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5129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第1课时)助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211.2 滑轮滑轮 (第(第 1 1 课时)助学案(无答案)课时)助学案(无答案)一、知识回顾:一、知识回顾: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省力杠杆的特点 ;举例 费力杠杆的特点 ;举例 等臂杠杆的特点 。举例 3、如图甲,支点 O 是杠杆的中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判断这是一个 杠杆如图乙,物体恰好在杠杆中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判断这是一个 杠杆。二、目标学习:二、目标学习:目标一: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能识别目标一: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能识别定滑轮和定滑轮和动滑轮动滑轮1、观察滑轮的结构结构,结合书第 9 页内容可以知道一个滑轮,一

2、个滑轮,既可以当定滑轮使用,也可以当动滑轮使用。既可以当定滑轮使用,也可以当动滑轮使用。如右图:甲图是 滑轮,生活实例: 乙图是 滑轮,生活实例: 判断依据是: 。目标二: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作用和本质。知道它目标二: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作用和本质。知道它们的省力关系和省距离关系特们的省力关系和省距离关系特点。点。1、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观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把实验数据结果记入课本 P10 的表格中。(1)定滑轮的特点:对于定滑轮来说,改变钩码个数,拉力大小 (等于/大于/小于)物重

3、,拉力的方向不同时所用拉力的大小 (变/不变)因此,使用定滑轮不能因此,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但可以 。定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的实质: 。例:如右图所示,分别用力 F1、F2、F3 通过滑轮提起物体,不计摩擦,则 3 力的大小关系是 。(2)动滑轮的特点(1)实验: 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当钩码上升的距离为钩码上升的距离为 1010 CM 时,测力计上升的距离是 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大于/小于)钩码的重力,(2)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但 ,也不能改变,也不能改变 (3)分析:动滑轮的实质:动滑轮的实质: 。为何实验中拉力不是重物 G 的 1/2 呢?

4、 。2(4)补充:理想情况下(滑轮重不计) ,使用动滑轮,若重物为 G,F= .实际问题中,若重物为 G,滑轮重为 G 动,拉力为 F,则 F= .三、目标检测三、目标检测1判断并说明理由:(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 ( )(2)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 ( )(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也能省一半距离。 ( )(4)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是没有的。 ( ) (5)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所用的拉力一定是物重的一半。 ( ) 2.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3. 如图 2 的滑轮是_滑轮, 使用此滑轮提升重 200 N 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_N,.

5、 若物体上升 2m,绳的自由端应拉动_ m。4.4. 如图 3 的滑轮是_滑轮,利用此滑轮把重 400N 的物体举高, 用力的方向应向_(上/下) 。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_ N.; 若滑轮重若滑轮重 2020 牛牛,所用拉力是_ N. 若物体上升 2 米,绳的自由端应拉动_ _m。若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1m/s,则绳子自由端的速度是_ m/s。5如图 4 所示,当物体在滑轮作用下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 1 示数为 30N,则测力计 2 示数为_N,物体重力为_N。 (测力计及滑轮重不计)6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 5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都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

6、省力的是图。37如图 6 所示,小女孩使用动滑轮向上用力提篮子,动滑轮重 5 牛,篮子和里面的物体共重 100 牛,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当篮子上升 2 米时,小女孩需向上拉 4 米的绳子B小女孩对绳子向上的拉力等于 50 牛C当篮子上升 4 米时,小女孩需向上拉 4 米的绳子 D小女孩对绳子向上的拉力等于 120 牛8. 如图 7 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物时所用力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_ ;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 _ _.9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 8 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

7、论有较大偏差。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乙图)F1_(等于/不等于)G,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到_;使用动滑轮时(丙图) F2_(等于/不等于)G2,是由于没有考虑_。(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 10N 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50N 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 F 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实验 次数物重 GN使用定滑轮时测力 计的示数 F1N使用动滑轮时测力 计的示数 F2N11.000.700.65 21.501.200.90 3

8、2.001.701.15411.如图钩码与装水的试管在定滑轮的两边处于静止(不计摩擦、绳重和空气阻力) ,用手指向上轻弹一下 试管底部,试管离开手指后到与定滑轮接触前,试管将 A向上加速运动 B向上减速运动C向上匀速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12.小李的质量为 50 千克,可以举起 80 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 70 千克,可以举起 60 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13.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 则A、F 甲F 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F 甲=F 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 2 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