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95128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徽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87年第4期关于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审美感受的几个问题傅腾霄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对象间题,目前还存在着不 尽 一致的看法。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给他友人的一封信中曾经谈到,他写童话,主要是为孩子们,但同时也是 为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可见,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为孩子们 写的。其特点应 当表现在儿童与文学的两个方面。这种主要为孩子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当然更应该注意“用美的规律建造”(马克思语)。而体现在儿童文学创作 中的审美特色,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作家的成功的审美心理描绘 中。因此,提高作家的审美感受能力,就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间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粗浅地

2、论述一下 这一问题,以就正于儿童文学作家及 广 大读者。一、关于作家审典感知的独特性和科学家不同,作家极其重视感知的第一印象(科学家的抽象思维往往摒弃这最初的第一印象)。对于作家来说,这个第一印象的重要,除了能激发审美主体的审美情绪以外,其新鲜感还能够满足主体感知的不断更新的需要。与音乐家感知的对象是节奏、旋律,画家感知的是线条、色彩 不 同,作家感知的对象主要是人。而儿童文学作家感知的对象,则主要是 孩子,当然还有孩子 眼中 的大人。这种特定的感知对象,对于 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它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儿童文学作家审美感知的独特性。首先,是对现实 生 活以及儿童欣赏要求的熟悉与理

3、解。人们知 进,任何一类文学作品的创作成功,都首先要依靠作家对所描绘的内容的熟悉与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到作家的审美敏感的问题。几童文学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它在描绘, )L童的世界”时需要作家具有特殊的审美敏感。我省有一定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刘先平,不仅熟悉皖南的山水和生活在那 里的动植物,而月嫩锐地感到,这里有一刊L童喜爱的“艺术殿堂”。孩子们在这个自然王 国的科学考察,应当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值得探索、值得描绘的新颖的领地。所以,当我们高兴地看到云海探奇等一连三本共六十余万字的献给广大读者的著件 间世时,我们不能佩服不刘先平 同志对现实生活的熟悉和对儿童欣赏要求 的理解,近几年73来

4、,在刻门的文学理 论研究中,似乎有一 种重“情感”而轻“生活”的倾向。仿佛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熟 悉 与理解,可以不必要象过去那样地加以强调了。诚然,作家的激情(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对于创作来说,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丝毫不 意 味着作家可以脱离现实生活地“闭 门造车”。高尔基当年提出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应 当 成为“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并未过时。如果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不能“潜心”于生活 之 中,具 有自己的可靠的“根据地”和独有的“艺术世界”并真正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就不 可能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显 示 出一种审美感知的独特性。刘先平同志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了这一朴素的真理。其 次,要

5、具有善于感知别人所没有感知到 或未曾说出来的对象的审美属性的素养。在文艺创作 中有一句老 话,即“见人所共见,发人所未发”。这对我们儿童文学的创作来说,尤为重要。在列夫托尔斯泰为孩子们写的作品中有一篇篇幅不长的作品叫瓦罐阿廖沙。这篇朴实的故事主要叙述一个贫穷孩子的短暂而不幸的一生。这个象瓦罐一样被轻易摔碎了生命的孩子,有什么动人心弦之处呢?这就是小说结尾处作家的匠心安排:当他临危之时,他好象忘记 了一切,而只记起了一件事,这就是他在为自己的在人世 一 向听 话而感到欣慰。然而读过小说的人都知道,正是由于他“听话”,他时刻受人摆布,任何人都可以对他发号施令;也正是由于他“听话”,他不仅失去了人的

6、起码的尊严而且也失去了爱的权力。这样的孩 子,在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当然并非罕见;但是,通过托尔斯泰的描绘却使人们在这个平常的不幸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当年宗法制的俄国现实生活中压 迫儿童的一 丝最黑暗的阴影。托尔斯泰为俄国的未来,发出了最强烈、最愤怒的呐喊。这篇似乎是“一挥而就”的短篇作品,就是通过 这样的“画外之音”,充分显示出托尔斯泰的开掘“普通”题材的杰出技巧,即作家独特的审美感知能力。徐瑛写的野鸭洲历险记曾有一段对小0 1 1 的心理描写:“陶小# J l懂得“秘密”的词意。她知道,一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不 想让别人 知 道的。小铡是个文静、知礼的孩子,妈妈不愿说的事,她从不乱打听”。但小训

