧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人而已。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湧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人而已。 這是對於其師葉燮才膽識力論述的歸納與提高。可見沈氏著重詩教 ,期盼詩人能對社會不合理現象有所揭露,對人民疾苦有所反映,讓國君能覺悟。而且這個揭露要怨而不怒 ,把忠愛 、 溫厚作為創作的基本原則。 (二) 以李白杜甫格調為宗 李白杜

11、甫的藝術風格便是壯美的風格。另外,沈德潛注重溯源古詩和宗奉唐詩的態度,可由下列三段引文得知。 1. 有明之初,承宋、元之遺習,自李獻吉以唐詩振天下,靡然從風,前後七子互相羽翼,彬彬稱盛。然其敝也,株守太過,冠裳土偶,學者咎之。由守乎唐而不能上窮其源,故分門立戶者,得從而為之辭。則唐詩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詩,又唐人之發源也。 古詩源序有明之初,承宋、元之遺習,自李獻吉以唐詩振天下,靡然從風,前後七子互相羽翼,彬彬稱盛。然其敝也,株守太過,冠裳土偶,學者咎之。由守乎唐而不能上窮其源,故分門立戶者,得從而為之辭。則唐詩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詩,又唐人之發源也。 古詩源序5 2. 新城王阮亭尚書選

12、唐賢三昧集 ,取司空表聖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嚴滄浪羚羊挂角,無迹可求之意,蓋味在鹽酸外也;而於杜少陵所云鯨魚碧海 、韓昌黎所云巨刃摩天者,或未之及。余因取杜、韓語意定唐詩別裁 ,而新城所取,亦兼及焉。 重訂唐詩別裁集序新城王阮亭尚書選 唐賢三昧集 ,取司空表聖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嚴滄浪羚羊挂角,無迹可求之意,蓋味在鹽酸外也;而於杜少陵所云鯨魚碧海 、韓昌黎所云巨刃摩天者,或未之及。余因取杜、韓語意定唐詩別裁 ,而新城所取,亦兼及焉。 重訂唐詩別裁集序6 5 見王運熙,顧易生: 中國文學批評史引,頁 943。 6 見王運熙,顧易生: 中國文學批評史引,頁 944。 士林高商學報 第 3

13、期 104 3. 少陵才力標舉,縱衡揮霍,詩品又一變通。要其感時傷亂、優祭元,希稷、契、生平抱負,悉流露於樁墨間;詩之變也。 說詩晬語少陵才力標舉,縱衡揮霍,詩品又一變通。要其感時傷亂、優祭元,希稷、契、生平抱負,悉流露於樁墨間;詩之變也。 說詩晬語 以上說明了沈德潛對李白、杜甫的推崇,而且強調學唐詩還須上溯古詩,基本上他是贊成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風格。另外,從唐詩別裁的選錄以李白、杜甫為主,亦可看出沈德潛格調說所主張的藝術風格和過去的唐詩選本不盡相同,他欣賞杜甫的詩像鯨魚碧海 ;推崇李、杜的詩如巨刃摩天揚 ,這都在在表現了雄渾豪壯的藝術風格。 四、藝術技巧 (一) 比興互陳、反覆唱嘆 沈德潛的

14、詩教強調比興手法和一唱三嘆的情韻,這裡的比 興是指長期情感的孕育,用於難寫之理,難寫之情,也就是批判社會非直露地表白而要有技巧。 說詩晬語卷上云: 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託物連類以形之;鬱情欲舒,天機隨觸,每借物引懷以抒之;比興互陳,反覆唱歎,而中藏之懽愉慘戚,隱躍欲傳,其言淺,其情深也。倘質直敷陳,絕無蘊蓄,以無情之語而欲動人之情,難矣。王子擊好晨風,而慈父感悟;裴安祖講鹿鳴,而兄弟同食;周盤誦汝墳,而為親從征。此三詩別有旨也,而觸發乃在君臣、父子、兄弟,唯其可以興也。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託物連類以形之;鬱情欲舒,天機隨觸,每借物引懷以抒之;比興互陳,反覆唱歎,而中藏之懽愉慘戚,隱躍欲傳,

15、其言淺,其情深也。倘質直敷陳,絕無蘊蓄,以無情之語而欲動人之情,難矣。王子擊好晨風,而慈父感悟;裴安祖講鹿鳴,而兄弟同食;周盤誦汝墳,而為親從征。此三詩別有旨也,而觸發乃在君臣、父子、兄弟,唯其可以興也。 由以上這段話,即可明白比興寄託和詩教的關係。 託物連類以形之就是比 , 借物引懷以抒之就是興 ,重比興主寄託是詩經的藝術技巧也是格調說所強調的,創作者除了有開闊的胸襟與豐厚的學識,還要知道 微而婉的表現技巧,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諷刺批評又可避免殺身之禍。 (二) 議論帶情韻以行 古代詩論往往認為以議論為詩便缺乏情韻,其實不然, 詩經李白、杜甫詩中就能議論帶情韻 ,我們可由說詩晬語得到印證: 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試思二雅中何處無議論?老杜古詩中奉先詠懷 北征 八哀諸作,近體中蜀相 詠懷諸葛諸作,純乎議論。但議論須帶情韻以行,勿近傖父面目耳。 (中略)老杜以宏才卓識,盛氣大力勝之。讀秋興八首、 詠懷古跡五首, 諸將五首,不廢議論,不棄藻繢,籠蓋宇宙,鑑戛韶鈞,而橫縱出沒中,復含蘊藉微遠之致。目為大成 ,非虛語也。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試思二雅中何處無議論?老杜古詩中奉先詠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