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pu鞋用胶的使用步骤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4988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性pu鞋用胶的使用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性pu鞋用胶的使用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性pu鞋用胶的使用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性pu鞋用胶的使用步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性 PU 鞋用胶的使用步骤如下:a. 调胶 (1) 水性 PU 胶的密度为 1.1g.cm3 左右,当储存较长时间后,有可能出现沉淀分层。 故使用前须摇匀。根据可使用时问约 2 h 来确定调胶量,以避免浪费。(2) 清洁调胶容器及搅拌器,正确称量水性 PU 胶及固化剂并置于容器中,2 者质量比 为 100:5-6。(3) 因密度不同,固化剂加人后会浮在表面,所以搅拌初期应将搅拌叶片置于容器底 部,再以低速搅拌,以免外溢,影响计量。然后在保证不外溢的前提下,高速搅拌 10min 以上。密闭备用,以免吸潮或受污染,调胶必须确实均匀,有利得到最佳粘接效果。 b. 上胶 (1) 被粘材料须先行预热,

2、待其表面达 40 一 50 后再上胶,这样可增加粘接面物理 特性提高干燥速度。亦可在上胶前先用处理剂处理材质表面,有利于改善水性 PU 胶与材 质问的润湿性,提高初期粘接效果。 (2) 上胶时在鞋面部位纺织品处须加大处理剂及水性胶的用量,否则,上胶时胶液很 容易被纺织品吸干,甚至导致欠胶现象发生。 (3) 依鞋型选用合适的涂刷工具,如油漆刷、水彩笔等。上胶时应涂布均匀,不可积 胶或太薄,避免干燥不良及欠胶。另外,溢胶造成鞋面污染,应立即用于净布擦拭干净。 (4) 补胶一般用溶剂型 PU 胶,自然干燥 10 min 后粘合,不可用水性 PU 胶,因为局部 补胶不易干燥,影响整体粘接效果。 (5)

3、 上胶工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硬,外翻,造成使用不方便,此时可用 MEK 浸泡清 洗。c. 干燥 (1) 水性 PU 胶的干燥最好是在低温而长时间干燥,然后在粘合前以活化灯使温度达到 所需的最佳粘合温度。 (2) 干燥温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可一开始就直接高温干燥,更不可因干燥不足而 冷却后再干燥,否则会造成胶层表面结皮影响内部水分蒸发最好在输送带上加装保温罩 及电热管保温。 (3) 水性 PU 胶涂布后干燥与否,判断方法是看其表面出烘箱时是否完全呈透明状。d. 粘合 (1) 水性 PU 胶出烘箱后黏性维持时间一般为 3 min,所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粘合可获 得最佳粘接效果。否则,随时问的延长实

4、体温度下降,影响粘接效果。 (2) 经验得知,水性 PU 胶的最佳粘合温度为 4854 ,低于 45 ,黏性明显降低; 高于 65 ,可能造成未粘合完成胶层已失去黏性。同时,压合后涂胶边缘线易产生拉丝, 材料间吻合度不好,或因该处张力较大形成脱胶及假性粘接。 (3) 最后一道烘箱出口处最好设置保温罩,以免温度下降太快,影响粘接牢度。e. 加压 (1) 加压的时间长短和压力高低依鞋型、材质而定。张力大的鞋型,应延长压合时间, 一般在 2.53MPa 下压合 1O 一 12 S。 (2) 压合时,使用三合一强式压合机,一次压合完成。因为多次压合产生的剪切力会 破坏已粘合的粘接面。f. 整理 (1)

5、 整理时应避免整理用的溶剂渗入粘接面,从而降低粘接强度。 (2) 如设置有再加工成型工序,应放置 24 h,待水性 PU 胶反应完成后再进行,以免热 活化时造成脱胶。 4、水性聚氨酯鞋用胶目前存在的问题 此文章由 整理编辑依过去使用水性 PU 胶的经验对现有各品牌水性 PU 胶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 问题有: (1) 初期粘接效果尚不理想,无法具备可满足所有鞋型粘接需求的溶剂型 PU 胶的性能。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鞋型复杂或材质特殊的,可采用 50水性 PU 胶的用法,即粘合时一 边用水性 PU 胶,而另一边全部或局部用溶剂型 PU 胶。 (2) 上胶粘合后,必须待水性 PU 胶反应完成

6、后(一般需 24 h)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影响 生产流程安排,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是鞋型开发时,要求粘合面吻合度要好,才能缩短等待 的时间。 (3) 水性 PU 胶的储存温度为 540 ,固化剂储存温度为 153O。低于 4水性 PU 胶会产生冻结,当温度恢复后,呈严重分离状态,无法复原。高于常温时,水分蒸发造 成表面结膜,该胶膜不可再溶解使用,造成浪费。同时,高温易产生裂解作用破坏其本身 物性,有待于寻找合适的防冻结添加剂来解决此问题,且防冻剂不能对 PU 胶的稳定性产 生影响。 总之,由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诸多优点,其使用已越来越广泛,品种越来越多。其 生产和应用范围也正在迅速扩大和推广。当然,其存在的缺点也需要更加深人研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