7、又毕竟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好奇心驱使她忍不住从枕头下面翻 出了拉萨叔叔赵群的来信。当她知道了妈妈和赵叔叔(后来成为 她爸爸)都早已为她的暑假活动进行了妥善安排时,她简直太高兴了。当小读 者们掩卷之 后,为作品的丰富多彩的画 面,跌宕多姿的情节而发出陈陈啼嘘之时,另一个思想也会悄悄地浮上他们的小脑袋中:父母 的幸福与孩子们的快乐的生活,是绝不会相 互矛盾的。人们与自然的搏斗,时常也会伴随着向传统的陈规陋习挑战。正是这样一 些绝对不是多余的“画外之音”,同样显示出作家开掘普通题材的技巧,从而使野鸭洲历险记的主题思想得以丰富与深化。也正是在这种主题思想的丰富与深化中,发现出作家审美感知的独特性。二

8、、作家审妇情.的丰,性与共体性有一位心理学家,为了写一部儿童心理演变的著作,曾花费一、两年时l h J,每天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他的呀呀学语的小孙子的言行 的变化(这使我们想到了屠格涅夫为 写父与予曾专门以巴扎罗夫的名义记了两年的日记)。这样获得的感性材料,当赫是74.丰富的与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写 出“童心”与“童趣”,当然需要特别的细腻、真挚、声富与具休的感情。那 么,我们所说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审美情感不是简单划一,而提:丰 富具体的,主要是指何而言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指作家的审美情感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既要有横向的“抑扬褒贬”,令人有憎有爱;也要有纵向的“波澜变幻”,令人目不 暇接。尤其是要

9、能 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儿童心灵与生动幽默的儿童趣味。在这方面,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方君默、张子仪两同志所创作的花儿开在你心上与神奇的黄山等作品似乎值得人们注意。当我们打开花儿开在你心 上以后,仿佛走进了姥紫嫣红、芬芳诱人的百花园中。作者采用 了观看彩色电影的方法,在时、空的处置上,不拘一格,匠心独运,一 下 子把二十多种色彩绚丽,形态各异的花朵,展现在好奇心很强的小读者面前。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 用使那些本为“无情之物”的花花草草,倾刻间获得了跳动的艺术生命,充满着真挚的动人之情,猛地扑向了我们 可爱幼稚的小读者的怀抱。这样的作品,具有如此丰富,具体的审美感情,当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审美效果了。请

10、看这些标题:黄山是黄的吗?、谁醒得最早,会动的石头、淘气的金丝猴、黄帝的胡须无不兴味盎然,充满艺术的情趣。可见,能产生如此良好的审美效果,实在离不开作家的丰富、具体的审美情感。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儿童文学是写给春天的文学。、它应该象春天一样,绚丽多姿,以最美的形式反映生 活,反过来,又以美的形式丰富生 活,影响年轻的一代。三、要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创作总是理 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潜意识的辩证统一的结果。从来没有一位大作家能用非理性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来。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事实。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作家的“理”一定不能直接、外在地表现 出来,使作品变成某种概念的传声筒。这方面的道理也不需赘言。我

11、们 想 强调的是,对于 儿童文学作品来说,为了取得较好的审美效果,注意处理好作品中“情”与“理”的关系,努力做到“以情感人”、“晓之 以理”,尤其重要。板着面孔讲道理,往往难以受到 小朋友的欢迎。在这方面,张文才的小说走上荧屏的少年所取得的成绩,值得人们借鉴。正如该书的内容提要所 说,这部作品“既有理想的放歌,也有不正之 风的反映;既有调皮孩子的恶作剧,也有路遇歹徒的脸情”。作者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即表现“理”的内容)时,没有忘记“以情感人”的艺术手段。这就在又一个角度上,表现 出作家较高的审美感受能力。走上荧屏的少年其“以情感人”的第一个特点是表现人物不脸谱化,不落 俗套。人物描写处处让人

