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4568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生物发酵床养猪防控疾病的理论分析和措施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多数人关注的是生物发酵床的环境效应,往往忽视生物发酵床对猪的疾病防控作用;有的还称其为“懒汉养猪法” ,对其采取放任式管理,易导致病菌滋生,影响了猪只的健康生长。建立合理的生物发酵舍并对生物发酵床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病原的生存机会,降低猪病的发生机率。据王家圣等1(2008)报道,湖北畜牧兽医桑梓湖种猪场使用洛东生物发酵床饲养断奶仔猪 5010 头,死亡 160 头,育成率高达 96.8%,比 2007 年的 85%提高了 11.6 个百分点。培育猪转进 152 头,育成率

2、 100%,与 2007 年同期相比,提高了 2 个百分点。笔者经过在洛东生物 4 年管理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以下从猪舍设施、垫料管理、饲料和病猪管理四个方面结合微生物平衡理论介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防控疾病的管理措施,并作出原因分析。1 猪舍建造猪场的环境调控设施是防控疾病的基础。生物发酵床猪舍与传统猪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气体、水分和热量的管理不同。生物发酵床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发酵热,发酵床微生物代谢产生 CO2,粪尿中的水分也随之蒸发到空气中,如果通风不畅,易造成猪舍内氧气不足,湿度过大,夏天温度过高,导致猪只发生应激,所以应当配备有效的通风设施,使猪舍内外的空气能够迅速交换;在冬

3、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舍内温度,进行间歇通风,因此需要猪舍具有较大的空气容量。为了保持猪舍内温度的恒定,需要在舍顶安装隔热装置;北方猪舍还要注意墙体保温。各地区猪舍设施基本要求见表 1。表 1 各地区猪舍设施基本要求项目南方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猪舍高度(檐高)4.0m4.2m3.0m3.8m2.4m2.8m通风设备负压风机、卷帘负压风机、卷帘或窗户窗户自然通风降温设备负压风机、水帘负压风机、水帘保温隔热设备舍顶保温板舍顶保温板、棉帘舍顶和墙体保温板排湿设备排湿扇和卷帘排湿扇和天窗排湿排湿扇和天窗猪舍高度为垫料底部至屋檐的距离;由于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低,只要隔热设施做好即可达到温度要求。发

4、酵床猪舍建造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与发酵床的特点相互协调,保持舍内空气、水分和热量三者相互平衡。不同的地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更为实用的管理设施。2 垫料管理2.1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生物发酵床的垫料是有益微生物活动的载体。对发酵床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仅有利于猪粪尿的分解,还可以预防猪病。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 3 方面:(1)提高猪的舒适度发酵床产生发酵热的为猪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满足了猪拱翻的习性,猪只生活在发酵床上倍感舒适;发酵床均为大群饲养,50100 头猪为 1 栏,每头猪拥有的垫料面积为 1.1m21.5m2,使得猪可以得到适量运动。(2)抑制病原菌,形成生物屏障垫料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微

5、生物的特性包括 pH、温度、种群数量和代谢产物等会影响微生物间的作用关系,种群之间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对于正常菌群的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通过向垫料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形成垫料中的纳豆菌及与其起协同作用菌的优势有益微生物群落。首先由于有益微生物的占位作用,使病原菌难以繁殖;其次,有益菌产生抗菌素抑制病原菌,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产生的抗菌素(如 2,6-吡啶二羧酸、杆菌肽)和有机酸(如丁酸、丙酸、戊酸) ,抑制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2,3。这样就形成了一道以纳豆芽孢杆菌为主的稳定的微生物屏障,在猪的生活环境中减少了疾病传染源。(3)发酵热对有害微生物的灭活作

6、用在垫料的堆积发酵阶段,垫料中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发酵床原籍嗜热菌等有益好氧菌迅速利用米糠或麸皮产生的大量发酵热,使垫料温度达到 60以上,此时纳豆芽孢杆菌以芽孢形式抵抗高温,其芽孢可以耐受 1004,5,6,与耐热或嗜热的有益微生物共存。垫料堆积发酵的时间一般为 10d 左右,发酵热可以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表 2) 。表 2 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温度和时间病原微生物温度()时间失活所占比例(%)蓝眼病病毒(BEP)564h100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HEV)5630min1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DE)6030min100猪细小病毒(PPV)6030min100蓝耳病病毒(PRRS)56620

7、min100伪狂犬病病毒(PR)4-371-7d100伤寒沙门氏杆菌556030min100志贺氏杆菌5560min100化脓性链球菌5410min100结核分支杆菌661520min100大肠杆菌601520min100沙门氏菌601520min100注:来源于综合猪病学B.E.斯特劳 2000 第 8 版和本公司实验数据。在发酵床的运行阶段,垫料的中心温度仍然可以达到 50,通过翻动垫料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2.2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生物发酵床是一个由好氧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需要水、肥、气、热四因子维持其微生物的正常运作,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而更多的还是要靠外来因素的调节,猪是

