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 南南 经经 济济 的的 开开 发发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天一中学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一、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二、江南农业的开发历史过程历史过程: 春秋时期开始:吴越对经济的开发(规模小) 三国时期吴国对江南经济的开发(总体上仍落后于北方) 西晋末年至南朝(大规模开发)区域发展过程区域发展过程: 江东 长江流域 岭南 闽江流域表现表现: 土地的开发;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田水利的兴修; 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不均衡性:三吴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的产粮区原因原因:(1)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2)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 发展的政策 (还可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结果: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结果: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三、手工业的发展三、手工业的发展特点特点:上承秦汉,但量增、质高、品种多、技术进步丝织业: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蜀汉蜀锦,遐迩闻名,行销吴、魏制瓷业:技术日趋成熟出现南青南青北白造纸术:东汉发明(不普遍)东晋南朝时期造纸业发达(普遍)南方的建业、扬州是造纸中心. 四、商业的发展四、商业的发展 特点:特点: 总体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比北方较活跃 概况:概况: 扬州、益州的一些城镇商贸活动较为兴盛建康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店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五、社会生活的变化五、社会生活的变化 食,衣(南北文化的交流,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南北文化的交流,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一、江南农业的发展一、江南农业的发展 1、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表现:圩田更普遍,烧山垦田现象增多表现:圩田更普遍,烧山垦田现象增多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刘禹锡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温庭筠《《烧歌烧歌》》评价:(评价:(1)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2)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两年三熟耕作制在南方推广,江南地区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两年三熟耕作制在南方推广,江南地区成 为粮食重要产地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为粮食重要产地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1)隋有大运河灌溉 (2)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 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3)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4)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3、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二、手工业的发达 手工业生产的特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1)部门齐全,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南方的吴越、宣州很出色瓷窑分布 中原、江南的许多地区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3)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南方主要以青瓷为主(4)技世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冶铸业已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 工艺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三、商业的繁荣三、商业的繁荣 1、交通四通八达(水路和陆路) (有接待客商的店肆) 2、货币:隋用五铢钱,唐废五铢,用开元通宝。
成为以后历代的范式 3、市场: 城市中有专门交易的场所——市,与坊分开 交易时间有规定,日中为市 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物价、税收 出现了银行的雏形——柜坊 唐后期出现了夜市 广大农村地区,有定期的草市 4、商业阶层出现,商人地位发生变化四、城市的兴旺四、城市的兴旺 1、1、扬州和成都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都市扬州和成都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都市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 洛阳所以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原因:(原因:(1)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2)胡商云集,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胡商云集,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3)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4)经济地位在唐朝后期超过了长安、洛阳)经济地位在唐朝后期超过了长安、洛阳 2、广州是南方对外贸易大都会、广州是南方对外贸易大都会 3、、 《《史记史记》》载: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不待贾而足,,不待贾而足,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元史元史》》上记载上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甚远,而元都于燕,去江南甚远,而 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 ”” ((1)) 〈〈〈〈史记史记〉〉 〉〉上记载的江南经济也当时北方经济有何差别?上记载的江南经济也当时北方经济有何差别? 耕作技术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阶级分化不严重 ((2)) 〈〈〈〈元史元史〉〉 〉〉记载的江南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记载的江南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 江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领带于南方 ((3)分析从)分析从〈〈〈〈史记史记〉〉 〉〉发展到发展到〈〈〈〈元史元史〉〉 〉〉描述的性况,哪些因素起了作用?描述的性况,哪些因素起了作用?北方人民的南迁;先进生产技术传到江南;南方兴修水利 ((4)元政府如何解决)元政府如何解决““去江南甚远去江南甚远””而又而又““无不仰给于江南无不仰给于江南””的问题的?的问题的? 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海运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的发展: 原因原因:(1)这一时期,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战争较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北方人民由于战乱,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3)南方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 表现:农业:表现:农业:(1)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如吴越修筑捍海塘,抵御钱塘江潮水侵 蚀2)圩田继续发展,粮食作物产量提高3)南方普遍种植经济作物手工业:手工业:(1)丝织业:吴绫、越锦(2)制茶业:南唐茶场很多(3)造纸业和印刷业都很发达,成都、金陵是全国最大的印刷中心商业:商业:杭州、扬州等是商业繁荣的城市楚国的商业贸易收入为主要财政来源影响影响: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 口数量也超过北方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在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 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2)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 全国经济重心所以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今 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二、手工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1)北宋的丝织产地以江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的 广大地区。
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的衣被原 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带回家 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 而迅速发展起来2)南宋、元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3)北宋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 区长江航船最大的可以载米万石以上,称万石船海船设有隔离舱南宋的 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南宋的商业城市以临安最为繁荣 (2)元朝都市,以大都、杭州、泉州最为著名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 中心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一、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1)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2)明代由外国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 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养活 众多人口,腾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3)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 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二、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二、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的进步表现为手工业的进步表现为:(1)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
如明代浙江嘉兴使用的新 式“纱绸机” , “制造尤工,擅绝海内”(2)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了产品的种类如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并出 现了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3)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 浆染尚芜湖” 4)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日可 出铁六七千斤 (5)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中后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 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并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资本主 义萌芽继续发展 三、商业的繁荣三、商业的繁荣(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2)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3)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生态环境教育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生态环境教育1、确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征服自然,强调的是“人定 胜天” 中国历史上当人口急剧膨胀,土地大量垦殖,围湖造田,过去我们过多 的给予了肯定今天,重新审视历史不应再对昔日垦殖拓荒不加分析地一味褒扬, 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我们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的相 处。
2、注重生态意识,认识到环境的客观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认识到人类历史不应 是无休止、无节制、无顾忌地索取大自然的历史从历史发展中吸取教训,树立 良好文明生态史观,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自觉行动 3、注意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充分理解 只有使生存和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