12、 觉得有趣。且看孙钟。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生,但因为他是一个患病的孩子,所以他对世界的感触(一种特殊的合情),分外敏感。他与歹徒搏斗,他的引吭高歌,才那样楚楚动人、催人泪一下。走上荧屏;勺少年其“以情感人”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内美”,因而具有比较深沉蕴蓄的艺术方量。“注重内美”,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绣之一孔子早就 说过“五美”,即所谓“惠75。而 不费,劳而不 怨,欲而不贪,泰而不 骄,威而不猛”。这里所谈的,全是内在品德教育。也就是 他所概括的“里仁为美”。如果我们仅仅从词 语上借用一下的话,就是t ( ,合灵美”。前文提到的孙钟,他的外表,有一 定的畸形,谈不上 什么“美”。但是,他的内心,却

13、是那样的美好动人。作者的这种描写,就 是为了启迪那 些象鲜花一样可爱的小读者:无论是 什么人,只有心灵美好,品格高尚,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与欢迎。人生的舞台,就象那个神奇的 电视 屏幕一样,将会全面地展现每个人的外表和内心。而这些“表演者”,无一例外地都会受到千百万“观众”的最 公正的评价与鉴定。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想一 想:自己将成为 一名怎样的“走上荧屏的少年”?四、充分发挥作 家 的审美想象力没有想象就 没有文学。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认为,写诗不能只靠智力 和技巧,而必须有大胆的 想象。其实,岂只写诗如此。可 以说,任何文学艺术的创作都离不 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儿童文学创作当然也不

14、能例外。已经有不少人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式的“米老鼠与唐老鸭”问世,希望 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在谈到中 国的文学传统时,人们较为经常谈到的,是其注重写实的一面。其实,打开中国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充满动人的审美 想象力的好作品。举世著称的西游记与聊斋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即使一些 现实主 义的佳作,也并不是写得那样拘泥古板,而是挥洒 自如,想象丰富。象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关于隆中对仅有十个字的叙述:洗主遂指亮,凡三往,乃见。”但到了( (三国演义中,居 然 写出了那样有声有色、想象奇特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里的“三顾”不但环境、气氛不 同,而 且人物表情各

15、异,一次比一次曲折,一 次比一次空灵,真是各有千 秋,毫不雷同。可见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不仅能弥补现实链条的不足,甚至还可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这种经验,特别值得儿童文学作家的注意。丹麦的一位批 评家勃兰兑斯在评论充满奇异幻想的安徒生童 话时写道:“它既不 承认一时 兴七的荒谬想法,也不承认蛮横独断的向壁虚构,而 是在传统的 形式和 现有的题材都不足 以应付特殊需要的时候,它以其纯粹的自觉表达出天才的权利:选择新的题材,创造新的形式,直到 发现一块肥 沃的土壤来抚育它的一切能力,而且温和地、随心所欲地培植他们。”值得我们 注意的,是勃兰兑斯在这 里提到的“新的题材”以及“创造新的形式”,这样有见

16、地的分析。对此,安徒生自己,在他 写的一篇名为鬼火进城了的童 话,作了最好的注释。他说:“他还 能生动地记得起,童 话曾经以种种不同的姿态来拜访他:有时它是象春天一样地年轻和劝人,有时 它象一个美丽的姑娘,头上戴着一个车叶草编的花环,手 中拿着一根山毛样勺枝子,眼睛亮得象深树林里的、照在明亮的太阳光下的湖。有时它装做一个小贩到兴.它打开 它的背包,让银色的缎带飘出来一一上 面写着诗和充满了回忆的文字。不过当它装做老祖母到来的时候,它要算是最可 爱的了”。近儿年长,由儿童文学作 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上乘之作,在艺术想象方面,都有不 同积笔 的成就 和特色,值得加以探究。我们 想从两方面来加以考察。第一个方面,是对创作领域的崭新开拓,即对自然美的描绘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新成,76果,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刘先平同志 由中国少年儿 童 出版社出版的云海探奇等三部著作就是以新的审美情趣对 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有益开拓。一块曾被别人耕耘过 的 土地,由于刘先平本人的艺术想象与追求,获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