8、发酵床的主要管理者,猪的粪尿为微生物提供了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其对垫料的拱翻为下部的微生物活动提供了氧气;然而猪具有集中排粪排尿的习性,需要人工辅助管理。(1)水分和养分管理发酵床的水分主要来自于猪排出的粪尿,需要人工把排粪区较湿的粪尿混合物撒到非排粪区,一般每两天撒 1 次,育肥猪生长后期每天撒 1 次,保持垫料的含水量为45%50%;如果粪尿的水分仍然达不到要求,须向垫料洒足量的水;尤其在夏季,水分蒸发量大,须及时补充水分。水分的管理以发酵床不起粉尘为下限,以手握无水滴下为上限;养分管理以中心温度为 40为最低检测标准,以撒匀猪粪后舍内无臭味为上限。(2)通气和热量平衡垫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9、还需要翻动垫料辅助通气。翻动的方式有人工翻动和机械翻动,一般以每周翻动 2 次为宜。水分、养分和通气是是微生物产生热量的条件,垫料使用 3 年后,其纤维粉末化,此时需要更换新垫料。猪出栏后,重新将垫料堆积发酵,杀灭病原菌,方法是:将垫料堆积至高 1.5m,待中心温度上升至 60以上,保持 48h;翻堆一次,在中心温度 60以上保持 48h。3 饲料管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做到猪体内微生态系统和体外生态环境的统一,需要体内具有完善的微生态体系,不可使用抗生素和高剂量的铜锌制剂等物质促进猪只生长,这均会破坏猪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抗生素的残留和铜锌离子随粪便排放到垫料中,对垫料中的有益菌有很强的抑制作

10、用,尤其是铜锌离子残留在垫料中对微生物群落构成长期的危害。铜、锌等作为微量元素,猪对其需求量较少,能够满足猪正常生理活动的铜和锌量分别为 46mg/kg、100125mg/kg7;饲喂高铜、锌的猪,每天排出的铜、锌占食入量的 90%以上8。所以说,在饲料中添加高浓度的铜和锌绝大部分会在垫料中积累,时间长了会影响发酵床的正常运作。为了维持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向饲料内添加与垫料中主导微生物相同的菌种,这不仅维持了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的饲料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芽孢杆菌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免疫刺激作用已被证实。Duc9等研究表明,给鼠口服芽孢杆菌,刺激了鼠全身性的 IgG 反应

11、。Inooka 等10研究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够增强雏鸡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该菌能显著提高仔鸡脾脏 T、B 淋巴细胞比例,增强鸡的细胞免疫功能。由于有益菌的菌体或细胞壁抗原表位作用,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 B 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洛东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将发酵床用的酵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 0.15%0.2%,使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11。当猪只在进入生物发酵床前,应饲喂添加酵素而不含能杀灭益生菌的抗生素的日粮一周,以免将抗生素带入生物发酵床垫料中;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不可对无病的猪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止药物残留,避免病原产生抗药性。饲料中铜的添加量

12、在25mg/kg 以下,锌的添加量小于 125mg/kg。4 病猪管理发酵床具有预防疾病发生的功能,但不能治疗疾病,如果出现疾病应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发酵床养猪均为大群饲养,因此当配备占发酵床猪舍总面积 3%5%的传统的隔离舍,以备在少数猪发病时可以及时地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向大群传染扩散。当大面积猪只发病时,在发酵床上进行整个猪群的统一治疗,将垫料堆高至 1.5m,调节水分至 45%;待垫料中心温度上升至 60以上,保持 48h;然后翻堆一次,再发酵,仍在 60以上保持 48h。5 结语总之,生物发酵床养猪具有四重防控疾病传播的防线,这四重防线均是以发酵床的有效运行为中心的。第一,猪舍建设,这

13、是进行猪只保健和实施疾病防控措施的前提,使用有效的设备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垫料的管理,这是疾病防控的关键,只要管理好垫料,疾病发生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第三,饲料管理,这是发酵床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要保持饲料中不能长期添加对发酵床的微生物有害的物质;第四,病猪处理,在出现垫料管理不当或出现外来大量的不可控病原时,可采取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疾病防控的紧急措施隔离和堆积发酵,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大面积扩散。1 王家圣, 韩安勤, 李继权, 尹晓黎. 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初报. 湖北养猪, 2008, 5(4): 111-114.2 杨晓斌, 谢拥葵,

14、韦燕鹏等. 益生菌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3, 19: 9-13.3 周映华, 李秋云, 陈娴等. 不同芽孢杆菌生理功能比较J. 饲料博览, 2007, 19: 47-48.4 孙梅, 匡群, 施大林等. 培养条件对纳豆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06, 27(8): 19-24.5 金燕飞, 沈立荣, 冯凤琴等. 饲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和干燥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6, 21(5): 120-123.6 杨晓斌, 谢拥葵, 韦燕鹏等. 益生菌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3, 19: 9-12.7 李松岩. 猪饲料中

15、高剂量的铜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 p: 1-5.8 关受江, 田有庆, 胡明照, 等. 高铜添加剂对猪生长和屠体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1995, 7(3): 64.9 Duc L H, Huynh A, Ho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acillus Probiotics Available for Human Use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4, 70(4): 2161-2171.10 Inooka S, Kimura M. The effect of Bacillus natto in feed on the sheep red blood cell antibody response in chickensJ. Avian Dis, 1983, 27(4): 1086-1089.11 王家圣, 韩安勤, 李继权, 尹晓黎. 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初报. 湖北养猪, 2008, 5(4): 111-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